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普陀區率先打造區級“智慧大腦” 構建城市管理新模式

普陀區昨推出政府智能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這個區級“智慧大腦”建成後將極大提升普陀城區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海量神經元感知入微

“智聯普陀”區級大腦擁有完整的體系架構,簡單地說,可以用“1、2、3、4+X”來概括,分別代表1個城市大腦、2張專網、3級平臺、4級應用,以及海量傳感器及與之配套的處置流程。

其中,遍佈全區的前端發現傳感器和攝像頭是基礎,決定智慧平臺能否及時發現突發事件。截至目前,首期打造的45個應用類型,10萬個點位已鋪設完成,覆蓋全區10個街鎮,涵蓋公安、消防、民防、市場監督、河道、建管、民政、綠化市容等10多個專業條線,滿足消防安全、電梯運行監測、居家養老、垃圾處置、水質監測等多維度需求。

這些傳感器就如同人體內的無數個“神經元”,能感知人眼無法捕捉的信息,比如,加速度探測傳感器能及時發現電梯故障,傾角探測傳感器能回傳廣告牌和標識牌的傾角信息……總之,任何物體都能“開口說話”。此外,傳感器的落地安裝和異常處置流程梳理將同步完成,並實現自動派單,將前端感知轉化爲有效管理。

大數據總結治理規律

“神經元”和傳輸網絡的鋪設是“智聯普陀”的第一步。爲提高各級機構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反應速度和處置能力,普陀區在智慧平臺中加入三級平臺和四級應用的設計,三級平臺指區級、街鎮(委辦)和片區三級總分管理平臺,四級應用覆蓋區、街鎮(委辦)、片區和居委,共同構成“智聯普陀”的“神經系統”。

“智聯普陀”項目從系統結構、網絡建設、傳感器施工、處置流程、數據規範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統一規範,有效配置了實時上報、事件預警、事態監控、決策調度、智能派單等功能模塊,將“人腦”與“智腦”系統連接,協助各級機構快速高效地處理社區治理中的各類事件。比如,獨居老人家中的紅外探測傳感器如在系統設置時間內未監測到活動跡象,平臺會自動報警,並向其法定監護人及社區管理服務人員同步發送信息,監護人如無法在規定時限內處置,在徵得其同意後由社區工作者跟進處置,確保老人得到及時救助。處置結果和事件狀態會在系統中實時顯現。

在普陀區智聯城市應用中,有一項是將紅外對射傳感器安裝在區內公共廁所各入口以監測日均人流量,以便在改造男女廁及殘疾人廁所比例時提供數據參考。“智聯普陀”以大數據總結出城市和社區治理中隱藏的規律,作爲制定管理方式的依據,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而實現這一核心機能的部位就是智慧平臺的“1”,即城市大腦。“智聯普陀”將充分挖掘大數據深度關聯所帶來的溢出效應,爲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土壤,更好發揮“大腦”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驅動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