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的个子不高,十分清瘦,满头的白发倔强地直立着,脸庞瘦削而棱角分明,一看就会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固执,凡事都非常认真的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有着很强意志力的人。

李可的一生很不平坦,他1930年出生于山西灵石县,1946年投身革命,在西北野战军军校文学部学习,边行军打仗边学习,同时兼任军报记者。西北解放后转入地方工作。1953年,他被上级抽调参加工作队,因为对一封信提出不同的看法而被打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在西北地区的头目而入狱。在狱中他认识了一个中医,这个中医告诉他学习中医一定要背‘汤头’看‘伤寒论’于是他就开始自学中医。在狱中熬过了2年7个月后,正赶上3年的大旱,他给上门来看病的人开出的‘补中益气汤’效果非常出色,于是就名声大噪。文化大革命期间,厄运再次来临,被人诬告又入狱,1年零4个月。所幸他在逆境中,未敢虚度,学习中医终生矢志不悔。1978年经全省统考录为中医师,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1980年50岁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1992年离休,任院长近九年。

李可晚年多次到广东带徒传艺,分别在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开辟传承基地和经典病房,轰动全国。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说,以往中医被认为是"慢郎中",但李可让大家改变了这一传统印象。"广州一个70多岁的心衰男病人,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家属找李老试一试,用的就是破格救心汤,3天后病人居然就能下地了!"此后,省中医院多名青年中医拜师李可。他还支持医院在2010年开设经典科,用中医方法治疗危急重症,被称为"中医ICU"。

李老从医五十多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农民生活困苦,一旦患病,只能望医院而兴叹。李老为解救病人痛苦,苦练针灸,搜集简便廉验的中医治法。又因求医者病种繁多,贫病交困,遂白天诊病,晚上挑灯苦读,从未在凌晨两点以前睡过觉。故其一生所学,涉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正是这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老攻克多种疑难病的特殊能力。

由于农村患者,非危及到生命,不敢言医。一旦发病,就成九死一生的危局。李老为救危亡,遂殚精竭虑,探索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借鉴后世百家的成功经验,搜集了大量的针灸、救急药方;自针穴位,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分别独创、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和多种危重急腹症,大获成功。在当地县人民医院,急救竟成中医科的事。

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处方三十多副。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又通过四十多年的搜集、整理,校注了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2006年底,李可因为劳累过度而轻度中风,带病应诊,2007年再度中风,2008年又中风,自述‘两年内,过劳三次中风,右臂失用’但是面对全国各地蜂涌而至的患者,他依然坚持着诊疗活动。2011年曾经到了广州‘调养身体’,仍在坚持着写一些学术论文。2013年2月7日李可终因积劳成疾于家中辞世,享年84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