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會商推進會)

爲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放管服”改革工作,進一步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打造審批少、流程優、體制順、機制活、效率高、服務好的營商環境,我區探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對項目開工前、建設中、竣工時、投產後4個階段進行流程重構,提升了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效率和水平,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釋放了市場活力。

找準痛點

“按照原有程序,一個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需辦理節能審查、建設安全事項、建築垃圾處置(排放)等30項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審批時間在理論上最快也需要197天。”據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涉及的各項審批(許可)事項逐一辦理,遞交審批材料後仍有一段等待期,長時間的審批環節將給企業帶來市場風險,可能造成企業錯過市場機遇期,例如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投資決策的經濟效益可能變差,甚至帶來一定損失。

具體做法

雙流瞄準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的現實痛點,搶抓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先行先試機遇,制定了《成都市雙流區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工作方案》,在雙流區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等5個園區進行全流程承諾制試點。

實施承諾制後,將‘一摞審批’變爲了‘一紙承諾’,將開工前30項行政審批(許可)事項簡化爲28項,對15項行政審批(許可)實行承諾制,其餘事項轉爲園區管委會統一代辦。

審批時限由197天壓縮到60天,也實現了“只見一次面”“審批零跑路”。

承諾時限提速率達到70%,加快了項目實施。

改革成效

(資料圖片)

“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以來,西航港開發區管委會、區自貿局、軍民融合產業園管委會先後組織了7次會商推進會,在紫光成都集成電路基地、通威太陽能三期、天府藥坊等共計劃總投資838.41億元的36個項目進行試點。”據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加德納、通威太陽能、紐瑞特、海威華芯(二期)、電子科大國家大學科技產業園(成都園)、瀾至科技等16個項目已進入開工建設階段。

流程鬆綁減負而行政部門並非“無審一身輕”,相反,卻在服務和監督上持續“加碼”。

“項目開工前,園區管委會將統一代辦工商註冊登記、項目立項等7項行政審批(許可)事項;項目開工後,園區管委會組織部門對6項審批(許可)進行現場服務和幫辦;項目竣工後,園區管委會組織相關部門對項目建設進行聯合驗收,對審驗合格事項,5日內完成相關手續的辦理。”

而監管也在同步實施。“按照承諾書規定的時限和內容,企業接受行政部門在項目開工後、竣工後及投產後的監管和因失信受到的行政處罰。”我區對企業實行“聯合執法 綜合監管”,同時,建立項目業主異常信用記錄和違法失信“黑名單”,並錄入國家、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使上榜“黑名單”的企業全面接受市場主體准入制裁。

當前,雙流區正在根據企業投資項目承諾改革試點推進情況,將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以企業向政府“單向承諾”向企業與政府之間“雙向承諾”縱深推進,將項目建設水、電、氣、土地等要素需求與承諾制同步推進。

記者 楊曉嬌 攝影報道 編輯 嶽鈴 審覈 劉雲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