導讀:

在美國紐約訪學期間,浙江廣電集團“美國班第五小組”走訪了《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彭博社》等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的美國媒體,在匆匆一瞥中,觀察了他們的賴以成名的絕學,也體會到他們在媒體這個江湖中摸爬滾打的不易。

《華爾街日報》

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

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如果單論讀者的平均年收入和社會影響力,《華爾街日報》無疑是報業翹楚。這份已經開辦130年的報紙通過向它的讀者傳遞信息深遠地影響着美國的歷史進程。

數字化時代,傳統的報紙如何吸引受衆?每天播發着全世界最重要的財經要聞和商業評論,如何才能避免報道引起的糾紛和訴訟?傳統報紙如何看待社交媒體的衝擊?帶着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華爾街日報》。

媒介倫理部負責人Karen、數字新聞主編Phil和國際新聞主編Gordon分別爲我們答疑解惑。其實《華爾街日報》的應對之道無非就是四個字,“做好自己”。

比如報社的編輯部有一個包含了3名律師的6人團隊,專門負責所有內容的新聞倫理審查,確保每篇報道都能達到最高的倫理標準;

比如他們爲了適應數字化時代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改進了整個採編流程,不僅將整個稿件的寫作編髮提前,還通過對用戶信息的收集、評估,以及時改進新聞的排列方式和推送方式。

臨行前,Gordon主編告誡大家,社交媒體是傳統媒體的對手,我們要利用向不同的平臺推送不一樣的內容預告,把社交媒體當成我們的“廣告通道”,而不是讓他們寄生於我們的身體。

“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不管江湖如何紛擾,《華爾街日報》永遠以一種超然的氣質遺世獨立,堅守着自己的風格,影響着有影響力的人。

《紐約時報》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和《神鵰俠侶》中使用玄鐵重劍的獨孤求敗一樣,《紐約時報》在美國報業中的影響力也無人能及,這也可以從報社榮譽牆上130多個普利策獎的獲獎證書中窺知一二。

紐約時報的風格古典嚴肅,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如果按照武功的路數類比,《紐約時報》屬於雄渾剛勁,樸實無華的門派,他們的新聞做起來像是在“扎硬寨、打呆仗”,內力不練到一定程度,往往很難駕馭。但即使有這樣紮實的基礎,《紐約時報》的發展依然遇到了瓶頸。

《紐約時報》評論部資深編輯Brian談到,進入新世紀以後,網絡媒體逐漸興起,爲了能更好地適應受衆的媒體消費習慣,他們的報道已經完成了向數字新聞的轉變,也通過數字媒體轉型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新聞。

目前,《紐約時報》擁有200多萬網絡用戶和300多萬紙媒用戶,其中15%的訂閱用戶來自世界各地,整個報紙每天能生產250多篇新聞。雖然生產和傳播的方式都有了變化,但是《紐約時報》的靈魂並沒有變,依然是嚴肅而權威,比如他們撰寫的評論就一定要展現不同的觀點和聲音,以供讀者自己去判斷和評價。

其實在我們看來,《紐約時報》的轉型已經非常成功的,目前其網絡版的營收已經佔到相當大的比例,這也一直是國內所希望學習的。從財新傳媒推出的付費產品“財新通”身上,就能看到《紐約時報》的影子。

在媒體融合的趨勢下,即使是名滿天下的《紐約時報》,也會像獨孤求敗一樣,不僅僅使用無鋒的重劍,而是“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爲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無劍勝有劍”,這或許就是最終的融合方向。

彭博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如果說《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堪比武林中的老牌門派武當、少林,那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彭博社絕對是武林中的後起之秀。其實彭博社嚴格來說不僅是一家媒體,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其數據終端系統“彭博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並進行交易。

使用該數據終端的客戶遍佈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僅數據終端的銷售,每年就能爲彭博社帶來超過80億美元的營收,從而支撐起其全球130多家新聞分社和超過2000名新聞專業人員的龐大體系。

走進彭博社的總部,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這裏自由而富於創意的工作環境以及到處堆滿的供人隨意品嚐的各色飲料和零食。

彭博電視新聞主播Ramy-Inocencio和內部媒體負責人Debarati Roy向我們介紹,作爲要向全球金融機構提供信息的傳媒,彭博社必須要第一時間推送出重要的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的新聞。

這種新聞的生產嚴重依賴於對於海量數據的抓取、分析和鑑別能力,這就對彭博社的技術平臺和算法模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可以說,“快”就是彭博社克敵制勝的最大要訣。那麼,如何在極高的新聞生產推送速度和新聞事實的準確性權威性上平衡取捨呢?具有着濃厚工程師文化的彭博社給出的解決方案核心還是技術。比如提升算力、優化算法、引入AI技術,減少人工差錯,比如在重要報道上,先發出標題式的簡訊信息,再後續跟進詳細內容等等。

總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技術進步與理念創新帶來後發而先至的能力,也就使得彭博社有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李小龍說:武功的道就是要保持空靈之心,無形、無法,就像水一樣。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狀,倒入瓶中就成爲瓶子的形狀,倒入茶壺中就成爲茶壺的形狀。

美國班第五小組合影

其實不管做什麼,最根本的道理都像水一樣簡潔。簡潔不僅是真理的形式,甚至就是真理本身。爲了追尋真理,我們需要放空之後再強烈地塑造自我,這相當艱難,很多時候不得不做出犧牲。我們需要堅定的信念,需要大量的工作,由此方能獲得力量,實現真和美。這或許就是此次美國之行給每個學員最大的震撼和感受吧。

來源:《融合在美國之七|融媒時代的江湖,誰領“武林”風騷》,“藍研社”公衆號

文編:吳夢婷

美編:吳夢婷

責編:鄭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