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朋友問,來四川旅遊去哪裏?來綿陽旅遊去哪裏?來北川旅遊去哪裏?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去看看北川地震紀念館吧,是一場旅行,亦是一場修行。

北川地震紀念館

倒塌的房屋、滑坡的山體、抗震救災的場面、災後重建的場面……2008年的那一場震動,帶給北川很大的傷痛。

時至今日,當你身處北川地震紀念館,通過原北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實物、實景、實例感受到自然災害的無情,同時,感到衆志成城抗震救災的博愛。

北川地震紀念館在設計之初,專家給出了定位,博物館不等同於紀念碑或者悼念地,它是有着特定的社會功能的。災區的重建不僅僅是物質方面,也應該包括精神上。對地震博物館的評價應當更加客觀,不能將它簡單地與紀念碑或者悼念地的概念相混淆。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紀念碑

2010年,經過評選,以“裂縫”爲名的展館設計,在上海同濟大學的14個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外部採用飽含紋理的鏽蝕鋼板與屋頂綠色植被交接的鋒利邊緣,展示出大地被撕開時的建築牆體。橫向伸展的建築形體配以三角形的長窗,進一步強化了外形張力。穿行於主館和副館間的“裂縫”步道鋪裝紅色砂岩,以鋼板劃分線與建築立面形成統一整體。廣場旁邊的樹林和植被爲原本凝重的場所注入更多生命的氣息,更賦予記憶與希望的意義。

當前,北川地震紀念館聚紀念、展示、宣傳、教育、科研五大基本功能爲一身,已成爲對外展示北川自強不息,講述北川故事的重要窗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地震科普研究和防災減災教育的重要基地。

北川新縣城新生紀念碑

在“裂縫”中駐足,深切緬懷抗震救災英雄和遇難同胞,回顧那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偉大行動,感受當災害來臨時祖國各地匯聚起的強大救助力量和我們民族的不屈精神信仰和大愛人性光輝。

其實,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盡沿路風景。因爲,北川地震紀念館讓我們體驗了生命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