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21日,鸿茅药业、鸿茅药业副总裁分别获得中国中药协会颁发的“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和“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荣誉称号。据媒体报道,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鸿茅药酒的过去是过去,过去的鸿茅药酒通过法律、媒体(的规治)已经翻篇了,也就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我们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看的是它的现在和将来,这事有错吗。

(原标题:上游评论:中药协就鸿茅获奖致歉 更应把评审理由晒一晒)

12月21日,鸿茅药业、鸿茅药业副总裁分别获得中国中药协会颁发的“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和“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荣誉称号。继2018年初被爆出“跨省抓捕医生”后,鸿茅药业因此事引发舆论关注和质疑。

12月26日,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主办方中国中药协会就此事致歉,称因把关不严,诚恳道歉,并且决定撤销对鸿茅药业的表彰,纠正错误。

中药协会做出此番表态,看似为此次事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公众更想知道的是:鸿茅药业凭什么获得奖项?评审标准能不能拿出来晒一晒?

据媒体报道,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鸿茅药酒的过去是过去,过去的鸿茅药酒通过法律、媒体(的规治)已经翻篇了,也就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我们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看的是它的现在和将来,这事有错吗?”记者问该奖项的“评选标准”,对方称“我们有我们的标准,不能公开。”

在“人人皆有话筒”的时代,如果一个奖项的评审标准不能透明公开,被质疑“暗箱操作”也无可厚非。在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花钱买中药协会头衔,亦成为了迅速获得名誉的“正常操作”。给鸿茅药业颁发“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奖项,本身就是对社会、对公众的不负责。

虽然鸿茅药业称,发起了“微孝行动”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评奖机构只凭企业申报的理由成为评审理由,而不顾该企业给社会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应该被质疑。

中药协会不妨把评审理由拿出来晒一晒,如果没有不妥,就更能证实奖项的含金量,更能折服公众,经受住考验。

李超 本文来源:上游新闻 责任编辑:李超_NB128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