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央部署 廳局級官員跨省頻繁刷新“最年輕”

來源:北京青年報

撰文 |  蔡邇一

這幾天,在人事調整的各類消息中,“最年輕”是個熱詞。

比如,全國最年輕地級市市委書記丁小強跨省到了山西履新;“全國最年輕市長”王立奇在甘肅酒泉履新代市長;再比如,從北京回到家鄉任職的女幹部李長萍成了山東地級市最年輕市長。

爲什麼是他們?

全國最年輕市委書記

12月26日,全國地級市中最年輕的市委書記丁小強從湖北跨省到山西履新,崗位也從咸寧市委書記變換爲運城市委書記。

簡歷顯示,丁小強,男,漢族,1972年12月出生,江蘇東臺人,1995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

“全國最年輕市長”的頭銜也幾經變更。

12月25日,甘肅酒泉方面傳來消息,王立奇任酒泉市委副書記,同日,王立奇成爲酒泉市代市長。1977年12月出生的王立奇也成了全國地級市中最年輕的政府一把手。

王立奇,男,漢族,1977年12月生,遼寧北票人,2003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工學碩士。

全國最年輕市長几度更迭

政知君注意到,就在王立奇履新的前兩天(12月23日),江西省委組織部發布領導幹部任前公示。

其中顯示,萍鄉市委副書記陳雲擬任上饒市委副書記,提名爲上饒市市長候選人。

彼時,有媒體曾以《他或將成全國地級市最年輕市長》爲題,報道陳雲履新。

陳雲比王立奇大一歲。

他1976年12月出生,江西南昌人,200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教育大學學歷,江西師範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教育專業畢業。

在王立奇和陳雲之前,創下全國最年輕地級市市長紀錄的是來自浙江的張曉強。

2019年1月,出生於1975年11月的張曉強“去代轉正”擔任浙江台州市長,創下全國最年輕的地級市市長的紀錄。

12月24日,張曉強已被免去台州市委副書記職務,並被提議不再擔任台州市市長職務。

地方層面的“最年輕”

在地方層面,也不斷有“最年輕”者刷新。

就在12月27日,北京“75後”女幹部李長萍重回家鄉,被任命爲山東聊城市代市長,由此成爲了山東地級市最年輕市長。

李長萍,女,漢族,1975年4月出生,山東榮成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程度,工學學士,工程碩士。

李長萍長期在北京市工作,擔任過海淀區副區長,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

補一句。

本月以來,因爲中組部的部署,官員跨省履新者頻繁。但女性官員並不常見。

除李長萍外,還有從廣西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崗位跨省赴任雲南省文旅廳黨組書記的曾豔,從貴州省婦聯主席崗位上跨省到湖北任武漢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的楊玲,以及從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崗位上跨省到甘肅任金昌市委書記的張永霞。

李長萍和張永霞都是任地方一把手。

張永霞,女,漢族,1968年1月生,籍貫山東日照,中央黨校研究生,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公開資料顯示,她曾任日照市委常委、東港區委書記,威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煙臺市市長,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調動背後

包括上述官員在內,這一段時間,多個跨省調動的官員的新崗位都是要職,不少人履新市委書記、市長。

就在12月26日,廣東清遠市長黃喜忠任江西南昌市委副書記,提名爲市長候選人,由此也成了這輪人員調整中,罕見地跨省擔任省會城市一把手的官員。

但爲什麼是這些廳局級調動?

在丁小強赴山西運城履新的會議上,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鳳岐這樣評價:

“丁小強同志政治素質高、大局觀念強、敢於擔當,抓工作辦法實、效果好,在咸寧工作期間,統籌抓好各項事業發展,推動咸寧經濟轉型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在山東省聊城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市委書記孫愛軍這樣評價李長萍:

“李長萍同志政治素質好、黨性觀念強,在北京經歷多個崗位鍛鍊,熟悉經濟工作,領導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

在王立奇履新的會議上,甘肅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秀娟說:

“(甘肅)省委關於酒泉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調整決定,是根據中央和中組部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有關精神,着眼於全省工作大局,綜合地方發展需要、班子建設實際、幹部德才素質等因素,經過反覆醞釀、通盤考慮、慎重研究後作出的”。

劃重點——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

201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審議《關於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意見》。

2018年7月3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說:

現在,改革開放前入黨和參加工作的幹部已經或將要退出崗位,70後、80後以至90後的年輕幹部成爲幹部隊伍的主體。

現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對年輕幹部工作重視不夠、抓落實不夠,重選拔輕培養和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現象比較突出,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黨政幹部隊伍的渠道不夠暢通,等等。這些問題,要抓緊加以解決。

對有潛力的優秀年輕幹部,還要讓他們經受喫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鍊,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在難事急事乃至“熱鍋上螞蟻”一樣的經歷中經受摔打。

他說:“各級黨委(黨組)要把關心年輕幹部健康成長作爲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加強長遠規劃,健全工作責任制,及時發現、培養起用優秀年輕幹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