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荐读】一位部委公务员的十年公考路:有梦不觉人生寒!

今天距离国考仅有14天了,也就是说两个星期之后就要考试了,所以还是想给大家打打气,调整好心态拿下2019国考!今天正文是一篇来自公务员论坛的一位考霸的公考经历。他目前在某部委工作,十年公考路多个部委进面,其奋斗精神令人钦佩

十年公考路

今年(2015年)4月份,我进入到了中办某局最后的一比一政审阶段,最后却由于不是自己的原因而失败。在备考这段时间,我完全燃烧了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结果仍不遂人愿。我很难受,花了一段时间平复心情,但是问心无愧。5月份人保部又出台了新的文件,在职公务员不允许再参加公考,所以公考这扇门,对30多岁在职的我来说关闭了。没有继续考试和改变的机会,对我来说是才是最大的遗憾。所以今年可以继续考试的朋友,我羡慕你们,因为你们仍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公考的路上,我走了整整十年。也累了,是时候放下了,给一切画上一个句号。很多时候,每当我闭上眼睛,十年来的一幕幕就会像电影一样,慢慢浮现,慢慢消散。

一名基层公务员初探商务部,失败告终

我是山东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首次公考始于大四的一次山东省考。后来的十年中,省考已经不再考虑,目标只有国考。经历过多次面试,有成功也有失败。十年来,依次面试了商务部、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国资委、中纪委、中办,大概能算得上去各部委面试经验最丰富的几个人了吧。

      2006年,24岁的我考入河北省承德市开发区工作。我那时还年轻,基层公务员的生活平静、平淡,身边的同事都是承德本地人,普遍认为这份公务员的工作不错。而我,却不甘心将一生交在这里。也许我骨子里就不是一个能接受平淡生活的人,两年来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城市实在太小了,容不下我的梦想。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国考之路:07年报考商务部外资司。

      那时,我像所有的新手一样,完全不清楚公务员考试到底是什么,考什么。最初的准备,大部分时间放在了申论上,因为我认定申论最难,对申论有着深深的敬畏。买辅导书,做题、对答案。我当时还多做了一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中国政府网上三年来国办、中办的所有发文都下载下来,按照“问题、对策”进行精简,抽出共性的部分总结了几页纸,反复背诵直到滚瓜烂熟。考前我看完自己总结的这么一张纸上了考场。结果出乎意料。几乎完全没有看的行测,考了77;用了几乎半年准备的申论,考了45。这个结果让我很意外,但却非常有价值。

我很快就明白了两件事,第一,国考到底是什么;第二,申论的方向。首先,国考是素质测试,行测不复习能得到这个分数证明了这一点。其次申论我的路肯定是走错了,因为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半年,不应该是这个分数。

当然122分的成绩也足够进到外资司的面试了。面试现在回想起来,水平太差,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我在面试的准备过程中犯了一个大忌,全程只有看书、背诵和写,却没有开口练习过一次,所以面试的失败早已注定。商务部面试的形式也是相当难,没有桌子和笔纸,只有一把椅子,答题全靠想。最终面试败给了一个中央财经大学的张姓女生,第一次国考以失败告终。

报考公安部,再遭挫折

之后的一年08年,是艰苦备考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不断地完善着申论的思路,我坐火车参加了当年我能参加的所有省考,用省考的申论成绩检测自己的思路对错,多次考试以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申论逻辑。

在08年,我又一次进入到公安部禁毒局的面试,笔试第二。在练习面试的过程中,我专门请教了一位考入广电总局的论坛前辈金琳,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东西。公安部的面试形式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当场,我一直主导着这个讨论,对手中一个北京化工大学的女生,话不多。另一个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男生,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与另外5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直在极力与我们争执,以至于最后情绪已经有点失控了,变成了为了争而争。面试结束后我感觉非常好,认为十拿九稳,考试以后我还专门围着公安部转了一圈,心想真好,这就是我以后上班的地方。

在考后一个星期,那是一个傍晚,我在吃饭。我接到了一个“010”开头的座机,当时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是惊喜。小心翼翼的问好。竖起耳朵,听对面想告诉我什么。 结果对面说,“我想通知你,你没有通过面试”。 当时有一个响雷在我脑袋上炸了。全身如同突然掉入冰窖一般,在初夏的傍晚感到浑身发冷。无法接受。从天堂到地狱,这次失败对我的打击是如此之大。之后我度过了人生最黑暗的三个月。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不能好好吃饭,吃几口就要呕吐。嘴里一直反复的问:为什么不是我?每天早上从梦中醒来,心中都是无尽的苦涩。

一切痛苦也只能靠时间来抚平。下半年的时候我最终还是从极度的失落中挣脱出来。我得感谢这段经历,这段经历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山丘”这首歌中的一句:“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后来我在公考过程中遭遇的一切,也都能默默接受。为什么说每一段人生中的难以承受之重,都会成为今后人生中重要的财富,因为以后你再遇到同样程度的打击时,都能够坦然面对。

