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合浦縣位於廣西自治區南端,北部灣的東北岸,是連接南海地區的重要海上交通樞紐。根據《漢書》等史料記載,早在漢朝時期,來自中原地區的商人將瓷器、絲綢等物資運到合浦,然後經過北部灣的港口發往東南亞、西亞等地,這就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作爲當時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合浦縣境內望牛嶺、風門嶺、寶塔山和東北郊堂排一帶埋葬着數量衆多的漢朝墓葬。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考古隊陸續發掘出了數百座漢朝時期的古墓,這些墓葬中一般都隨葬有豐富的文物,包括珍貴的瓷器、金銀器、玉器,還有大量來自東南亞、西域地區的香料、玻璃器皿等。作爲國內著名的漢墓羣,合浦漢墓早在1996年就被定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合浦已經挖掘的墓葬中,最大的就是1971年清理的望牛嶺一號墓,根據當時考古隊員的介紹說,這是一座成“幹”字形的大墓,整座墓葬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和主室組成,墓中共出土珍貴文物兩百多件,其中被評爲國家一級文物的就有21件。根據墓中出土的一件陶器上的銘文“九真府”,考古專家推斷墓主人可能是漢朝九真郡的郡守或其親屬。

不久之前,在合浦縣的龍門江水庫附近的科園路,工人在施工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古墓,由於此地距離合浦漢墓羣只有8公里,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區的範圍之後,考古隊接到消息之後,立刻趕到現場對古墓進行了清理。

結果清理出來的只是幾座小型的漢代墓葬,墓中出土的文物有限,最多的就是漢代時期特有的墓磚。文物專家介紹說,漢代的墓磚與其它朝代的墓葬都不一樣,由於當時的燒製技術落後,當時的墓磚硬度不強,而且爲了方便砌墓,這些磚都被燒成一頭大一頭小的樣子,很容易辨認。

雖然這些墓磚質量一般,但上面還是保留了漢代特有的幾何紋等圖案,對於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有一定的價值。不過考古隊在清理完墓葬之後,只帶走了少量的文物,將大量的漢代墓磚丟棄在了工地現場。

爲什麼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漢代墓磚遭到了遺棄?難道它們不算文物嗎?面對這樣的質疑,考古隊解釋說:合浦漢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的一磚一瓦都是國家的珍貴文物,但此次發掘的漢墓大部分都已被盜,發現最多的就是漢代的墓磚。按照現在的文物保護法,墓磚並不能算是文物,一般考古出土的墓磚都會進行庫存。

但合浦地區的漢墓多達數萬座,墓磚的數量根本無法估量,文物部門不能將所有墓磚都進行保存,所以只會挑選一些精美的進行收藏,其它的就留在工地上了。

對於考古隊的解釋你有何看法?你認爲考古發掘中的墓磚應該如何處理?是全部庫存還是就地丟棄?

參考文獻:《合浦漢墓考古發掘報告》、《漢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