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和一座館

半個世紀以來

因一種融入血脈的精神同聲共氣

生生不息

這裏是雷鋒的故居,更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50年彈指一揮,這裏從來沒有被遺忘。

(↑湖南雷鋒紀念館每年接待遊客量逾兩百萬人次,舉辦大小紀念活動上百場,成爲全國一流的雷鋒精神宣傳陣地。湖南雷鋒紀念館供圖)

自1968年建館以來,在數代雷鋒紀念館人辛勤汗水的澆灌下,這裏結出累累碩果:

一連串亮眼的數字被書寫。整理有關雷鋒的文字資料2000多萬字,收集有關雷鋒的文物、實物近千件,接待國內外觀衆4200多萬人次,外出作雷鋒事蹟報告、舉辦流動展覽5000多場次,發放關於雷鋒的宣傳資料300多萬冊;

一大摞的驕人獎牌被擦亮。這裏被評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發展學雷鋒友好共建單位200多家,獲得各級各類集體榮譽180多項……

(今年3月,新的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至此,雷鋒紀念館完成蝶變。)

50年前,肩挑手搬八方支援建館

從長沙市政府出發往西行十餘公里即可到達湖南雷鋒紀念館。剛剛過去的週末陰雨連綿,並不妨礙這裏旺盛的人氣。走進去,只見開闊恢弘的雷鋒塑像廣場上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紀念儀式正在舉行,充滿現代元素的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內參觀者川流不息,雷鋒故居里遊客在拍照留念……

“50年了,學習雷鋒的熱潮從來沒斷過!”此情此景,勾起了八旬老人童曼之的回憶。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發表後,在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的高潮。童曼之被當時的縣委安排到坪山公社協助做宣傳接待工作,“考慮到光憑作報告不直觀,想搞一個小型圖片實物展覽,縣裏也同意。我們自己動手,用木屑板做展牆,釘了批木框,做成簡單的展臺,只花了幾百元就在荷葉壩小學裏搞起了小型的‘雷鋒同志生平事蹟展覽室’。”

由於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荷葉壩小學校園內人流擁擠,招架不住了,大家強烈建議擴大展覽場所。1966年冬開始興建雷鋒紀念館。據當年參與籌建工作的劉炳炎的回憶文章描述,當地社員、建館工作人員等都參加了,“大家挖土、挑土、抬土,少了工具就用手搬,熱火朝天的工地上都是義務勞動的人們,很短的時間內就將7000多平方米的建築基地平整好了。”

當時抽調了60多人來建館,“各人主動承擔一份建館工作,兢兢業業,自己掏錢掏糧票買餐票喫飯,建館項目賬上沒有報過一分錢私人費用,完成任務後各回單位,沒有總結表彰沒有紀念品。”

就這樣,在雷鋒精神的源動力支持下,1968年11月20日,雷鋒紀念館正式落成開館。

(資料圖:1968年11月20日,湖南雷鋒紀念館正式開館。)

50年裏,他們是傳播者更是傳承者

歲月如梭,不忘初心。高舉雷鋒旗幟,沿着雷鋒足跡,踐行雷鋒精神,一代代雷鋒紀念館人譜寫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雷鋒之歌”!

“拎着一個大箱子,我們帶着簡陋的展板,翻山越嶺四處宣傳雷鋒精神。”從1986年踏入雷鋒紀念館的那天起,譚荒芳的一生就與雷鋒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她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館裏條件差,沒有交通工具就步行,往返不易就借住在老鄉家裏,一出門就是好幾天,跑遍了長沙、瀏陽、沅陵、平江等地,“沒人叫苦叫累,大家滿腔熱情做這件事情。”譚荒芳這位因意外失去雙手的殘疾人,以雷鋒爲榜樣,用驚人的毅力頑強地與困難搏鬥,成就了“無手亦能寫春秋”的精彩人生。

