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东亭为何宁愿自尽,也不让康熙替他偿还35万两白银的债务?

魏东亭作为康熙一生中最为亲近的人之一,从年幼时便被送到宫中,陪伴在康熙左右,两人即是发小、又是知己,可谓是最为知根知底的人。但就是这么亲密的关系,最后却因康熙而走上绝路,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是赊欠国库的35万两白银。

魏东亭,作为小说《雍正王朝》中的虚构人物,其人物原型,应该是曹雪芹的祖父,江宁织造曹寅,而之所以被冠以魏东亭的名字,可能小说作者自己也在玩文字游戏。曹魏一词因三国而红遍大江南北,所以作者以"魏"来隐喻"曹",同时因为曹寅字栋亭,所以经过微妙的转变,就成为了东亭,所以就有了魏东亭这个名字。

作为从小就陪伴在康熙左右的人物,魏东亭和康熙的关系十分紧密,即便在成年之后,康熙依旧将魏东亭带在身边,就连南巡也要一用前往。而到了魏东亭晚年,身份地位不仅显赫,就连家中子嗣也备受世人尊敬。

但在小说中,魏东亭却欠下了35万两白银的巨债,最终上吊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那么作为康熙最为亲近的人,魏东亭为何会因银子而走上绝路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原由,就不得不弄清楚,这些债务究竟是怎么来的。在书中提到,魏东亭的这笔巨债,主要来自于康熙南巡的一些花费,而魏东亭还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当时清朝上下各级官员,基本都因康熙南巡而签下巨额债务。

那么既然是因为康熙而欠下的债务,按照魏东亭与康熙的关系,应该只要打声招呼就能将其减免才对呀?魏东亭何必选择将这笔换不清的坑,完全抗在自己身上呢?其实,在康熙年间,清朝国库就已经被掏的所剩无几,在雍正继位之时,整个国库也只剩下800万两白银,而造成国库空虚的,除了皇帝的肆意挥霍之外,还和官员、贵族的借贷有关。

由于清朝定鼎天下更不久,国内道出都是用人、用钱的地方,对于这些事情,康熙将其交给了八旗子弟来操办。但八旗子弟并不愿意自掏腰包,于是康熙只好一借款的方式,将国库中的银两,借给八旗子弟来用。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这些借出去的钱大多都成了坏账,有的更是就没打算还回去,毕竟这钱都用在了皇帝身上,而魏东亭的情况也与之相似。

但由于身份、地位比较特殊,魏东亭并不愿意因为欠款,而拖累发小康熙皇帝,所以私底下一直都在筹钱还债,但对于魏东亭的请求,王公大臣以及文武百官,并不愿意帮助他,最终走投无路之下,年迈的魏东亭只好悬梁自尽,并以此来告诉那些人,欠国库的钱一定要还。而魏东亭的死不仅抵消了自身的债务,同时也为康熙帝讨债铺平了道路,但其结局,不仅让人唏嘘不已。

魏东亭身负35万两白银巨债,为何宁愿自尽,也不求康熙为其减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