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微信收稿

文图编辑:C大调

长岭岗上鲤鱼尖

文/王淑存

长岭岗,是个村庄。

鲤鱼尖,是长岭岗境内的一座山,海拔1230米。 长岭岗,正如它的名字,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岗,很长很长。在英山1449平方米公里的土地上,长岭岗的版图面积14.3平方公里,占整个英山版图的百分之一。大别山,千沟万壑,绵延千里,在鲤鱼尖上舞了一下长袖,形成了这青山环绕,鸡鸣狗吠,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村庄!

长岭岗,也许还有一层含意,是一技之长的长。村民个个都是药材种植能手。他们利用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种天麻,茯苓,苍术,当归等名贵药材,发家致富。建起了小洋楼,买了摩托车和小轿车。曾记得:1993年退伍回乡的村民金小河,组建了长岭岗“国河小组”经济发展督导会,帮助组员发展以杜仲、厚朴、天麻、茯苓、苍术等药材为主的农村多种经济,创造了当时的“国河现象”,为陶家河药材专业乡建设打造了平台。他的事迹相继被《湖北日报》、《CCTV-2经济半小时》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长岭岗的长,在这里也有动词“长”的意思。亿万年前,在长长的山岗上,一夜之间突然长起了一座山。据传说故事,远古时,东河是属长江流域的浠河。那日,地壳运动,山崩地裂,浠河的神鲤,修炼圆满,跳出龙门,跃上长岭岗,幻化成一座张着嘴巴的大鲤,压住泛烂的河水,护佑一方生灵。英山县志有记载:鲤鱼尖山峰相对独立,主峰分叉向天而形似鱼头,峰脉斜弯入毕升大峡谷,神似鲤鱼而得名。后人那些有关鲤鱼尖的故事,也许只是臆想而已。

长岭岗,境内峰峦叠翠、阡陌纵横, 奇石林立、林木繁茂、 水质清澈、 飞瀑成群、 风光迷人。有历史文化景点鲤鱼尖,白瀑岩,小鹰嘴,大鹰嘴,桦树河,葫芦河.....数不胜数。

那天初冬凌晨,我们从县城出发,到达长岭岗,一轮红日刚从鲤鱼尖上升起。村党支部书记余建新,鲤鱼尖寨主金小河,早已在山间等候。金小河拿着砍刀,披荆斩棘,清除山路障碍。登顶的山道陡峭,怪石嶙峋。我们攀树枝,钻石缝,手足并用。虽然有点险峻,但很刺激。如走进天然奇石画廊,乌龟石,试剑石,金蟾石,鱼腮石,坐禅石.....还有很多石洞,大洞套小洞,洞中有洞。鲤鱼尖的顶峰,就是各种怪石垒起来的。一路艰辛,一路拍摄,汗流浃背,挑战自我,到达尖顶。 顶上有方方正正,数十米大的整石平台。我非常惊讶,这样的巨石怎么搬到山顶呢?大自然奇妙无穷!我在想,这里亿万年前就是大海,这些巨石记载着几十亿年的风雨沧桑!

站在石头台上,环顾四周,一览众山小!孔子当年登泰山的那气魄、那胸襟,与此时的我已不能相提并论。鲤鱼尖,一峰高耸,万山来朝,湖北、安徽两省,英山、罗田、岳西、太湖、霍山、金寨等数十县风景,尽收眼底。东赏桃花山万重,西观红花碧水涟,南望东河奔大海,北仰大别天堂寨。篓子石,玉皇尖,光尖,英山尖,羊角尖,篓子石。天马寨、小溪岭,鹞落坪……万山环绕。站在高山之巅,看缥缈的白云,似骏马奔腾,似白棉朵朵,诗情画意。正当我们仰望天空出神入化时,蓝天之上,雪白的云朵幻化成一只腾飞的凤凰,前方玉皇尖顶,一片龙云,向我们飘来,虽是正午时分,昨晚那轮月亮,还挂在天空,令人震撼。龙凤呈祥,日月同辉!大家欢呼雀跃,顾不上山高险峻,都跳起来,恨不得摘下那片祥云!

来到长岭岗,每次有惊奇。记得我第一次走进长岭岗,是今年的初夏。听好友说,长岭岗有一条美丽的桦树河,河里石头有灵气,便日思梦想去寻那条河。那天,我们一大早从县城出发,去长岭岗找那条诱人的河谷,因路线不熟,误闯长岭岗村部问路。一位中等身材,白里透红,眉宇间透着智慧的年轻人,迎上前来,像老朋友一样,亲热地招待我们坐下喝茶,还不停地夸奖县总工会精准扶贫工作队,协肋村里为老百姓脱贫办实事。他说:精准扶贫变化大,水泥路面修到家,白墙红瓦小洋楼,小车、摩托,光纤宽带送到家,村民幸福指数高,生活环境人人夸!我们以为碰上了乡里驻村干部,同行的一位朋友忍不住问:你是陶家河乡驻村干部吗?给我们倒茶的一位忙说,这是我们村的余支书。村民说:我们余支书种药材致了富,但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大家走共同致富路。

午后,我们找到了那条河。河水汹涌澎湃,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而下,撞击岸边岩石,飞溅起高高的浪花;透过朵朵雪白浪花,看到冲刷得圆圆滑滑的奇石。我很奇怪,这山中小河,哪有这么奔腾的大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浩浩荡荡而去。比《西游记》的葫芦河还美丽,是那样激动人心,扣人心弦。余支书说:这是桃花溪漂流河道,漂流马上要开漂了,今天可能是试漂,刚好让你这有缘人遇上了。

夕阳西下,踏着晚霞归。只见西边天际,彩霞幻化鲤鱼形,活灵活现,仙魚显圣,点化我用手中之笔,告诉苍生,沉睡数千年的鲤魚仙,修行圆满,要跳龙门了!长岭岗要腾飞了!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长岭岗人,纯朴厚道,热情谦和,长岭岗的山更青,水更绿。发展大旅游,建设美丽

乡村。相信不久的将来,鲤鱼尖这条“大鲤鱼”,定会跃上大别山旅游胜地的“龙门”!

稿件管理:紫烟幽梦

稿件审阅:严景新

简评:青山环绕,鸡鸣狗吠,鸟语花香,如诗如画的长岭岗村庄. 美丽的桦树河河水汹涌澎湃,像瀑布一样闪动着粼粼波光.作者通过一系列景色描写,以及两个长岭岗的致富带头人给乡村带来的变化。侧面反映新农村的美丽,新农村的发展规划。

作者简介:王淑存,笔名三玄居士,悟静。湖北英山人。迄今己在《问道》,《黄石视听》,《作家新苑》,《湖北日报》、《武当》、《黄冈周刊》,江山文学、散文在线,报刊杂志,网站发表作品300余篇。作品《梦回天堂寨》入选湖北省大众文艺网络文学卷、散文《雪落南武当》入选中国最美原创精美散文。2017年创作的散文巜夜幕下的南武当》入围第二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山水画廊团练冲》获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二等奖。2008年主编出版《神奇的南武当》,2016年出版散文集《心在山水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个留言计五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一元打赏计十分。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