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乡村》征文大赛

微信收稿

文图编辑:C大调

犹忆农家麦花香(散文)

文/兰宏伟

麦田上,鼓鼓的麦穗在做最后的道别。过了今夜,它们就要离开大地母亲,走向麦场,走向晒场,走进磨面机,走进厨房,被做成各种美味的食品,走上餐桌,被人们品尝着,谈论着。

老人常说:宁叫割落,不叫割舍。收割麦子时,人们情愿等到麦子熟透了再割,也不赶在麦子绿的时候割,那样会减产,会受到老天爷惩罚。麦子的成熟期很短,收割的时间往往不固定,或者是在宁静的月夜,或者是凉爽的早晨,或者是炙热的中午。一株株麦子倔强地站立在田里,风夹着热气席卷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麦香。在镰刀的一起一落中,麦垛们站成了两行,守望这最后的麦田。

麦子是在傍晚太阳快落山时开始运往打麦场的,运送麦子的工具是北方农村最常见也最原始的工具架子车,架子车的两个圆轮在麦田里压出了深深印记,一捆捆的麦子从这里被运往麦场,很快堆成了一个个小山。麦田和麦场之间的距离被这最简单的工具一圈一圈的丈量着,从久远持续到现在。车轮如年轮,父辈的身影在这条路上来回地反复着,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步入老年。他们的喜怒哀乐,如这条路上掉下的麦穗,落下,又拾起。他的孩子们,在从这条路上运出的麦子里汲取着养分,成家,立业。

天刚亮时,世间最美的杰作便呈现在人们眼前,整个麦场里形成了许多形状相似、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彼此相连,却互不侵占的圆。带穗的麦秸秆是它的原材料,勤劳质朴的父辈是它的创造者。夏季最大的一道丰收菜摆在这里,场面蔚为壮观。

碾麦子是在晌午饭前开始的。拖拉机拖着一个笨重的石碾子,足有千斤重,经过的地方,地面都在发抖。可是柔弱的麦秸秆却可以禁受的住反复地碾压。碾麦人对于火候把握的非常准确,他会不断调整圆的周长,加工这圆形的麦穗圆饼, 等到“起场”的时候,钢叉、木叉、木锨、推板一大批农具闪亮登场,全家老少一齐上阵。一霎间,在欢笑声、呐喊声中,秸秆飞舞、麦粒跳跃、碎渣飞扬。

在所有的工作中,难度最大当属摞草垛子了。草垛子往往有2-3米高,都是摞草垛子的把式一叉一叉、一层一层垒上去的。这时候,他就成了整个麦场里的主角。麦场里角角落落的麦秸秆,辗转反复,几次传送,最终都要归到他的手里。他要将这些柔韧的、带着光亮的秸秆先铺成一个炕席大小的底子。然后一点一点慢慢的由下到上,由大到小,一直摞到顶层,等到了顶层时,垛子的面积越来越小,整个垛子就像金字塔的形状了。摞好的垛子,结构是很精密的,取麦草(秸秆)时,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它们拽出来。

将麦粒和麦糠等其他东西分离的“扬场”是收麦的最后一个环节。傍晚时分,起风了。男人们不慌不忙地抡起了木锨,将麦子的混合物抛上了半空,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雅的圆弧,麦粒哗哗地下落,麦壳被风吹到另一边。在稍事歇息的空隙,女人忙用扫帚将表皮残留的麦糠掠去。在这样默契地配合下,麦粒堆渐渐长起来了。整个麦场里都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远处的田地里还有点点的灯光,那是人们正在将白天割的麦子装车,正运来麦场,等到明天再重复今天的事情。麦场里,孩子们来回奔跑玩耍的声音,大人们高声谈论的声音,呼唤家里人回家吃饭的声音,麦子落下发出的声音,田里拖拉机发出机器“突突”的声音,河边青蛙欢唱的声音,村子里人们来回走动惊起狗叫的声音。此时,村子在一天的辛劳中早已睡去了。

