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俠作家蕭逸去世,世間再無“情俠”

中國僑網11月20日電題:“南金北蕭”都走了!著名武俠作家蕭逸逝世,從此,世間再無“情俠”

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發訃告稱,著名新派武俠、歷史小說大家蕭逸(Shiao Ching Jen)因肺癌晚期,醫治無效辭世,享年83歲。

蕭逸1935年出生於北京,原名蕭敬人,山東菏澤人。蕭逸是將門之後,父親是抗日名將蕭之楚。1976年舉家遷美,定居洛杉磯。

蕭逸少年時愛好文學,早在初中二年級就發表過短篇小說。1960年,蕭逸以處女作《鐵雁霜翎》進入武俠小說創作的世界,著有《甘十九妹》《飲馬流花河》《無憂公主》《馬鳴風蕭蕭》等各類膾炙人口的長篇歷史、俠情小說近五十餘部。上世紀90年代,《甘十九妹》被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國大陸熱播。

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蕭逸成爲繼金庸、梁羽生、古龍之後最重要的新派武俠小說家。蕭逸作品獨樹一幟,其所體現出的新武俠創作成就將中國武俠小說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因蕭逸是山東菏澤人,金庸是浙江海寧人,華人圈曾用“南金北蕭”來形容他們的文學成就。

與金庸作品的磅礴大氣不同,蕭逸的作品注重奇巧的構思和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情感,所以人送雅號“情俠”。

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曾評論蕭逸,其作品以飄逸的中華文化底蘊和矯矯不羣的俠骨英姿獨領風騷。他筆下的主人公往往超越門派,但又情深意重,外形威猛矯健,內心則糾結着煩躁痛苦,頗有幾分美洲豹的感覺也。

“武者,尚武的精神;俠者,偉大之同情”蕭逸受訪時表示“俠”是古代的一種精神,其內核是同情弱者。“武”只不過是幫助“俠”完成義舉的一種途徑而已,因此文人未必不是俠客。

同時,他把“俠”視爲“國粹”,並且是爲中國獨有。同時,他用劍做形象的比喻,區分了中國的“俠”和日本“武士道”的不同。“中國的劍其實體現了中庸之道,中正而兩邊對稱爲刃;但日本武士刀其設計出發點就是殺人利器。中國的俠是同情弱者,武士道則是忠於自己的領主。”

定居美國後的蕭逸,創立了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自1993年起擔任協會會長,現任榮譽會長。其成就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華文讀者,他筆下的人物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和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中深入人心。

2009年4月,中國現代文學館專程邀請蕭逸由美國返回中國,爲其著作、書信等手稿舉行捐贈儀式,他的文學作品將永久存放在中國文學的最高聖殿。

蕭逸曾透露他最大的期望是將中國的武俠與美國好萊塢的科幻技術相結合,拍出一部武俠科幻片,他暢想其中的武俠功夫來源中國傳統道家的“太極”。

此後,蕭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退隱江湖”。今日傳來去世的消息,再加上日前金庸的去世,讓人不得不感嘆“‘南金北蕭’俱往矣,世間從此再無江湖!”

投 稿

[email protected]

新 浪 微 博:香港電影hkmovie

B站:三嬸看電影

我們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一點資訊、

網易新聞、天天快報、UC、格瓦拉、

搜狐新聞、百度百科、Wifi萬能鑰匙、趣頭條均有入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