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思維、大戰略、大格局的繁榮景象,中國人民行穩致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經濟社會革命迎來翻天覆地的巨大向好變化,欣欣向榮、蒸蒸日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面對極其複雜的形勢和巨大挑戰,面對極其艱難的改革重任,堅持觀大勢、謀全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勵精圖治,開拓進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在各領域各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功駕馭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局,通過實施治理大氣、水、土壤污染三大行動計劃,解決了一批重大環境問題,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美麗中國建設正駛入快車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理念而形成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黨、國家和人民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意義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經過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社會生產力在許多方面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2.7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年均增長7.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穩定之錨。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311元增加到25974元,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2017年恩格爾係數29.3%,已達到聯合國設定的富足標準。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發展也帶來許多成長的煩惱,如面臨着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困擾,時有出現的霧霾鎖城、水體污染、土壤毒瘤成爲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盼環保”、“求生態”,環境美成爲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內涵。面對事業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期待,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堅決向污染宣戰,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在豐富的綠色發展實踐的基礎上,結合馬克思生態觀,吸收我國傳統豐富的環境保護、生態倫理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反思西方工業文明的經驗和教訓,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地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發展觀、怎樣堅持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思想,是人類探尋永續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創新,是在科學發展觀基礎上針對新時代的特徵,對發展問題再一次的科學回答,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一步豐富和創新,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實踐意義和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纔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綠色發展注重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構建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這些挑戰便包括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的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這些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同時也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爲了人民、爲了人類上善若水的偉大情懷。

二、認真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了富強美麗成爲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任務的重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美麗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放在一起作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五大規定,並寫入黨章,把生態文明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國家戰略目標的地位,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它表明偉大復興之中國,不僅是富強之中國、民主之中國、文明之中國、和諧之中國,還是美麗之中國。同時,美麗中國戰略目標的確立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體現爲對祖國壯麗山河乃至一草一木的深情厚意,敢於同一切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言行做鬥爭的愛國主義情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成爲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堅持和發展新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綠色必須成爲發展的主色調。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爲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的系統思考。綠色發展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發展概念,而是與創新、協調、開放和共享等其他四個發展理念共同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進程中。在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需要協同創新、協調、開放和共享理念的力量,通過綠色發展把五大發展理念緊密聯繫在一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綠色發展的關鍵地位和重要作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正邁向提質增效階段,進入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增長動力的轉換期。綠色發展既把發展作爲硬道理,又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視爲硬要求;既注重經濟的增速與規模,更注重經濟的結構優化、佈局合理、動力轉換、效益優先,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綠色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政府的推力、市場的拉力和公衆參與的氛圍,形成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生活、綠色服務等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具有關鍵的地位和作用。發達國家長期佔據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中國決不能走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邊治理邊污染的模式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環境保護的被動局面,中國只能走綠色發展之路,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明確了發展的科學路徑和有效方法。這一思想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針對我國存在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爲主的方針,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的精闢論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實現綠色發展的措施,如: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此外還就如何着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提出了重大舉措。這一系列論述和實踐進一步豐富了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科學路徑和有效方法,這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必由之路,爲實現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指明瞭方向。

三、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正確處理好三大攻堅戰與綠色發展的關係

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着增長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增長動力轉換。從新發展創新理念看,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特別是綠色創新成爲第一動力、協調成爲內生特點、綠色成爲普遍常態、開放成爲必由之路、共享成爲根本目的的發展,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實現路徑;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來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雖然各有其自身的建設特點和規律,不能混爲一談,但他們之間又是統一的,不能彼此割裂的。綠色發展包含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環境發展、綠色政治發展、綠色文化發展和綠色社會發展。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綠色環境發展是綠色發展的自然前提;綠色政治發展是綠色發展的制度保障;綠色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是綠色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內在要求。當前,就是要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放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致力於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服務、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五大建設都責無旁貸,都可以有所作爲。

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與綠色發展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當前一些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集中顯現,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增長動力的轉換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方面都可能孕育了重大風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管住貨幣總閘門,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金融是爲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風險的防範爲順利推進綠色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發展綠色金融也是推進綠色發展的內容和舉措。根據1970—2014年期間的世界銀行指標數據中的時間序列數據開展研究,發現: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爲N形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這意味着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隨着經濟增長而初始增長,然後在達到經濟增長的特定拐點之後減少;然而這種N形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也揭示了反彈效應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惡化的可能性,即可能產生重大的環境風險。此外,生態環境風險還可演化爲系統性的社會風險,即生態環境一頭連着人民羣衆生活質量,一頭連着和諧穩定。因此在推進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也要防範化解重大的環境風險,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打好脫貧攻堅戰和綠色發展統籌起來,依託和發揮貧困地區生態資源稟賦優勢,立足生態產業鏈的打造,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業、特色種養業、特色林產業,推進生態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以綠色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實現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總之,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也是綠色發展的底線。

