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買哥在羣裏看見這麼一個消息:

跟叔是小散們超愛的大V,好買哥記得不少人都是跟着他做投資的,他在小散中的地位,應該不亞於以前的帶頭大哥。

但是今天,這位帶頭大哥在微博上公然承認自己破產-----倒在了炒幣上。

比特幣被血洗!

曾經讓人一夜暴富的比特幣,現在正在遭遇血洗。

根據美國coinbase報價,11月20日比特幣下午已擊穿4300美元防線,人民幣報價則跌破30000元,24小時內跌幅超過17%。

過去7天,比特幣的跌幅超過22%。

自今年初以來,比特幣已累計下跌66%。距離2017年12月的高位,不到一年時間,比特幣跌去了77%。

2017年,對於炒幣的人來說,是多麼輝煌的一年。這一年比特幣突破2萬美元,七年時間,比特幣暴漲了400萬倍!

曾經站的多高,現在摔的就有多疼。曾經幻想靠比特幣發財的人,現在也經歷着毀滅性的打擊。

有人10萬虧的只剩下2000元。相當於虧掉了98%的本金。

某資深玩家,稱自己已返貧。

主流比特幣慘不忍睹,一些追隨的小弟那更是選擇死亡。根據統計,在2479個加密貨幣中,價格在人民幣一毛錢以下的有1400個,一分錢以下的有611個。很多“山寨幣”、“空氣幣”價格接近歸零,投資者血本無歸。

虛擬比特幣狂跌,“礦工們”也支持不下去了。

根據報道,連番下跌中的比特幣價格已經擊穿多個礦機成本價格。國內部分中小型礦場已經無奈將礦機二手轉賣清盤。一年前售價高達兩萬一臺的礦機,二手轉讓價僅爲1000多元。

根據多處信息顯示,部分小型比特幣礦場的礦機廢棄之後如小山一般堆在院子裏,甚至被人按照廢鐵的價格稱斤來賣。

受比特幣持續下跌、以及挖礦廠倒閉影響,部分相關個股下跌。截至週二,芯片股英偉達三天累計跌去20%。

相比現在市場上小散的哀嚎遍野,炒幣大佬們卻早早離場。

其中“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9月30日在微博上宣佈退出幣圈;

8月,多家媒體報道薛蠻子90後“愛徒”朱潘疑似用ZJLT(終極賬本)項目割韭菜。隨後,朱潘宣告:“永久退出幣圈,不會推卸任何責任,對不起,我自始自終,問心無愧!”

1月,火星人許子敬就朋友圈宣佈,“火星人回火星退休啦!再見,區塊鏈!”。同時,他還表示,將無限期退出所有對外投資和項目顧問。

這波韭菜,收割的完美。

走熊的美股

比特幣被血洗的同時,牛遍全球的美股也開始崩了。

昨晚(20日),美國三大股指全線暴跌:標普500指數下跌1.8%,至2641.89點;道瓊斯指數下跌超過500點,至24465.64點,跌幅2.2%;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7%,至6,908.82點。至此,美股三大指數已抹去全部年內漲幅。

美股本輪大跌的時間跨度已經開始用月來衡量,這表明至少短期出現了重要頂部。

1、技術圖標已經不起作用;

2、美國經濟衰退論在華爾街幾乎快要刷屏了;

3、與中國股市不同,中國的投資者都在探索底在哪裏,而美國的投資者在判斷,股市是否見頂。一旦有了結論,美股的痛苦日子纔剛剛開始。

而美股的走熊,也讓美聯儲開始認慫。

野村證券跨資產研究主管Charlie McElligott指出,美聯儲“已經在每個人面前低頭了”。理由是主席鮑威爾和“二號人物”副主席Richard Clarida等重要貨幣政策制定者,上週在演講中承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這一事實;更多官員也提到,政策已經接近中性利率了

“這代表,美聯儲一直以來秉承的點陣圖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雖然美聯儲在溫和縮表,結果證明市場可能接受不了量化緊縮。

上週美聯儲要員的語調轉變爲:更少鷹派/更多鴿派,市場預期聯儲會進一步調整之前的鷹派立場,2019年很可能會暫停加息(Fed pause),散發出整個貨幣政策正常化已經宣告終結的信號。”

爲什麼這些資產價格在今年都崩了?

2018年,曾經牛遍全球的資產,都和說好了一樣,齊齊崩潰。這又是爲什麼呢?

網上曾有個段子,講幾個大佬的成功故事.

這個段子可以借鑑一下用來解釋上面的資產價格火與冰的轉換。要解釋爲什麼會有冰,我們先要理清一下爲什麼會有火。

你如果想知道,爲什麼數字貨幣會漲,爲什麼獨角獸會值那麼多錢,那麼你一定可以找出一百個理由的。

比如獨角獸,許多公司的創始人一定相信自家公司就是值那麼多錢,是自己靠着過人的才能和努力把它做得值這麼多錢的,就像上面那個段子裏面的大佬一樣,但是實際上真正發揮作用的是電梯。

那麼,誰是電梯?

答案是貨幣,更確切地說,是那個離我們很遙遠的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就如巫師(如果有的話)的咒語一般,作用於每一個普通人身上,而大多數人渾然未覺。

2007年9月份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到2008年12月底,利率降到了0的邊緣,這一極低的利率水平持續了7年時間,爲歷史之最。

並且在這種低利率環境下,美聯儲2009年到2013年還進行了四輪大放水(三輪量化寬鬆,一輪質化寬鬆)。

可以說,貨幣寬鬆的時間長度與力度都前所未有。

美元是許多國家的儲備貨幣,所以美元的寬鬆自然就傳導了全球。如果你無法理解這一點,你就用美元想象成黃金,過去黃金是貨幣發行的儲備,美元寬鬆相當於突然發現了一個大金礦,經濟體裏的貨幣自然就變多了。相比於各個央行膨脹的資產負債表,經濟的增長要慢得多。

貨幣充斥的地方,就是泡沫飛揚的地方。

對於數字貨幣來說,它甚至可以從美元的寬鬆中找到上漲的藉口,即美元不保值,而很多幣圈玩家卻不知道,正是氾濫的美元堆高了它的估值。

這輪寬鬆,點燃了許多市場的牛市。有的比較短,比如2015年中小創的牛市;有的比較長,但今年也到了清算期,比如P2P、比如美股。有的很長,目前方向還不明,比如大陸房地產。

許多公司的估值那麼高,它們都以爲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其實只是那一波的潮水漲上來了而已。

但是,這裏的BUG在於,這輪放水正好處在全球流動性的拐點上。

2015年12月底,美聯儲正式加第一次息,2016年12月加第二次,2017年加第三次,並且啓動縮表。2018年已經加了三次,接下來,還有多少次?我們暫時也喫不準。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在音樂已經停止,但狂歡中的人羣還未從鼓聲中醒來。伴隨着語音裊繞,很多人就在旋轉中迷失了自己。

信息來源:華爾街情報圈、每經網、格隆匯等,好買商學院改編

本文繫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爲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