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天之驕子”之一的韓少功剛進大學校園就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短篇小說《七月洪峯》, 40年來他一直活躍在文壇,在許多同時代的作家相繼退隱後,他依然堅守着,不斷推出新作品,不斷超越自己。

重溫記憶

架不住朋友的勸說,最後一刻報名參加高考

1977年10月21日,全國各大媒體公佈了恢復高考的消息。獲得這個消息時,從長沙下放到汨羅的知青韓少功,已經調到汨羅縣文化館擔任文學創作幹事,其內心並沒有多少激動:“當時我正接受一本傳記文學的寫作任務,在陝西出差,我一心只想把文章寫好,對於其他事情,不敢去奢想。”

出差回來後,已經有知青在複習備考了。但那些已經回城參加工作的知青並不是很熱衷,“其實那時候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也就是50多元,比普通工人只高一點點,因此,很多人並不覺得大學有什麼吸引力。”是報考還是放棄?就在韓少功還在猶豫時,幾位朋友一股勁地鼓動他,“他們知道我喜歡讀書,不去報考有些可惜。我架不住他們勸說,在截止期的最後一刻,決定去賭一把,報了個名。”

“我知道語文考試問題不大,但數學是個問題。”韓少功只好借來十幾本數學教材,一天一本地“啃”。臨考前一天,韓少功陪幾位朋友一起去逛縣城的商場,“當晚我睡得很踏實,第二天精神飽滿地進了考場。”幸好1977年的數學試題不難,韓少功“考了個97分”,他覺得“自己考得不錯”。

一心向往文學創作的他,把以文科見長的湖南師範學院(湖南師範大學前身)填爲第一志願,“因爲我對接到通知書不意外,所以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也就談不上有多激動。”1978年3月,韓少功走進了大學校園,成爲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天之驕子”之一。

時代感悟

把一兩件事情做出詩情詩意

我很感謝這些年匆忙的生活。真正的理想主義——高質量的理想主義,就是在現實中找到理想。現實肯定有缺陷,有很多無奈,比如我們做十件事情,真正自己想做的、能做到的就一兩件,但我們只要把那一兩件做好,做出有詩情、有詩意,那就是理想主義。做的過程中,讓自己覺得愉悅開心。

回訪見證

“作爲這個時代的見證者,不寫些文章對人不住啊”

聯繫上韓少功時,他已經從汨羅“移居”到了海南,“我就像一隻候鳥,每年春暖花開時遷徙到汨羅,天一冷就飛到了海南。”從2000年開始,韓少功一直這樣生活,他戲稱:“一邊是熱鬧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一邊是相對淳樸安靜的農村,兩種生活狀態都佔了,作爲這個時代的見證者,不寫些文章對人不住啊!”

韓少功自稱爲“汨羅農民”,在他的身上也體現了一種農民的質樸和直言不諱。最初到汨羅鄉下生活,韓少功還有一些不太習慣,後來他意外發現這裏有親近自然、瞭解基層的好處——圈子外的農民、生意人、基層幹部可以讓他知道更多新鮮事。“我從來就有點‘宅’,不太喜歡熱鬧,即使‘宅’在汨羅鄉下,也能深切感受到變化,因爲新時代的鄉下從來就不是封閉的。”

韓少功把這種生活狀態寫進了散文集《山南水北》,以生動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的鄉村生活,讓讀者感受到了他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以及新時代鄉村的風土人情。當這本書獲得第四屆魯迅文學獎時,韓少功說:“我最想說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鄉村也發生了急劇的變革,只有真正地融入其中,才能發現其色彩。”

1978年,剛進大學校園的韓少功就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短篇小說《七月洪峯》,自此一發不可收拾。40年來,他一直活躍在文壇,即便許多同時代的作家相繼退隱,他卻依然堅守着,不斷推出新作品,不斷超越自己。同時,他有着多重身份:翻譯家、學者、官員、農民……每一重身份,他都演繹得完美,應付自如。

韓少功“遊離”於農村,與“農”爲伴是他區別於當代其他作家的最大特色和魅力,親近土地、親近自然。農民的幽默風趣爲韓少功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和詞彙,農村生活的寧靜簡單讓他能夠更好地沉入思考。40年的抒寫,韓少功由剛開始寫知青文學到後來倡導“尋根文學”,再慢慢被業內稱爲“中國作家中最有思想的作家”。“所有的故事和思想均來自於我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經驗。”韓少功說。

在人們的印象中,韓少功喜歡遠離現代、親近原始。實則不然,韓少功每次都愛談“當下”:“改革開放40年成就巨大,這當然是‘中國道路’的一部分。全世界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都在搞市場經濟,爲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在網上隨便查一下數據,1949年中國只比四個非洲的國家強一點,其他幾十個非洲國家都比中國富。但現在呢?”韓少功認爲,“中國道路”將會越走越寬,面對一種新思想、一種新方案、一個新時代,學者們和作家們是有很多事情可爲的,甚至大有可爲。

“這當然不是說當下中國就沒有憂患。前不久我去香港、深圳,發現那裏的房價高得離譜,壓得青年們喘不過氣來,人們連讀小說、散文、詩歌的激情都沒有了。每一個人都有手機、微信賬號、電腦,有海量的資訊,但人們越來越困惑,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現代化生活嗎?”韓少功直言,這就需要作家們盯住現實,更加努力地去感受和思考。

儘管社會變化很快,但韓少功始終認爲大道至簡,因而每個人都不能忘記初心。變中有恆,一如恆中有變;簡中有繁,一如繁中有簡。就文學而言,儘管當下正遭遇世紀之變,遭遇以市場化爲主的制度性衝擊,以互聯網爲主的技術性衝擊,產生了太多變量,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處理,但文學仍是文學,既不會變成數學,也不會變成馬戲……大道至簡,心誠則靈,與心同在。“最好的作品是人心相通的橋樑,人能感到溫暖,爲之震顫。”

韓少功坦陳他的天資不是很高,“歷史給我的機遇也是一個很平庸的人生,只能說我盡我所能,很誠實也不算太懶惰地在寫作這個事業上做了些小事情。我已經盡力了,也只能盡這麼大力。可以說,那一字一句裏,是我40年的人生。我不說滿意我的人生,至少是不慚愧、不後悔。”

當記者向韓少功展示《長沙晚報》關於他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回顧高考經歷、作品評介等一系列報道時,韓少功對家鄉媒體深表感謝。他說:“我只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而《長沙晚報》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同時還是時代的記錄者。我們這代人何其幸運,能生活在這樣一個豐富的時代,得到了這麼多讀者包括家鄉媒體的各種呵護和支持……這樣,就讓我用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報吧!” 猜你喜歡

物業費價格擬由業主大會定!長沙物業新規徵求意見ing...

►20多年前的鉸接公交車原來長這樣,微觀長沙公共交通的變遷!

►長沙:請叫我“世界城市”!

"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來源:長沙發布綜合長沙晚報| 記者:範亞湘 編輯:賀思幟 校對:鄧佳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