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快、活得久、穿得透”,只有最优质的精子,才能杀出重围与卵子结合,孕育最优秀的下一代。

然而全球男性精子的战斗力却在逐年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近10年的评估数据显示,与三四十年前相比,我国男性的精子密度从平均1亿/毫升,大幅降至2000万/毫升~4000万/毫升。

我国不孕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性学会近日发布《中国吸烟男性生育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男性吸烟者中,精液异常率高达32.34%。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助你养“精”蓄锐,有效提升精子段位。

受访专家

北医三院男科中心主任 姜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 郭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治医师 高庆和

吸烟对精子危害有多大

很多人知道吸烟对肺部健康有影响,而对身体其它器官的损伤却认识有限。

调查发现,吸烟者的雄性激素分泌量比不吸烟者少16%~47%,每天吸30支烟的人,精子存活率仅49%。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精液质量的各主要指标都显著降低:

精液量少、精子数量减少、精子密度降低、精子存活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下降等,也有部分精子出现了畸形。

这可能是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生物碱、苯并a-芘、镉以及吸烟引起的氧化损伤、精子细胞易损伤性增加和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严重的是,精子质量的下降不仅会影响生育,还会影响寿命。

瑞典隆德大学对男性不育问题及疾病风险的关联进行研究发现,精液质量较低的男性中,30%睾丸素水平较低,出现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症状更早,也更易患上睾丸癌,增加早亡风险。

看看你的精子是否“达标”

在家中,可以通过下面3个标准自查精子好坏。

标准1:精液量2~6毫升

精液量过多,精子密度变低,容易从女性身体流出,不利于受孕,常见于精囊炎患者。

精液量过少,排除性生活频率过高外,要考虑附属性腺感染、精囊发育不全等。

标准2:颜色为淡乳白色

清亮、透明:可能是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

纯白色:可能是精子浓度较高或精液中有白细胞。

淡黄色有臭味:可能存在感染现象。

带有红色:精液中含红细胞,即血精,常见于精囊炎。

标准3:半小时“融化”

刚排出的精液呈黏稠果冻状,在半小时内,会逐渐变成可流动的液体。如果发现精液太稀薄或太浓稠,则要当心。

杀死精子的N种方法

生活中这些人为因素也会杀死你的优质精子:

熬夜

熬夜会使自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精子抗体”水平升高,破坏健康精子的蛋白质,导致精子质量骤降。

丹麦一项研究发现,与每晚睡足8个小时的男性相比,每晚只睡6个小时的男性精子数量降低25%。

饮酒

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以直接或通过其代谢产物乙醛抑制参与睾酮合成的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睾酮的合成与分泌,影响生精功能及精子活力。

偏食

精子的生成需要多种营养,长期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

长时间缺锌、硒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缺维生素A会影响生精上皮;缺维生素C时精子活力会下降。

久坐

临床发现,司机等特殊职业的人患前列腺炎的几率比普通人高数倍。久坐会导致阴囊、会阴等部位血流不畅。诱发前列腺炎、附睾炎等生殖系感染。

泡澡

精子对阴囊温度极为敏感,经常桑拿或泡热水澡,会显著降低精子数量;久坐不动、紧身裤等也会影响精子质量。

肥胖

肥胖会导致精子密度、活动率降低,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

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4正常的人中,只有6%患有少精症,而肥胖者发病率高达17%。

有害化学物

塑料瓶、金属食品罐内层涂料都含有一定的双酚A,这种化学物质摄入过量会导致精子活力及功能下降,影响受孕。

德国研究协会称,过去几十年,全球男性精子数量的减少可能与邻苯二甲酸酯有关,它被普遍应用于食品包装、壁纸、清洁剂等数百种产品中,可干扰内分泌,使男性精子质量降低,严重的还导致睾丸癌。

精子最喜欢你这样做

除了远离上述“精子杀手”,可以通过下面5个方法,提升精子质量。

1

扔掉紧身裤

紧身裤会导致阴囊温度过高,让精子“中暑”。与穿紧身短裤的男性相比,穿宽松短裤的男性发生活动精子数偏低的风险更低。

2

戒烟戒酒

一颗精子的孕育和成熟需要约90天时间,所以备孕要至少提前3个月戒烟戒酒,同时尽量避免接触二手烟,才能有效提升精子的质量。

3

适量运动

常锻炼可以提高精子游动的速度,建议每周运动3次,推荐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

但要注意,长距离骑车,会让睾丸温度升高、威胁睾丸外囊血管健康。

4

多吃含锌食物

锌是合成雄激素必备的营养素,能让精子更活跃。补锌食物首推贝类,如牡蛎、蛤、蚝、蚌等,其中牡蛎是公认含锌最多的食物。

5

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既能降低精子畸形率,又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

日常饮食多吃菠菜、卷心菜、莴苣、甘薯、山药、猕猴桃、香蕉等食物,能补充维生素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