四、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健全三大保障機制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推進綠色發展涉及全社會各行各業各層各級、“生產、生活、生態”方方面面的理念、知識和行爲,乃至每一個公民的思想認識和言行舉止。當前綠色發展與產業結構的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技術創新、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盤根錯節交織在一起,決定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必須發揮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優勢,迎難而上,奮力拼搏,既要立足當前,抓現在,又要着眼未來,滿懷信心,馳而不息,久久爲功。從“理念—技術—制度”三大要素解鎖目前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從“共享—監管考覈—服務”三大機制出發初步探討如何完善推進綠色發展的保障機制。

建立綠色發展的共享機制。綠色發展共享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本質要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特徵與價值理念,是在秉承利益公平及分配公平的基礎上由人民共享綠色發展的勝利果實,是權利及義務的統一。應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精闢論述,立足中國國情,從“理念—技術—制度”三重解鎖推進綠色發展的共享困境,從企業—產業鏈—區域三個層面聯動築建綠色發展的共享願景,依靠多主體參與綠色創新突破綠色發展的技術創新和實踐瓶頸,通過制度設計保證綠色發展過程中的異質性主體發展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促進推進綠色發展的三個層面間協調發展、生態共建、經濟共贏,構建以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發展共贏爲價值追求的共建共享機制。

創新綠色發展的監督考覈機制。保障機制的執行、監管、考覈、完善過程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在推進綠色發展的執行過程中利益衝突尤爲顯著,往往表徵爲替代執行、象徵執行、機械執行、野蠻執行、錯位執行等,爲了保障綠色發展科學有效推進,必須要辨析綠色發展的制度執行困境,有針對性地提升綠色發展的執行力;同時推進綠色發展要明晰綠色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既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考覈評價,也包括資源生態環境監管,迫切需要依據企業的社會貢獻、環保責任等,建立一套科學的能夠靈活反映各地區、各產業、各行業綠色發展狀況,切合各企業實際的環境保護考覈指標;迫切需要整合各部門與社會各界力量、形成聯合監管體系。以提升綠色發展執行力爲目標,主要從管理理念提升、政府決策方式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執行能力培育、多利益相關主體協調、外部環境營造等方面探究執行力的提升路徑;以聯合監管爲目標,建設基於大數據的綠色發展監測網絡,主要由碳排放實時監測系統、水土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綠色產品認證管理電子政務系統、排污權在線交易系統等,通過物聯網和社會網絡結構綜合集成,實現綠色發展聯合監管;完善綠色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多主體參與的監管合力,通過明確不同類別主體的權責和理順他們之間的關係,構建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強化過程監管和產品綠色質量溯源制度、激勵公衆參與決策監管舉報、提高環境處罰標準、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按照各地區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和環境容量,重點細化地區、行業分類考覈制度。

構建綠色發展的服務機制。通過構建信息、知識、技術、教育等服務機制爲主要載體,完善金融、立法、土地等基礎性服務機制爲支撐,培育保障綠色發展體系的運行環境,從綠色發展的理念培養、技術服務、制度支持三方面解鎖目前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困境,更好地發揮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多元主體的推拉作用。爲了有利於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公衆掌握和了解綠色生產、消費的過程,提高多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應健全“互聯網+”下綠色發展的信息監管與公開披露制度,構建基於大數據與“互聯網+”的多主體協同綠色發展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激勵各主體知識與技術互動交流的知識與技術服務機制;健全綠色發展理念的教育服務機制,從娃娃抓起,貫穿於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重視良好環境行爲習慣的養成,重視身教與言教的雙重引導,重視實踐體驗與情境體驗的結合,在適當的層次開展綠色科技、環境法制、環境倫理教育;地方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在推進綠色發展的保障體系方面,應迴歸“服務”本位,通過摸排普查,做到心中有數,理順條塊關係,完善職責定位,在服務民生上做乘法,在環境規制上綜合考量取捨,藉助市場的力量、引導社會主體參與推進綠色生產、綠色生活。

綠色發展,事關子孫萬代,事關高質量和永續發展。只有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完善並踐行綠色發展保障機制,把綠色發展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取向等更好地融入各級教育體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繁榮綠色發展文化,匯聚磅礴之力,鍥而不捨,久久爲功,就一定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就一定能在本世紀中葉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夢。

作者:杜建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