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修复长江生态、整治黑臭水体、林长制、河长制…马鞍山这份环保答卷您满意吗?

40年前,烟囱林立、“黄龙”翻滚

40年后,青山如黛,碧水迢迢

山水相依,湖城合璧

全国第一支环境执法队伍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打造“生态福地”

……

透过这些

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

一个正在向绿色、生态迈进的马鞍山

陶建 摄

环境监理制度的建立

1986年5月,国家环保局确定广东省顺德县、山东省威海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和河北省秦皇岛市为环境监理试点单位。1989年9月1日,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任命了12名同志为第一批环境监理员,并由市政府颁发了环境监理员证书。从而正式宣告了我国第一支环境监理队伍的诞生。

图为1991年1月31日,马鞍山监理工作验收会合影。

环境监理队伍建立,给环境整治带来了巨大改变。马鞍山从一座脏兮兮、灰蒙蒙的钢城变为一座花园城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四个国家卫生城市。

试点工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验收后的两年中,全国先后有360多个城市的环保部门来到马鞍山参观考察,占当时全国城市的65%以上,环境监理员制度迅速从马鞍山推广到全国。

图为1990年,马鞍山市环境监理人员用林格曼黑度望远镜来判定烟尘浓度。林格曼黑度就是用视觉方法对烟气黑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修复长江生态

长江马鞍山河段治理始于1956年,是一项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是一次与城市同龄的护河行动。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长江保护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马鞍山生态建设者,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完成了长江马鞍山河段整治一期工程的治理,开启了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工程的序幕。

“通过对已建护岸工程进行加固,继续发挥马鞍山河段一期整治效果,对已经出现的新崩岸险情进行治理,维护河段河势和岸坡稳定,保障两岸防洪安全。”马鞍山市水利局水利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廖嵩隆说,长江马鞍山河段二期工程将为马鞍山河道岸线利用、供水安全及航道稳定提供有力的河势条件。

河长制——呵护一汪碧水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慈湖河上波光粼粼,将岸边的河长公示牌照耀得更加醒目。牌上不仅有着河流的介绍,还标明了该河段的河长姓名、职责、管护目标、环保热线和监督电话。“河湖治理好不好,市民一看就知道谁是责任人,这种监督是压力也是动力,倒逼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市水利局河长工作科负责人疏礼云表示

慈湖河公园 赵欣欣 摄

自2016年11月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马鞍山迅速响应,让中央的制度快速落地。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四级全覆盖,马鞍山建立起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河长,常务副市长任副总河长的河长制,11位市级河(湖)长、93名县级河(湖)长、343名乡级河(湖)长、1902名村级河(湖)长“走马上任”。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河、从湖泊到水库,实现了全覆盖。

凤凰湖

林长制——守护每片山林

就在河长们呵护一汪碧水时,每片山林也有了守护人。

清晨五六点钟,扣好安全帽、戴好红袖章,拎上一壶水、扛着一锄头,霍里山护林员王长基就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

佳山乡霍里山公园,这片500多亩的山林,是王长基半辈子的守候。20年间,他走遍了每一个山头地块,熟悉每一条山沟溪涧。对于这片山林,他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担心有一天自己走了,没有人会像自己这样守护她。

横山胜景

去年,王长基的眉头终于舒展。2017年马鞍山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草一木都有专员管理。“这下放心了,我不在了,这片山林还有专人去守护。”提起林长制,王长基一脸欣慰。

整治黑臭水体

博望河,是博望的母亲河,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博望人眼里,博望河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淤泥堵塞河道,垃圾飘在水面,微风吹来,臭味阵阵。

博望河

2016年,博望区全面启动了博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清淤疏浚、驳岸护坡,种植草皮、投放水生动植物,一年时间,水清了,堤岸整洁,景色怡人,“母亲河”再展笑颜。

2016年,马鞍山开始对35条黑臭水体进行整治,2年多时间,22条已“摘帽”,顺利通过了由财政部、住建部和环境部组织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入选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示范城市。

关停和处罚并举

今年4月27日,马钢二铁总厂北区所有炉机永久关停,至此马钢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已全部消失。这是马钢倾力打造绿色现代都市型工厂的决心所系,也是马鞍山守护蓝天的力度彰显。

该关停的毫不手软,该处罚的也毫不留情。

今年1月份,有条消息刷爆马鞍山人的朋友圈,环保局打出重拳,一天连开3张环保罚单,高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因为滤芯车间和喷漆车间共用的一套抽气装置未开启等原因,被罚65万元。

做精生态农业

濮塘镇双板村李茂自然村,有个叫狗木山的地方,十几年前,那就是选矿厂留下的尾砂库。后来选矿厂被取缔,花山区对尾砂库进行了填埋、覆土和整理,但这块地种麦子、种油菜都不行。

凤翔蓝莓庄园

2016年,家住附近黄里村,在外开铸造企业的黄先峰看中了这块地,租来种猕猴桃。“这边的土质很适合种猕猴桃,农业专家帮我算了,挂果后,一斤市价10元,1亩地能产2000斤,每亩纯收入5000元,这120亩地就是一大笔收入。”黄先锋笑着说。

夏荷家庭农场

2013年之前,马鞍山果园面积仅2.8万亩,100亩以上的种植户只有20多家。而如今,果园面积达到6万亩,百亩以上生态园有70多家。“有钱赚自然就有人来。”马鞍山农委高级工程师潘立斌一语道出了玄机。

做强绿色工业

钢铁企业实现脱硫脱硝全覆盖、燃煤锅炉全淘汰;

和县15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完成取缔停产和搬迁入“城”;

“华东铸造之乡”含山县242家铸造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或兼并重组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马鞍山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注重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兼并重组,提升综合竞争力。

与此同时,马鞍山以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及高端数控机床三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环保大事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城市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适用区域划分暂行办法,环境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初步建立。

2002年

马鞍山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十大“创模”工程。

2006年1月

马鞍山市成功跻身“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安徽省、中部地区、全国钢铁工业城市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2014年初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生态市的奋斗目标。

2016年

市第九次党代会,更是把“生态强市”作为兴市之路、强市之本,并制定了《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2016年-2020年)》。

2018年7月31日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来源:马鞍山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永霞

猜你喜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