稳妥报考  成功上岸统计局

前两次面试的失利一度让我对部委产生了畏惧。我认为:部委在选择人选的时候,可能更倾向于北京名校的毕业生,自己的学校虽然也是排前的,但竞争力或许不如北京高校。

在这个想法的指引下,我选择了稳妥。我放弃了北京,选择了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这次考试是我的自我救赎之战,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就像一个人几乎要淹死的时候,必须要浮上来喘一口气,否则就彻底淹死了。在09年的冬天,我人生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来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来到位于人民广场旁边的威海路48号参加面试。

经历了两次挫折的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面试,直到最终被录取,一切都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水到渠成吧。在此期间最难的,并不是面试本身,而是拿到单位同意报考证明的这个过程。详细不表了,不过每一个经历过国考面试的人都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吧,感同身受。

曾遥不可及的部委梦终于实现

最初来到上海的时候,更多的惊艳于这个城市的繁华与精致。人生若只如初见,生活在其中,诸多的不便还是慢慢显现出来。不高的工资、福利待遇的缺失,以及作为北方人多多少少会遇到的隔阂感......心里那个部委的梦最终还是难以割舍。11年我又踏上了国考之路。很多人都以为我疯了,都已经在机关内部了还在折腾什么呢?就不能收收心吗?但是对我来说,国考似乎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我对它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果不让我参加考试,我心里会非常难受。

还是按照惯例进入面试,时隔两年我又回到了北京。这么多年了,面试对我来说也不再是洪水猛兽,正常发挥92分。最终在2011年,我实现了曾以为是遥不可及的部委梦,从上海回到心心念念的北京。回想这5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过了很久的苦行僧般的生活。几年来,身边每个人都对我有所要求,但所有人的要求加起来,都没有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再战中纪委

2013年,我继续报考了中纪委,进入面试。这段面试是在北京准备的,时间将近两个月,从认识住建部的老贾开始,陆续认识了很多考友,在清华、人大学校的自习室都留下了我们面试练习的身影,现在这些朋友都陆续考入部委,大部分也已经成为朋友。面试准备过程非常辛苦,强度非常的高,我们进行了多次实战的演练,可以说是这几年来准备的最认真、最充分的一次,在这个时期我形成了较成熟的面试思维模式。

中纪委面试当天天气很差,狂风大作。面试房间光线也不是很好,屋里就有一盏暗暗的灯,七名考官坐在我的对面,看的并不是很清楚。面试现场的表现我认为是无懈可击,真的希望人生有朝一日我能够看到那天面试的录像。但这次面试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失望。

最后一次:中央办公厅

2014年底,我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次公考的准备:中央办公厅。最终以笔试140分进入面试。这一次面试也准备了足足2个月,实战了差不多20多次,准备到最后我也无可准备,因为市面上现有的面试真题都被我们练光了。考前一天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现在只是希望遇到人生的伯乐。

面试当天是我生日,阳光明媚,上午先去了解放军305医院体检,下午,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进入到中南海的大院里面,这里面好静,树好多,候考的大厅里面高悬着总书记的“五个坚持”,这也是我在备考的时候背的最多的资料,倍感亲切。我自信的走入考场,微笑着向各位考官致意,看到了一位考官赞赏的笑容。完整严谨的思路,从容不迫的回答。我觉得自己做到了可以做到的极致,语速、语调、神态、逻辑,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尊敬的考官赏识!这里,是所有年轻公务员心中的圣殿,也是我终极梦想所在,但是最终我还是没能实现梦想。这大概就是所谓命吧,总会有这么多的缺憾。

这次备考期间,我把2014年全年的新闻1+1每一期都做了认真的梳理,几乎背的滚瓜烂熟。有几个好友手机上应该还有我的录音。当然面试当场没有遇到类似的题目,如果遇到了,分数一定会更高。

天道酬勤,不酬怨

尘埃落定。回忆过往,我最大的感想是人生应该像烟火。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应该燃烧自己,奋力拼搏,就像烟花一样,绽放出最大的光和热。只有这样,才不算辜负了短暂的青春。在冲击巅峰的道路上,即使没有登顶成功,也知道了哪里是人生的险滩,哪里是成功的小径,同时也更好的认识了自己。当你老了,或许会有遗憾,但不会有后悔,你可以告诉自己,问心无愧。

我知道你们最好奇的是,为什么能这么多次进面试?是不是有什么窍门?这也是我被问过最多遍的一个问题。我想大概我十年来付出的努力,一个人静静思考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其他人。我对很多题目做过详细的解析,实际上这些工作,大部分最终考入部委的人也都做了。付出多于常人几十倍的努力,才能超越那个最强的对手,赢得笔试的胜利,拿到面试的入场券。所以,答案很简单,“天道酬勤,不酬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