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以來,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高位運行,局部略有小幅調整;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增加,競價交易回暖明顯。國際市場,美國小麥期貨價格互有漲跌,盤面行情延續震盪調整。

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11月16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2462元/噸,周比上漲10元/噸。

另據監測顯示,截止11月6日的一週,周初小麥報盤價格爲2502.00元/噸元/噸,週末報盤價格2502.00元/噸,基本持平。

11月16日,姍姍來遲的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終於落地。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公佈,2019年國家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爲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調3元。由於市場已有心理準備,再加之價格調整幅度符合市場預期,預計對當前的小麥市場影響或將有限。

麥價整體高位運行,局部略有小幅調整

據制粉企業反映,近日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高位運行,但繼續追漲情緒已經不高,華北個別高價區小麥價格出現小幅鬆動。原因一方面是下游麪粉走貨不暢,且價格上漲困難,企業加工利潤下滑;另一方面,受國家計劃增加政策性小麥投放的影響,部分持糧主體擔心後期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出糧意願較前期增強。

11月15日,河南鄭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爲252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爲2540元/噸,山東濟德州地區爲255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爲2470元/噸,與上週同期持平。河北衡水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爲2550元/噸,邢臺地區爲2570元/噸,山東菏澤地區爲2560元/噸,較上週同期下跌10元/噸。

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穩中有漲。11月15日,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爲2700元/噸,河南安陽地區鄭麥366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爲2700元/噸,較上週同期上漲10元/噸。山東菏澤地區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爲2740元/噸,濰坊地區爲2740元/噸,較上週同期持平。據瞭解,集中收購過後,優質小麥糧源數量減少,部分企業爲吸引上量小幅上調收購價格。

市場認爲,近來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走強,尤其華北局部區域價格已經逼近政策“天花板”。 考慮到政策調整及制粉企業的接受能力,後期小麥價格再度持續上漲的幾率已經不大。

麪粉價格維持穩定,麩皮價格穩中有跌

由於近來小麥價格不斷走高,麪粉加工成本節節攀升。而終端需求由於距離元旦春節尚有一段,麪粉走貨相對平穩。爲維持市場銷售佔有率,多數制粉企業對面粉出廠價格維持穩定。

11月15日,河北石家莊地區特一粉出廠價格爲3120元/噸,京津地區爲310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爲302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爲302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爲3060元/噸,與上週同期持平。

受豬瘟疫情影響,近期養殖戶及飼料企業對麩皮價格的看漲預期減弱,訂貨積極性不高,部分企業麩皮日銷售量出現小幅下滑,麩皮價格穩中有跌。11月15日,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爲135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爲1400元/噸,較上週同期下跌20-7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麩皮出廠價爲142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爲144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爲1450元/噸,與上週同期持平。

據瞭解,由於麪粉銷售不旺,多數廠家以銷定產,制粉行業整體開工率不高。截止11月13日,華北地區麪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爲54%,較上週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其中中小型企業開工率爲45-55%,大型企業開工率普遍在65%以上。

監測顯示,11月13日,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爲-56元/噸,較上週同期下降10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爲-3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爲-76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爲-60.8元/噸。

小麥拍賣成交回暖,國家加大投放數量

11月14日,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222.56萬噸,實際成交量37.86萬噸,周比增加11.02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2.16萬噸。成交量連續三週增加,說明制粉企業已逐步開始採購拍賣糧來滿足生產需求。

近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公告顯示,11月21日拍賣市場最低收購價小麥投放量將由每週的220萬噸提高至300萬噸,增加80萬噸。其中安徽省2014年產最低收購價小麥增加20萬噸,河北、山東2016年產小麥各增加14萬噸及10萬噸,均爲成交量相對較高的區域。

從近來的交易情況看,河北、山東2016年小麥成交量較高、交易溢價相對明顯。安徽小麥成交率雖不高,但2014年產小麥品質與當地其他年份相比相對較好,毒素含量偏低,容易被市場接受,可見本次國家對政策性小麥投放調整針對性較強。

市場預計,隨着政策性小麥投放量的進一步增加,流通環節小麥數量將會增加,市場的階段性供需矛盾將會趨於緩和,將會抑制小麥價格繼續上漲的勢頭。

政策調整符合預期,當前市場影響有限

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自2006年開始實施,2008年-2014年連續7次提高最低收購價格,爾後連續三年持平。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開始首次下調,2019年繼續跟進,說明國家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堅定不移。其宗旨就是逐步將最低收購價調整至合理水平,迴歸政策的託底功能,既要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又要更加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激發市場活力。

客觀地講,在國家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明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的調整已有心理準備,每斤0.03元/斤的下調幅度與前期的市場預期差別不打,基本在市場的預料之中。再加之新的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期要等到明年夏收,政策調整的效應將更多的體現在對來年小麥市場的影響上,因此對當前的小麥市場影響將相對有限。

就中後期的小麥市場來看,在明年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定的情況下,市場更爲關注的是未來小麥市場供需之間的變化。就當前市場來看,政策性庫存依舊偏高,目前仍有7500多萬噸,市場供給並不缺糧,再加之小麥價格已普遍處於較高位置,尤其華北部分高價區小麥價格已日趨逼近政策頂部,新小麥相對於拍賣小麥的價格優勢將會消失,政策的“天花板”效應將會抑制市場小麥價格進一步走高。預計後期小麥價格出現上年同期大幅波動的幾率不大,穩爲主流的小麥市場運行態勢或難以打破。

出口檢驗同比略增,美麥期價震盪調整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11月8日的一週,美國2018/19年度的小麥出口檢驗量爲342,157噸,上週爲340,564噸,上年同期爲308,658噸。

上週,美國小麥期貨價格震盪調整,互有漲跌。週一跳升逾3%,因基金驅動的空頭回補和明年初出口業務上升預期;週二、週三受獲利了結及冬麥作物狀況意外改善拖累,連續第兩日下跌;週四、週五受技術性買入和空頭回補操作提振而再度收高。11月16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2019年3月小麥合約收於每蒲式耳5.152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漲0.5美分,漲幅爲0.1%。

11月15日,美國美灣12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爲215.1美元/噸,合人民幣1492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約爲2639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858元/噸。

據路透社報道,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商談批准俄羅斯更多地區向中國出口小麥。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俄羅斯2017年向中國出口了大約18,000噸小麥,這僅爲中國小麥進口總量的0.4%,目前俄羅斯只有六個地區獲准向中國出口小麥。(來源:中華糧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