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也曾跟着好听的女声唱“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长大后发现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仿佛每个人都期待着离开与冒险,以期拥有片刻自由。

60年前,一本《在路上》使杰克·凯鲁亚克成为“垮掉的一代”代言人,书中主角们在美国大陆穿行,体会着生命本身带来的欢乐和痛苦。而在《在路上》出版前20多年,来自英国乡村科茨沃尔德的19岁少年洛瑞·李,已经背着他的小提琴,穿越了整个西班牙。

时间是6月初的清晨,吃完母亲做的早饭,洛瑞·李背起简单的行囊——小帐篷、毯子、小提琴、一套衣服、一罐糖浆饼干和一些奶酪,离开了他的故乡。这个战后仍如桃花源一般的地方,洛瑞在“自传三部曲”第一部《萝西与苹果酒》中已经回忆过,童年的乡村生活、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间情感,即使不安、即使不舍,长大后终是要告别了。《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即“自传三部曲”第二部)的故事就从洛瑞离开家的那天开始,记录了他离家两年的生活经历,以下是过来人洛瑞·李为我们带来的“穷游攻略”。

确定目的地。与其漫无目的、不分东西地行走,不如先确定一个大方向,朝目的地前进的过程则是随机的。洛瑞·李决定去伦敦,一路上经过了南安普顿、戈斯波特、利特尔汉普顿、沃辛等地,最后回到前往伦敦的大路上。走走停停,难免乏累,但一回到大路,他便忘记了一切压力,“身体燃烧着神奇的燃料,所以像是在温暖的空气里滑行,脚离开地面大概一英尺,自然地追随着某种直觉。就连袭来的一阵疲惫,也有着饱满的质感,而睡眠则如油一般,是轻柔而深沉的。”

及时离开。在伦敦当了一年建筑工人后,伦敦已经不再神秘、令人向往了,洛瑞意识到他一旦失去了这个工作,便可以去世界上任何他喜欢的地方。而他选择西班牙的理由也很“随意”:他不知从哪儿学来一句西班牙短语,意思是“你能给我一杯水吗?”心里想着也许这句话就能谋生了,他乘上了开往西班牙的船。

洛瑞·李在西班牙的出走路线图

©Mike Hall

能活下去。洛瑞心爱的小提琴并不是摆设,而是他的谋生工具,他多次在大街上演出以获得购买食物的费用。

调节心态。一个人旅行是什么感觉?消除最初的不安,剩下的就是自由。当了四年办公室学徒的洛瑞,终于品尝到了工作日不必工作的自由,单是看着牧羊人放牧、追逐野猫、花一个小时烧山泉水煮茶喝,就已经是一种奢侈的快乐。但“穷游”,意味着吃不好睡不好,村庄城市还有旅店,走在郊外或山间,就只能席地而睡,天气也不可预料。洛瑞的描述中却很少出现旅途中的艰难,或许这段经历实在太难得、太珍贵,多年以后他回忆起在西班牙入睡的第一个夜晚——睡在六张全是男人和跳蚤的稻草床上——依然觉得从那时起,“之后的日子里有阳光和阴影源源不断地流过,还有饥饿和干渴,疲劳和睡眠,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被那个酷热的西班牙夏天熔铸成一团斑斓的色彩。”

维戈,托罗,巴亚多利德市政厅,塞戈维亚

©Mike Hall

体会善意。在不同的城市周转,洛瑞将本书的很大篇幅都给了在当地与他相遇的人。刚进入西班牙,语言不通但用笑容与宽容让他觉得宾至如归的旅店老板;在马德里街头,独自演奏的洛瑞,会收到人们从商店走出来顺手给的一个苹果或者妇女们包好的礼物;在马拉加,小提琴突然散了架,旅馆里的朋友们尽其所能帮助洛瑞……

托莱多,塞维利亚,阿尔赫拉西斯港,阿尔姆尼卡的海滩

©Mike Hall

一年的旅程最终因为西班牙内战爆发而结束,拥有诗人敏锐之心与幽默感的洛瑞·李,为我们描绘了闪光的雨、绚丽夺目的晚霞、田野里散发着奇异光彩的人,逃离城市的拥挤和不堪,他带领我们见识了一个诗意又热情的西班牙。而这次旅行也许真的改变了洛瑞·李的人生,在被英国驱逐舰接回家乡后不久,他又一次“出走”了,目的地依然是西班牙,他在暴风雪中独自穿越了比利牛斯山脉,加入了西班牙内战,“自传三部曲”才终于完整。

或许我们总要“出走”、成长、自食其力,遇到奇奇怪怪的人,不断告别,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我将身无分文、自由自在,就这样收拾行装离开。"

简介:1934年,一个明媚的仲夏清晨,洛瑞·李只身离开了英格兰的故乡。他19岁,仍然十分稚嫩,但坚信未来的好运。带着一把小提琴、一个行囊,他徒步去看海,前往伦敦打拼,因一句短语远航至西班牙。海一程,山一程,浪漫惊奇之旅亦是生命的蜕变之行。然而,西班牙内战的硝烟却打断了这一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