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記者 呼特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午飯前,迎賓路小學的同學們都會默默背誦這首《鋤禾》。22日大約12時左右,當同學們喫完午餐,記者看到,小同學們的餐盒裏幾乎是一粒米都不剩。

一年級的豆豆同學,正拿着小勺喫着餐盒裏的炒幹豆腐。“一年級小孩還小,基本都用勺子喫飯,但是也會喫的很乾淨。”該校黃老師告訴記者,每天中午開餐前,她都會引導學生默誦《鋤禾》、在心中感恩父母。“讓孩子們從小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然後再和大家講講光盤行動,同學們都會很積極的參與,希望同學們可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黃老師說。

“老師,看我今天喫的多幹淨!”聽到老師的話,同學們紛紛把餐盒裏的飯菜喫的一乾二淨。老師也給喫完飯的小同學們拍了照片發到了家長羣裏。“孩子們喫的好、喫得飽,家長也放心。”

在柳影中學裏,同學們也用實際行動參與了“光盤行動”。“有時候也會有不愛喫的飯菜,但是一想到可能貧困地區的同學還喫不到這麼多好喫的,我覺得自己不能浪費糧食。”剛喫完飯的一名男同學有些羞澀地告訴記者。當記者提出要讓他和他的光盤餐盒拍個照時,男同學靦腆的笑了。“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會把飯菜喫乾淨,而且不僅在學校裏這樣,平時我們在自己家、在飯店喫飯也是。”

柳影中學張健老師告訴記者,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於學生們來說,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更要給大家傳遞這種美德,讓當代青少年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現在的孩子們很幸福,每天喫飽穿暖都不成問題,我們要告訴孩子們珍惜現在的生活,要珍惜糧食和別人的勞動成果。”張健說,鼓勵學生們踐行“光盤行動”,更希望同學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同時帶動身邊的人,把節約糧食內化爲自覺意識,最終養成良好習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