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晉察冀邊區勞動英雄胡順義

胡順義

胡順義(1886—1952),阜平縣朱家營村人。出身貧寒,從小給人放羊。家裏有三位親人逃荒客死他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胡順義的家鄉成爲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基本區。他積極參加抗日工作,當選爲村農會主任。響應邊區政府號召,帶領全村羣衆積極發展生產,支援抗日戰爭。從1939年開始,他帶領羣衆連續開荒5年,開墾出2000多畝荒地。

1943年大生產運動中,胡順義響應中共阜平縣委號召,認真制訂家庭生產計劃,帶領全家辛勤勞動,精耕細作,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全家7口人,全年生產糧食8000餘斤,山藥蛋和蔬菜各6000餘斤,飼養30多隻羊、5頭牛、2頭毛驢。生活水平由佃農上升爲富裕中農。胡順義的勞動致富,給阜平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全縣農民提出“向胡順義看齊”的口號,有力地推動了大生產運動。

1945年春耕開始後,胡順義看到不少戶缺少勞力和牲畜,不能按時下種,就以“工撥工”的方式把全村的耕牛組織起來,配套合犋,輪流給大家耕地。全村共有140戶人家,他領導110戶做了生產計劃。抗日軍屬張德成生活困難,他就把自己的一頭母牛半價送給他,價值1000元,僅作價400元。有的人家缺少男勞力,胡順義就義務幫工,白天幫別人幹活,到了晚上才幹自己家裏農活。在胡順義的組織和領導下,到年底所有的人家都完成了生產計劃,全村共增產糧食10萬餘斤。全村平均每戶有一頭牛,一人一隻羊。

胡順義不僅關心本村羣衆,而且對外村羣衆也極爲關心。1942年他領導下關村羣衆修了一條水渠,變130多畝旱地爲水地。他早晨到工地領導施工,晚上散工後纔回家,每天往返20餘里。

胡順義的勤勞致富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被選爲晉察冀邊區勞動英雄,1944年12月,光榮地出席了邊區第二屆羣英大會。次年3月15日,中共阜平縣委做出決定,在全縣範圍內開展“胡順義運動”,號召全縣人民在大生產運動中,以胡順義爲榜樣,積極生產。1952年,因病去世,終年66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