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電動車穿梭的身影,電動車已成爲人們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電動車火災發生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正在逐年遞增。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接報因電動車引發的火災1萬餘起,較前5年增長33.3%;2013年以來,全國因電動車火災死亡233人。

  2017年12月,公安部發布《關於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進一步加強電動車停放充電引發的火災防範工作。從今年5月開始至年底,國務院安委辦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電動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期間因電動車引發火災將進行責任倒查。近日,我州出臺《黔西南州電動車存放充電庫(棚)建設指導意見》,將在全州範圍內推行電動車停放充電庫(棚)建設工作。

  “飛線充電”樓道充電

  火災隱患大量存在

  在興義市米廠路一小區內,記者看到有住戶從三四樓,甚至五樓私拉電線給電動車充電,一些插座裸露在空中。

  “小區內沒有充電的地方,我們都是這麼充電的。”該小區一位住戶說,一些住戶充好電後會將線收回家中,一些住戶爲了省事則任其懸掛着,下雨了就用塑料袋將插座包起來。“看着危險,但也沒辦法。”

  “這樣私拉電線充電的現象,在興義普遍存在。”興義市消防大隊參謀高翔介紹說,尤其是在一些老舊小區,沒有地下停車場,也沒有物管公司進行管理,小區內車輛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更有住戶將電動車停放在樓梯間充電。

  “此外,自建民房居住區的問題更爲嚴重。”高翔說,自建房屋多爲四層左右,房主將部分樓層出租,變成了羣租房,一棟樓裏住戶較多,電動車數量也隨之增加,一些房屋內甚至有五六輛電動車在充電。而由於人員結構較爲複雜,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

  記者在興義市豐源市場、興達市場等地看到,電動車、摩托車隨意停放,一些商戶直接在人行道上給電動車充電。

  “事實上,從全州的情況來看,電動車‘飛線充電’、樓道充電等火災隱患點仍大量存在。”據州消防支隊監督指導科副科長張聞洋介紹,今年6月至7月,州消安委牽頭對全州595個居民住宅小區進行摸排,僅有41個居民區安裝電動車充電樁,佔總數的6.9%。“相對來說,一些新建小區的管理較爲規範。”

  5月23日,興義市吉利小區一輛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起火,三輛車被燒成骨架 高 翔 攝

  八成以上火災因充電引發

  逃生通道變“死亡殺手”

  “電動車不規範地充電,嚴重威脅着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張聞洋說,拉“飛線”充電所需電線較長,一般情況下,這樣的電線是沒有國家“3C”認證的。電動車充電功率較大,電線過長容易造成電線過載,電壓不穩定,加之電動車質量參差不齊,容易引發電瓶起火。而電動車車體大部分爲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燒速度非常快。

  電動車燃燒實驗證明,一旦電動車燃燒起來,毒煙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向上,所以1樓電動車着火很快會導致整幢樓陷入毒煙密佈的狀態,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甚至羣死羣傷火災事故。

  數據顯示,有80%的電動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而電動車火災致人員傷亡的,90%是因將其置於門廳或過道。

  “樓道本來是人們的逃生通道,毒煙卻讓其變成了‘死亡殺手’。”張聞洋說,就救援經驗來看,大多數死亡都發生在樓道。“所以,也提醒廣大羣衆,發生火災時,切勿盲目開門逃生。”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我州發生了近30起電動車火災,其中大多數是不規範充電所致。2018年春節期間,在興義市碧雲社區一小區內,一輛電動車在樓梯間充電時起火,1至6樓的電錶全部燒燬,樓道被煙氣燻得漆黑,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從全國範圍來看,電動車火災致人死亡的案例觸目驚心。

  2015年1月14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一住宅樓電動車起火,造成8人死亡;2016年8月29日,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馬鞍山社區發生一起因電動車充電導致的火災,造成7人死亡;2017年9月25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環市一羣租房因電動車電氣線路短路故障發生火災,造成11人死亡;2017年12月,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發生一起電動車起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

  興義市印象興義小區電動車停車棚 記者 陳茜茜 攝

  建停放車庫

  掃碼充電更安全

  爲有效防範和消除我州大型城市綜合體、居民住宅小區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隱患,消防、住建、綜執等相關部門將聯合,在全州範圍內推行電動車“集中停放、集中充電、集中管理”。即集中建設居民住宅區電動車庫(棚),配置消防設施器材,並與建築物保持安全距離;在電動車棚內規劃配建具備定時充電、自動斷電等功能的充電設施,電氣設備和線路鋪設要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加強巡查,及時發現和遏制在居民住宅的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地下室等區域違規停放電動車及充電行爲。

  今年年底前,興義50%的現有住宅小區、其餘縣(市、新區)100%的現有住宅小區,將完成電動車停放充電的車庫(棚)建設。2019年年底前,全州現有住宅小區須全部完成相關車庫(棚)的建設。對停車困難的小區,近期可結合路內臨時停車泊位和公共停車場,建設分時共享的充電車庫(棚)。

  對新建住宅小區,將同步規劃電動車集中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項目投入使用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

  張聞洋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消防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州推廣應用智能充電設備,用戶通過掃碼的方式支付充電費用,充電過程中,如果發生電壓不穩定等情況,將會自動斷電。此外,設備廠家購買了保險,一旦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火災造成財產損失,將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目前,在我州一些住宅小區、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等,共安裝了500多座智能充電設備,近5000個充電插座,其中興義安裝了近300座。

  興義市印象興義小區電動車停車棚可掃描充電 記者 陳茜茜 攝

  防患於未“燃”

  安全意識是關鍵

  “我們在積極推進、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使用效果並不理想。”在張聞洋看來,要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基礎設施是前提,而人們的安全意識是關鍵。

  在興義市藍天花園小區,爲方便住戶充電,設置了相應的電動車停放區域,花一元錢即可充電3小時。然而,即使有這樣便利的投幣充電設備,小區內“飛線充電”的現象屢禁不止。“這樣充電,車就停在我家樓下,節約時間。”一位住戶說,如果到指定的地方充電,比較麻煩。

  同樣的,興義市花月小區內規劃了電動車停車棚,也配建了智能充電設備,但小區內私拉電線充電的行爲時有發生。有住戶稱,是因爲充電設備不夠用,也有住戶坦言是爲了少走一段路。

  記者留意到,在興義多個小區內均張貼有電動車消防安全提示,但對於安全提示上的內容,一些物管人員及小區住戶表示,自己並沒有認真閱讀過。

  “在很多人看來,火災的發生屬於小概率事件,心存僥倖。但消防安全無小事,防患於未‘燃’,重點在防。”張聞洋介紹說,今年以來,消防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宣傳工作。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培訓等,不斷加強電動車停放充電引發火災的防範常識宣傳和典型火災案例警示教育,引導羣衆按要求停放電動車和爲電動車充電。與此同時,消防聯合住建、綜執等相關部門開展不定期檢查,對違規行爲進行說服教育。“希望廣大羣衆重視消防安全,增強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人員提醒,廣大羣衆可通過“96119”投訴熱線,或通過“貴州黔西南消防支隊”微信公衆號留言,對身邊電動車隱患進行舉報。(黔西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茜茜)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衆號

  責任編輯:江江 彤彤 姝姝

  本期審稿:然然

  值班總編:許新曉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