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部署 厅局级官员跨省频繁刷新“最年轻”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 |  蔡迩一

这几天,在人事调整的各类消息中,“最年轻”是个热词。

比如,全国最年轻地级市市委书记丁小强跨省到了山西履新;“全国最年轻市长”王立奇在甘肃酒泉履新代市长;再比如,从北京回到家乡任职的女干部李长萍成了山东地级市最年轻市长。

为什么是他们?

全国最年轻市委书记

12月26日,全国地级市中最年轻的市委书记丁小强从湖北跨省到山西履新,岗位也从咸宁市委书记变换为运城市委书记。

简历显示,丁小强,男,汉族,1972年12月出生,江苏东台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全国最年轻市长”的头衔也几经变更。

12月25日,甘肃酒泉方面传来消息,王立奇任酒泉市委副书记,同日,王立奇成为酒泉市代市长。1977年12月出生的王立奇也成了全国地级市中最年轻的政府一把手。

王立奇,男,汉族,1977年12月生,辽宁北票人,2003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

全国最年轻市长几度更迭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王立奇履新的前两天(12月23日),江西省委组织部发布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其中显示,萍乡市委副书记陈云拟任上饶市委副书记,提名为上饶市市长候选人。

彼时,有媒体曾以《他或将成全国地级市最年轻市长》为题,报道陈云履新。

陈云比王立奇大一岁。

他1976年12月出生,江西南昌人,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教育大学学历,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毕业。

在王立奇和陈云之前,创下全国最年轻地级市市长纪录的是来自浙江的张晓强。

2019年1月,出生于1975年11月的张晓强“去代转正”担任浙江台州市长,创下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市长的纪录。

12月24日,张晓强已被免去台州市委副书记职务,并被提议不再担任台州市市长职务。

地方层面的“最年轻”

在地方层面,也不断有“最年轻”者刷新。

就在12月27日,北京“75后”女干部李长萍重回家乡,被任命为山东聊城市代市长,由此成为了山东地级市最年轻市长。

李长萍,女,汉族,1975年4月出生,山东荣成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程度,工学学士,工程硕士。

李长萍长期在北京市工作,担任过海淀区副区长,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

补一句。

本月以来,因为中组部的部署,官员跨省履新者频繁。但女性官员并不常见。

除李长萍外,还有从广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岗位跨省赴任云南省文旅厅党组书记的曾艳,从贵州省妇联主席岗位上跨省到湖北任武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的杨玲,以及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岗位上跨省到甘肃任金昌市委书记的张永霞。

李长萍和张永霞都是任地方一把手。

张永霞,女,汉族,1968年1月生,籍贯山东日照,中央党校研究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开资料显示,她曾任日照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烟台市市长,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调动背后

包括上述官员在内,这一段时间,多个跨省调动的官员的新岗位都是要职,不少人履新市委书记、市长。

就在12月26日,广东清远市长黄喜忠任江西南昌市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由此也成了这轮人员调整中,罕见地跨省担任省会城市一把手的官员。

但为什么是这些厅局级调动?

在丁小强赴山西运城履新的会议上,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凤岐这样评价:

“丁小强同志政治素质高、大局观念强、敢于担当,抓工作办法实、效果好,在咸宁工作期间,统筹抓好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咸宁经济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在山东省聊城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孙爱军这样评价李长萍:

“李长萍同志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在北京经历多个岗位锻炼,熟悉经济工作,领导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王立奇履新的会议上,甘肃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秀娟说:

“(甘肃)省委关于酒泉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调整决定,是根据中央和中组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关精神,着眼于全省工作大局,综合地方发展需要、班子建设实际、干部德才素质等因素,经过反复酝酿、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后作出的”。

划重点——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

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

现在,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

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年轻干部工作重视不够、抓落实不够,重选拔轻培养和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现象比较突出,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不够畅通,等等。这些问题,要抓紧加以解决。

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

他说:“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