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永遠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常說常新,古老而又年輕。

古代哲學家們對此問題爭論不休,孟子講人性本善,荀子講人性本惡,揚雄主張人性是善惡混合,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他們的觀點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適應的人羣不同而已。

善良的意思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態度和善,心地實在。善良的人不做惡,不害人,不冷漠,不傲慢。善良的人,同情弱者,尊重他人,有求必應,熱心助人。

善良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實踐。因此,善良沒有終點,只有起點。不能用昨天的善良替代今日的不善良,更不可以用不善良替代善良。

善良不是施捨,它有適合的對象。不是所有的主觀善良都是善良,不是所有的善良都叫善良。一味付出,不知分寸,不握尺度,不分對象,不講原則,不便是非,不懂人情,不辨場合,這樣的善良就是愚蠢,就是懦弱,就是放縱,就是浪費,就是讓善良走向善良的對立面。

所以,善良應有度,善良無目的。取悅、討好他人爲目標的善良不是真善良,善良不求回報,不圖名聲,不事張揚。發自內心爲他人着想,發自內心爲他人付出,發自內心爲他人慈悲,這是真的善良。我們還有抱怨,說明我們善良得還不夠徹底,善良的本心還不夠堅持,還不夠堅定。

善良吧,熱愛生活的人。我們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善良無價,人間有情;人心自知,不問西東。堅守善良本性,前途一片光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