第二天,当一袋袋被刚运回来的麦子,被解开口,晒在场上时,父亲又去田里了。在满是麦茬的地里,一个个小窝延伸到远方,那是父辈们在用北方传承了数百年的方法种植新的希望。

稿件管理:紫烟幽梦

稿件审阅:严景新

简评:风夹着热气席卷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幽幽的麦香,作者把北方家乡收割麦子,碾麦子,摞草垛子等等作了细致的描写,写出了父辈辛苦劳动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是饱含亲情的文字。

作者简介:兰宏伟,陕西眉县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2018年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喜好文学,寄情山水、聊以自慰。先后在《文化艺术报》、《西北信息报》、《教师报》、《各界导报》、《西北农业报》、《宝鸡日报》、《大理文学》、中国作家网、东北作家网等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篇,作品曾多次被西安人民广播电台播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全年征稿大奖赛通知:

(2018年第4期从10月1号至12月31号结束!)

———————

本次大赛主要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优质作品,确保纸刊杂志的质量内容丰富,走进市场,走进各地乡村。杂志宗旨,打造乡村文化,传递三农信息,以“乡情、乡事、乡人”为关注重点,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特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荐新优品种,介绍致富经验,普及科技知识,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为一体。

(一)奖项:

1、农业论文、专题采访,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影像,乡村经典美图+文字注解,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限字数3000字内)。

2、乡村散文、小小说、故事,民间故事、农谚、谜语、歌谣、歇后语,归纳一类。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字数限制1500字内)

3、乡土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5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2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内,单首,限20行内)

4、最佳网络人气奖:一名,奖金1000元。

(二)征文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请首先自行反复校对,错别字加标点符号错误有五处之多者,不予通过。投稿后可接受个别句子的修改。

2、凡参赛作品须注明:【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否则,按微刊正常发表,或不予处理。

3、征稿格式:

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发现此行为者,取消参赛资格,并且将列入《中乡美》作者备忘录。

(三)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稿费不再发放,所筹集的打赏费用将全部用于大奖赛奖金和免费出版发行《中国乡村》杂志以及平台的运营。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从中择优入选《中国乡村》杂志,免费一本,免费快递,免费出版发行,宣传推广。而角逐大赛的作品,将从入选各期杂志的作品里面择优筛选。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个留言计五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一元打赏计十分。

根据打赏和留言分别计分的总和,与中乡美评委和编外评委及名家评委打分的总和,由最高得分决定胜出。

3、此次活动,特聘请十名知名作家、诗人、以及有相当造诣的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共同审阅,力求大赛公正公平地画上圆满的句号。

4、获奖者将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及赠送杂志两本,并且,将聘请获得各奖项的作家、诗人进行签约,长期为《中国乡村》杂志提供保质保量的作品。

注明:所有获奖者肖像,中乡美平台有权免费刊登在《中国乡村》杂志上,同意者方可参赛。

5、从2017年12月13号开始起,举办长年征文大赛,上期没发表的作品可继下期刊发,以此类推,赛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征稿大奖赛截止为止。获奖者将受邀参加颁奖典礼仪式,届时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地点暂时预定于《中国乡村》杂志北京总部。

6、以上各项规定不认同者请勿投稿!

7、中乡美所有工作人员不参与大奖赛活动。

组委会:

主任:柳丝青青

副主任:黑风马、刘传启、刘学斌。

第一轮评选,评委:中乡美编辑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中乡美驻各省工作室主编。

第二轮评选,评委:陈荣来、赵克明、吴开展、班琳丽、胡毅,王晓莉。

第三轮评选,名家评委:李学、江小鱼、姚国禄、贾笠、卢岩、非马。

主办:《中国乡村》杂志社

中国美文出版社

中国乡间美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李学美术馆

CCTV 《魅力故乡》栏目组

友情支持: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产业集团

国家级文化艺术人才库

长城书法院

欢迎投稿:大赛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咨询: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