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浒传》,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被称为“及时雨”的宋江了,不过对于宋江来说,还有一个绰号,那就是“呼保义”,那宋江的这两个绰号是从何而来呢?

“呼保义”,义在中间,说明宋江是非常讲义气的人;“及时雨”就是指宋江能在危急时刻为别人排忧解难,那这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施耐庵在写宋江见李师师时,光见面礼就送了100两黄金,按照当时宋朝的物价水平来换算的,一两黄金相当于现在46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宋江第一次见李师师就送给人家46万元人民币,那么问题来了,宋江哪里来的这么多钱送给李师师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搞清楚宋江的收入来源。宋江的钱会是从俸禄里来的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宋江不过是郓城县押司,是个不入品、不入流的县城小吏。在宋朝,每个州县都有押司,若是差遣的,便是一种役,毫无俸禄可言,若是招募来的,俸禄也是非常低的。无论宋江是哪种情况,他这大把大把的银子也不可能来自俸禄。

既然宋江的银子不是从他正常的俸禄中来的,那是从何而来呢?在宋朝,宋押司在八个押司中,是专管征收赋税的。在第22回,宋江怒杀了阎婆惜后,县令时文彬与宋江交好,有心开脱宋江,这一段既可看出押司对其长官的影响,宋江平时肯定给县令送了不少银子,还能看出,宋押司平时主管赋税征收,期间捞了多少油水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以宋押司的情商,想要瞒天过海,颠倒黑白,自然也不在话下。

宋江大把散财,济人贫苦,难道仅仅是为了博个好名声吗?或者只是因为他喜欢结交绿林好汉吗?虽然宋押司权倾一方,但“吏”始终不是官,毫无政治前途可言,在宋朝,官与吏之间的尊卑之别已经达到了极点。

在宋朝,一朝为吏,终身为吏,宋押司想要改变身份,功成名就只有散钱疏财了,只要打着仁义道德的招牌网罗天下的人脉资源,就能改变宋江的命运,因为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里,谁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谁就占到了先机,,谁挂着仁义道德的幌子,能搭建起深厚的人脉关系,谁就拥有了成就大事的坚实后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