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潞商後裔守護400年古村落

中新網長治7月26日電 (記者 李新鎖)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山西東南太行山腹地,早期晉商代表——潞商的後裔子孫守護着祖先的深宅大院數十年。如今,在官方、民間合力保護下,這片延續數百年的古建民居正在恢復生機。

25日,在長治市郊區西白兔鄉中村中央,一座崔府君廟前,刻着“園嵐拱翠”字樣的牌匾帶着斑駁的時代印記高居門楣中央。大門兩側,嶄新的對聯和依舊鮮豔的燈籠映襯出這座古村的新生。

明清晉商院落綿延400餘年

在山西,隨着晉商大院旅遊的興起,外界對晉商的認知、興趣日漸濃厚。然而,世人大多將目光聚焦於諸如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地的晉中商人,往往忽略了早期晉商。

據介紹,作爲早期晉商的代表之一,發端于山西東南部的潞商可謂翹楚。山西省政協原副主席、資深晉商研究專家張正明認爲,明末清初,澤潞商人依靠絲、鐵和手工業聲名鵲起,成爲當時最富有的商人羣體。在中村,以申家二十四院的主人爲代表的申氏家族即爲潞商一脈。

對此,申氏後人申桂真表示,在時代變遷和人爲損毀下,申家二十四院中,保存基本完整的院落還有8處。在400多年的時代演變中,申家大院和周邊古建、民居大體延續下來。因此,2014年,申家大院所在的中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山西長治潞商後裔守護400年古村落

山西長治郊區古村落延續400年,期待新生。 李新鎖 攝

站在村中,環顧四周,在上黨盆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中村北依小寒山,西臨漳河水,的確是一塊農耕時代的寶地。據申氏族譜記載,申氏先祖在明萬曆年間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居至此。全村現有1300餘人,申姓族人佔七成之多。

行走在中村街巷,舊時商道車轍明顯,古建民宅規模宏大,大小廟宇古意盎然。因爲是申氏族人的聚落,當地村民對這些古建有着天然的感情。

申桂真現年65年,從中村村委會卸任後,10餘年間,他走訪大江南北、廣泛聯絡全國申氏後人,專注研究、蒐集當地建築、族譜、商業文化。

據申桂真介紹,申家大院現存當鋪、油坊院、醋坊院、鹽店院、裙院等諸多功能院落。從明嘉靖年間到清嘉慶末年,申氏家族前後興盛270年。鼎盛時期,申氏家族橫跨食鹽、鐵器、絲綢、當鋪等行業,產業遍及陝西、河北、河南、江浙等省。

在一處修復後的當鋪大院內,申桂真蒐集的申家雜貨鋪對聯有這樣的描述——“貨聚川廣吳閩越,財通秦晉魏燕齊”。

申桂真說,從現存的當票、地契、票證、書信等實物可知,申氏家族當得起早期晉商代表。

在隨後的歲月動盪中,申氏家族家道中落,但申氏後人保護祖宅的努力卻始終如一。

在崔府君廟前,村民申雙喜說,從上世紀六十七年代開始,村民就自發保護古建築。在特殊年代,村民們用泥巴覆蓋住磚雕、木雕,才使得這些寶貝延續至今。近年來,隨着部分居民的外遷、流失,部分古宅建築構件遭到盜賣,但多數村民都能自發予以保護。

官民合力延續古村落生命

實際上,早在2007年,長治市郊區政府就組織過“潞商”與申家二十四院學術研討會。從那時起,圍繞中村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就已啓動。

期間,申桂真和中村人先後通過招商引資、自發籌資等渠道,修復老宅、改善配套,積極對外推介申家大院和古村落旅遊。

幾年前,中村和山西省旅遊投資集團共同成立中村旅遊開發公司。在修復了拔貢院、閣樓廟等建築後,因爲資金、產權等原因,中村復興步伐暫停。

在一份《中村建設規劃圖》中,在圖紙上覆原的申家大院、古廟街巷重現了當年這座晉東南古村的氣勢和風貌。

申桂真說,這10年間,我們一直沒有放棄保護、開發古村。平日裏,我們通過宣傳教育,引導村民保護、修繕古建,摒棄出售、倒賣建築構件,以此延續古村生命。

近年來,隨着國家層面對傳統古村落保護、修復的重視,“留住鄉愁”漸成社會各界共識。

據介紹,2018年,中村獲得300萬元專項修復資金,用於古民居修復。申桂真說,國家重視程度提高、村民保護意識覺醒,這種改變讓他充滿信心。

申桂真表示,目前,中村仍然在積極推介旅遊,期望能儘快引進合適的企業,把這座明清古村展示到世人面前。

編輯:郭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