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社區裏五花八門的自動售水機隨處可見。根據促銷人員介紹,售水機的水品質更好,經濟實惠,辦卡還能多送水,受到市民青睞。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當下自動售水機多數爲三無產品,資質造假,設備質量和維護等難達標。而對潛藏在“優惠”背後的風險,消費者多不知情。(新華社)

由於商家宣稱“比自來水健康,比桶裝水便宜”,所以自動售水機自出現以來,就受到各地社區居民歡迎。然而很多消費者不知道的是,很多自動售水機本身就是不合格產品,能否保證水質是個大大的問號;再加上選址不合理,平時缺乏清潔維護,這種機器售出的未必是“安全水”,有可能是“問題水”。

據行業協會例行拆機抽檢,不僅發現了多數自動售水機爲三無產品,而且一些售水機的水箱內被檢出大量細菌。更噁心的是,有的濾芯裏還發現了蟑螂等異物。這種售水機裏出來的水,連自來水水質都不如,飲水安全無從談起。而消費者卻被矇在鼓裏,既要付出比自來水價更高的水費,還要把水提回家。

所以,必須及時有效治理自動售水機亂象。首先,需要確保自動售水機本身是合格產品。怎麼確保呢?既爲自動售水機制定國家強制標準,這是基礎,同時要加快淘汰市場上的三無產品,即凡是不符合《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應當全部清理出社區和市場,這是規範自動售水機、保障飲水安全的第一步。

其次,對自動售水機使用環節強化日常監管監督。目前,自動售水機問題多,不僅是因爲相關企業缺乏責任感,也是因爲監管觸覺沒有深入社區,這就造成自動售水機選址、維護全靠企業自覺和良知,然而很多企業並不自覺。所以,各地衛生監管部門必須對不符合衛生標準的自動售水機企業進行嚴肅查處。

其三,完善相關制度和服務標準。除對自動售水機制定國家強制標準外,還應該制定其他標準,如選址標準、清潔標準、維護標準、水質檢測和公開標準等。此外,對違規行爲要有具體的處罰標準。有的地方雖然規定“違反規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但缺少具體的罰則。

另外,自動售水機售水實行的是預付費制,一旦企業跑路,風險就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據悉,被工商部門列入異常名錄的就有許多在售的知名售水機公司,一些售水機公司還因違規經營個人貸款業務曾被吊銷營業執照。如何防止自動售水機企業捲款跑路,也是個必須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由於自動售水機以社區爲市場,以社區居民爲主要服務對象,所以治理重點要放在社區。無論是市場監管部門還是衛生行政部門,只有把監管重點放在社區,才能增強監管精準度,對相關企業是有效震懾,對消費者是有效保護。從過去情況看,相關監管監督沒有實現社區化。

只有監管部門多深入居民社區,並調動居委會、業委會監督積極性,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多年來,交管、工商、衛生等部門的執法觸角,大多沒有深入社區。雖然社區屬於居民自治範疇,但很多問題居民自治是解決不了的,必須依靠強有力的執法部門去解決居民之憂,如飲水問題。

◎ 爲正義“說話”,爲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