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鈞正平

英雄回家|100秒回顧第八批志願軍烈士回家路

2021年9月2日,瀋陽。

伴着小號獨奏《思念曲》嗚咽的旋律,109位“失聯的年輕人”回到了闊別七十餘年的故鄉。我們一時還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們每個人腦海中又似乎都有他們的模糊背影。

圖片

本次回國的109位志願軍烈士遺骸是在朝鮮半島南部的漣川、鐵原、華川、洪川、義王和朝韓非軍事區等六個地區被發現的。工作人員詳細記錄了烈士遺骸出土時的情況:他們有的呈坐姿,有的呈臥姿,有的呈現向前伏倒的姿勢……

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確切地知道他們是在哪一場戰鬥中犧牲的,但我們知道,這羣爲了保衛我們的生活而死的年輕人,就這麼以自己犧牲時的姿勢,在異國的土地裏,孤獨守望了七十多年。

時間倒回至七十年前,這羣年輕人“失聯”前夕。

1951年1月,在連續八晝夜的不間斷進攻下,這羣年輕人攻克了漢城,成功把戰線向南推進了八十至一百公里,他們中的前鋒部隊甚至已經到達了“三七線”。而就在兩個月前,這條戰線還在鴨綠江邊,彼時氣焰囂張的敵人曾放出豪言:“這場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

圖片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這羣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在一個陌生的戰場上扭轉了戰局,他們靠的是什麼?

靠武器裝備嗎?別說先進裝備,就連彈藥都是有限的,他們手中的輕武器大多是抗日、解放戰爭中的繳獲所得,槍械型號混雜,彈藥供給困難。靠強大的支援保障嗎?剛從南方解放戰場開拔而來的他們,穿的還是南方的單薄棉衣和草鞋,供給給他們的食物也是有限的,就連僅有的營養單一的炒麪,都是好不容易纔湊齊的。

冒着狂風暴雪,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嚴寒中與武器裝備佔壓倒性優勢的敵軍作戰,這羣年輕人贏得戰爭的唯一優勢只剩下一身膽氣。憑藉着一身膽氣,他們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勇敢的衝鋒,硬是戰勝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侵略者。

圖片

“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他們用行動告訴世界:有血性的中國人不畏任何威脅。

在寒冷的蓋馬高原上,他們穿着單衣埋伏敵人,用幾乎凍僵的雙腿徒步追擊敵軍的坦克;在蕭索的冰河畔,他們一個接一個滾過雷區,用自己的生命爲後面的部隊開路;在熊熊烈焰的松骨峯,他們用帶着彈孔的身體死死拖住敵人,直至雙方都被燒焦……

他們的勇敢已經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到了令人膽寒震顫的程度,以至於若干年後,他們的對手在書中這樣描述他們:“在地面密集的炮火和各種火器編織的密不透風的封鎖下,在天空上鋪天蓋地的飛機的航空炸彈、凝固汽油彈和機關炮所構成的死亡的大網下,中國士兵一波一波的進攻潮水般湧來,在照明彈慘白的光芒中,‘聯合國軍’士兵驚恐地看着這些後面的士兵踏着前面士兵的屍體毫無畏懼地向他們衝擊而來,這些中國士兵義無反顧,毫不退縮。”

圖片

是什麼給了他們異於常人的膽氣,讓他們如此無畏?

是你,也是我。這羣年輕人不是生來就如此無畏、如此勇敢,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是孩子、是兄長、是愛人、是父親。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們纔會這般無畏,纔會願意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去保衛我們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他們保護的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家人、愛人、手足、骨肉。

成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無法想象這羣在戰亂中長大的年輕人對和平的渴望。他們用“東西長安街”來命名在三八線上的地下通道、用“五聖山後連北京”來表達:守住上甘嶺就是守住祖國。他們很清楚地知道,祖國就在自己的身後,親人摯愛就在自己身後,只有打退敵人,才能讓祖國人民真正擁有自己一直渴望的和平與安寧。

在這場不對稱的戰爭中,志願軍部隊傷亡巨大,很多連隊中的戰鬥骨幹損失大半,不少部隊兵員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一。據統計,抗美援朝戰爭中,有19.7萬餘名志願軍指戰員(含支前民兵民工)光榮犧牲。在鮮活的生命面前,數據是冰冷的,僅憑几組數據或許我們無法真切感受這場戰爭的慘烈,無法感受這羣戰士的勇敢與無畏。倘若你是和當年的他們一樣,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當我們的國家面臨危險的時候,你願不願意拿起槍,蹚過槍林彈雨,即使面對最慘烈的戰鬥也依然英勇無畏?會不會爲了別人的幸福和安全,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哪怕是衝向死亡的大網?

圖片

今天回家的109位烈士,就是這羣英勇無畏的人中的一員,是願意爲了國家與民族的和平與幸福,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祖國不會忘記每一個爲她付出的人。多少年來祖國人民一直惦念着這些沒有“回家”的英烈,爲此也作出了長久不懈的努力。幾十年來不斷努力從朝鮮南方接回烈士遺骸。2013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時主動提議,2014年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了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議。從2014年至2020年,中韓雙方已舉行了七次志願軍遺骸交接,共有716位烈士的忠骨被以最高禮儀迎接回國,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或許是巧合,又或許是歷史的安排。就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東南方向不遠處,九一八紀念館靜靜佇立。二者彷彿在作一場跨越時空的鏗鏘應答:退讓換不來和平,妥協換不來尊重,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須謹記,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不能忘!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不能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