“學習和宣傳雷鋒精神,我這輩子就做了這件事。我要一直講下去,直到走不動了,講不出了。”85歲的老館長雷孟宣近年頭部經歷數次手術,遺忘了很多事,但只要提到雷鋒,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50年來,無論是在崗還是退休,他始終堅持傳播雷鋒精神。他曾沿着雷鋒足跡輾轉全國各地徵集資料,走訪雷鋒生前領導、同事、戰友和親友,聽他們講述當年故事,蒐集有關雷鋒的手跡、照片、實物,一點點充實紀念館的藏品。如今在身體不便的情況下,他在自己居住的和馨園社區創辦了“老館長故事吧”,向社區居民宣講雷鋒故事。

(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

他們是雷鋒精神的傳播者,更是雷鋒精神的傳承者。

那個參觀後忘記回家路的外地遊客不會忘記,是雷鋒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冒着寒冷的北風,把他送到幾十公里之外的長沙火車站;

那個不慎落水的小學生不會忘記,是雷鋒紀念館宣講員冒雨跑回孩子家中取來衣服,併爲他送上了熬好的祛寒薑湯;

那個曾生出輕生念頭的年輕姑娘不會忘記,是雷鋒紀念館的值班人員爲她烘乾了淋溼的衣物,爲她講述雷鋒事蹟,幫她重拾生活的信心;

他們無微不至共同照顧孤寡老人黃爹爹、閻娭毑;他們向災區、特困戶、貧困學生伸出援手;他們自主實施“八項免費服務”,免費講解、免費提供茶水、免費提供日常藥品、免費提供音響等方便來訪者……

未來,鑄就與時俱進的道德殿堂

今年3月,新的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至此,雷鋒紀念館歷經三次大型提質改擴建,多次優化升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完成蝶變。

當年土牆圍起的小紀念館已經成長爲佔地面積十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教育體驗場所,打造了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雷鋒故居、長沙國防人防教育館、當代雷鋒·長沙好人事蹟展覽館、領袖名人題詞碑廊等衆多看點,爲遊客提供了更舒適的環境和更優質的服務。

雷鋒寄給三叔雷明光的信

(雷鋒的日記本)

走進新的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可以看到雕塑大師雷宜鋅創作的雷鋒雕像、美術大師李自健創作的雷鋒油畫,體驗到融匯高科技手段打造的幻影成像、動態半景畫沉浸式空間,接觸到300餘件文物和史料……與過去不同,這裏採用場景、畫作、雕塑等多種展示方式,融合聲像光電等科技手段,虛實結合,生動再現雷鋒生平事蹟,讓年輕人興趣盎然,更多的遊客懷着崇敬走進這裏,帶着思考和感動離開。

(如一泓甘甜的清泉,雷鋒精神從湖南雷鋒紀念館裏綿綿不斷流出去,奔向遠方,滋潤無數人的精神家園。)

每一次提質改造都順應了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了羣衆對豐富精神生活的迫切期待。這裏每年接待遊客量逾兩百萬人次,舉辦大小紀念活動上百場,還承接了全國雷鋒精神論壇、中國雷鋒文化研討會等各種大型活動。這裏專門組建了雷鋒精神宣講團,每年外出宣講、展覽100多場次。豐富多彩的傳播形式讓雷鋒精神如一泓甘甜的清泉,從雷鋒紀念館裏源源不斷地流出,奔向遠方,滋潤無數人的精神家園。

新時代新起點新發展。面向未來,湖南雷鋒紀念館新藍圖已經徐徐展開:這裏將實施五大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雷鋒精神的研究與傳播能力,提升承載功能、服務水準和文化內涵,培育更多新時代雷鋒……

全國一流的雷鋒精神宣傳陣地、文化高地、道德殿堂正在崛起。

猜你喜歡

►人民日報爲長沙點贊丨弘揚雷鋒精神 增添發展底氣

►長沙南部片區規劃公佈!未來會是這樣......

►速看!2018年長沙政務微信評選結果出爐→

"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來源:長沙發布綜合長沙晚報| 記者:朱華 編輯:鄧佳瑩 校對:賀思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