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馬拉松選手何引麗“扔國旗”事件被炒地沸沸揚揚。網民對志願者強行遞送國旗、馬拉松選手何引麗“扔國旗”兩種做法各持己見,有人認爲遞送國旗是一種愛國行爲,扔國旗是對國家的不敬;也有人認爲不要將“愛國”強加在選手身上,遞國旗也可以在到達終點時執行,爲什麼要在中途出來干擾選手?

然後,就在我們爲了這件事糾葛不清時,卻忽視了前天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真正意義上做的一個愛國事件——斬獲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

11月1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包括袁隆平在內的7位科學家共獲大獎。其中,袁隆平與項目成員李家洋、張啓發就係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的開創性貢獻獲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據瞭解,未來科學大獎是由中國科學家和民間企業間共同發起、成立,主要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單個項目獎金爲100萬美元,分別在“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輸血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領域進行評選。

迄今爲止,未來科學大獎已連續頒發了三屆,但獲獎者都是中國人。而對於“中國版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小七認爲它是一項既可以充分促進國人創新發展,又能引導外來技術進入中國的國際大獎:一方面,高額獎金可以刺激中國科學家在國內加快創新發展、專利技術的研發工作,又可爲科學家填充在研發經費方面上的空白。另一方面,高額獎金可以吸引海外專利技在中國技術轉移、落地生根。

袁隆平發言

針對被評選爲獲獎者,袁隆平表示對評委會的真摯感謝,並感恩雜交水稻工作組多年的奉獻精神與技術攻關。同時,袁隆平表示從1964年的初代雜交水稻,到至今的“超級雜交水稻”,均是科學技術的每一個全新步伐。但是在未來,袁隆平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對此,小七認爲,袁隆平等科學家的在科學技術上的專心研發、創新成果才稱得上是“愛國”行爲,這是無可厚非、也拒絕反駁的,與其我們將道德綁架在馬拉松“扔國旗”事件上,還不如妥妥做一些對社會有貢獻、效益的事情。今年也恰逢改革開放的40週年,科學技術仍是我國的第一生產力,時下唯有加快對知識分子的激勵政策,才能促進技術的創新發展,把我國打造成一流的科研強國。於此同時,小七也要提示各位在創新的時候,也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這樣才能保證自身權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