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宣講家網”可以訂閱!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我們一起來回顧歷史、總結經驗、研究當下、展望未來。

一、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一)中國與全球化

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它能夠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未來。我們知道,人類歷史經歷了三次全球化浪潮。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大致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間被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主要發生在歐洲,以新的技術革命以及殖民地貿易爲主要特點。這一次全球化浪潮我們是被迫參與的。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到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主要以美國爲主導國家,以美國的跨國公司在全球佈局和發展爲主要特點。這一次全球化浪潮我們也錯失了機會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全球價值鏈爲主要特點。中國的對外開放在時間點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價值鏈發展爲主要推動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我們歷史性地抓住了這次機遇。這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起點。

(二)全球價值鏈的傳導

20世紀60年代,來自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開始流入亞洲地區,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通過承接勞動密集型轉移工序參與經濟全球化,成功實現了開放式工業化道路,被稱爲“亞洲四小龍”。

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逐步發展,但“亞洲四小龍”生產成本已高居不下,因此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市場來承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個國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獨立,必須努力擺脫貧困。而要擺脫貧困,在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上都要立足於自己的實際,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不要孤立於世界之外。”

197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佔世界總貿易額的0.78%。中國出口僅佔世界出口總額的0.75%,出口額在世界排名第34位。

1978-1989年,在近12年時間裏,中國貿易逆差年份就有9年,累計逆差額爲468億美元,年均逆差額爲39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資源告急,1979年外匯儲備年餘額僅爲8.4億美元。

1978-1982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共920家,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共17.69億美元。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和要素稟賦的差異,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和拓展通常存在一個傳導過程。我國對外開放在時間點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價值鏈發展爲主要推動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以漸進式爲主要特點的對外開放和以市場化爲主要特徵的國內改革相輔相成,使得我國逐步融入全球經貿體系。

二、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脈絡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明顯處於全球經貿體系的邊緣,急需融入全球價值鏈,發展開放型經濟。優先發展對外貿易、積累貿易順差,是中國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最初邏輯。

(一)階段性政策與開放型經濟發展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經貿發展存在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且與中央相繼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相契合。

1978-1991年間,中國貿易額和外商投資額增長雖然緩慢但開始起步,國際代工模式和外資引進仍處於試探期。在此期間,加工貿易發展成爲對外出口的主要力量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浦東新區的建立以及中央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極大鼓勵了外商進行直接投資的信心。1992年之後的一段時間,外資出現迅速增長態勢,進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幅度也明顯提升。

2001年中國加入WTO加速了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步伐,成爲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又一關鍵節點。爲兌現入世承諾,中國不斷深化改革,由此產生的制度性紅利極大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果斷採取措施,儘量將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困境中率先實現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推動全球經貿格局發生進一步變化。

我國在2013年成爲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標誌着我國嵌入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這一步走得非常成功,實現了由“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的轉變。

(二)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思路

在對外開放進程中,如何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讓更多羣體更多地區受益於經濟全球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們的策略是通過對外開放的試點工作、經驗總結和推廣以及配合經濟體制改革,釋放出更多市場經濟活力,將更多優質要素經過有效整合後投入到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之中。在開放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採取了漸進式的對外開放策略,並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1978-1991年。我國貿易額和外商投資額增長雖然緩慢但開始起步,國際代工模式和外資引進仍處於試探期,吸引的外資主要是港澳資,其他外資多持觀望和遲疑態度。至1988年,我國共頒佈3部利用外資法律。同時,加工貿易成爲我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力量之一。1988年加工貿易總額已佔中國總貿易額的25%。

1992-2000年。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站在對外開放的又一個十字路口。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要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中央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由最初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爲制度性開放。改革開放決心更加堅定、制度更加完善,極大鼓舞了外商進行直接投資的信心。

2001-2007年。2001年加入WTO加速了中國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步伐,成爲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關鍵節點。爲兌現入世承諾,我們共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僅2001年,相關部門廢止法律、行政法規等993件,其中對外經貿部廢止部門規章356件,廢止內部文件178件;審計、發佈和批准的法律法規約124件。

2008年至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我國果斷採取措施,將我國經濟受外部衝擊的影響降到最低。在此期間,中國外貿和外商投資僅出現短期的略微下滑。2009年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僅下降2.56%,遠低於全球39%的下降幅度;2010年中國外貿和外商投資又迅速恢復了增長。2013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了由“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的轉變。

作者:洪俊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中國對外開放歷程與展望》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文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