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解放軍傷亡十多萬人,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位戰士爲了民族的復興,人民的解放,犧牲在戰場上。當時受時代條件的限制,很多烈士親屬都無法確定烈士埋葬的地點,每年的祭奠也都心存遺憾。今天,烈士朱耀才的家人終於找到了他的安葬地,來到淮塔前祭奠。

這位老人名叫朱培成,今年69歲,他和他的家人驅車近5個小時,從山東新泰一路趕到了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爲的就是來看看他素未謀面的親二叔,烈士朱耀才。

烈士朱耀纔是山東省新泰縣張家莊人,1942年5月入伍,中共黨員,立下了"勞動模範,戰鬥模範"等功績。1948年11月,朱耀纔在淮海戰役中犧牲,犧牲時職務爲中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二十二師六十四團一營機槍連連長。

朱培成說,雖然在當地也有烈士陵園,雖然每年清明他們都去祭奠親人,但一直都沒能來到他的犧牲地、安葬地來看一看。前兩天,兒子在網絡平臺看到了信息,一家人立刻趕了過來。

雖然一家人和朱耀才烈士素未謀面,但彼此之間的血脈相通,讓這份思念和自豪愈加深厚。在英名牆前,一家人磕頭祭拜,訴盡哀思,沒有聲嘶力竭的痛哭,只有淚水悄悄劃過面頰。革命先烈的精神,已經鐫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團圓,這種尋常人家拈手可得的幸福,對這些英雄和他們的後人而言,卻奢侈不可得。爲了助3萬多名英烈歸根,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也一直在爲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尋找親人後代。

淮塔管理局編研文保處的工作人員謝金良和同事一直在負責“尋找烈士歸隊、尋找烈士回家”這項工作,目前已經尋找到162位烈士,並將他們的名字增補到了英名牆上。工作人員整理出於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分批分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地理位置彈窗技術,陸續把尋找烈士後人的消息,發送到烈士的家鄉去。朱耀才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利用互聯網尋找英烈的親人,是從今年9月份開始進行的,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淮塔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諮詢。第一批推送的是淮海戰役中96位著名烈士,令人欣慰的是,這些烈士基本上都找到了親人。

魯銳,淮海戰役時期,任一八七團三營營長,是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淮海戰役時壯烈犧牲。就在前兩天,魯銳的兒子通過網絡看到了淮塔管理局發佈的信息,立刻從家鄉趕到紀念塔前祭奠他70年來從未謀面的父親。

每每看到這樣的場面,謝金良和同事都感慨萬千。謝金良說,大家有責任有義務,讓這些烈士和他們的親人'團聚'。藉助平臺幫助烈士找到他們的親人和後代,完成他們心願,讓烈士回家。兩個月以來,淮塔管理局工作人員陸續推送了三批烈士名錄,有著名烈士,有支前民工,目前正在平臺上推送的是徐州籍的烈士。

謝金良說,找到烈士後人以後,他們還要到烈士家鄉去徵集和整理烈士事蹟,挖掘紅色素材,以此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他們還將利用清明和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的節日,邀請革命烈士後人到淮塔參加祭掃活動,共同將革命先烈的精神傳承下去。

無線徐州全媒體記者 董師吟 許文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