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雅聚

媽 祖 傳 說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做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着世界聞名的“海神”媽祖,名曰媽祖廟。

媽祖,是東南沿海地帶人們所信奉的海神,又被人尊稱爲“天上聖母”、“天后”、“天妃娘娘”等,這一信仰其實是由民間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

媽祖本名林默,出生於仕宦望族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自小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裏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此民間傳說她能乘席渡海。此外,林默還會測吉凶,必會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當地人又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爲“神女”、“龍女”。

媽 祖 生 平

大海深不可測,風浪無情,漁民出海頻頻遇險。年輕的林默練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駕船如飛,自願擔起海上救援任務,哪裏有呼救,那裏就出現海上神女的身影,經她救起的漁民無數。據說有一次,天黑時狂風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隻無法進港,得訊後的林默情急中竟將自家的房屋點燃,讓熊熊大火爲船隻引航……

然而在一次海上救援中,林默不幸遇難。鄉親們悲痛欲絕,誰都不願相信這個事實,而是流傳開了28歲的林默羽化昇天成了海神的故事,祈禱她永遠護佑他們平安順利。

媽 祖 文 化

千百年來,從莆田、泉州到整個福建省,再到中國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個國家和地區以及6000多座廟宇供奉着媽祖。自宋到清,歷朝皇帝36次褒封媽祖,先從“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使媽祖由漢族民間神提升爲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

每年春季媽祖誕生日,賢良港都會舉行祭祀慶典,參加的信衆數以萬計,盛況空前。現在,“媽祖回孃家”的習俗已和其他媽祖信俗一道列入了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媽 祖 誕 降

媽祖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一天晚上,觀音託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

湄 嶼 飛 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爲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峯最高處,這時,湄峯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衝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峯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昇天古蹟”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收 高 裏 鬼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裏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牀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唸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爲患鄉里”,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臺下服役。

神 女 救 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使者所乘的船轉危爲安。使者驚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說是湄洲神女搭救。

聖 泉 救 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藥可治,媽祖託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羣衆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爲“聖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