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鄉村》徵文大賽

微信收稿

文圖編輯:C大調

猶憶農家麥花香(散文)

文/蘭宏偉

麥田上,鼓鼓的麥穗在做最後的道別。過了今夜,它們就要離開大地母親,走向麥場,走向曬場,走進磨面機,走進廚房,被做成各種美味的食品,走上餐桌,被人們品嚐着,談論着。

老人常說:寧叫割落,不叫割捨。收割麥子時,人們情願等到麥子熟透了再割,也不趕在麥子綠的時候割,那樣會減產,會受到老天爺懲罰。麥子的成熟期很短,收割的時間往往不固定,或者是在寧靜的月夜,或者是涼爽的早晨,或者是炙熱的中午。一株株麥子倔強地站立在田裏,風夾着熱氣席捲而來,空氣中瀰漫着幽幽的麥香。在鐮刀的一起一落中,麥垛們站成了兩行,守望這最後的麥田。

麥子是在傍晚太陽快落山時開始運往打麥場的,運送麥子的工具是北方農村最常見也最原始的工具架子車,架子車的兩個圓輪在麥田裏壓出了深深印記,一捆捆的麥子從這裏被運往麥場,很快堆成了一個個小山。麥田和麥場之間的距離被這最簡單的工具一圈一圈的丈量着,從久遠持續到現在。車輪如年輪,父輩的身影在這條路上來回地反覆着,從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步入老年。他們的喜怒哀樂,如這條路上掉下的麥穗,落下,又拾起。他的孩子們,在從這條路上運出的麥子裏汲取着養分,成家,立業。

天剛亮時,世間最美的傑作便呈現在人們眼前,整個麥場裏形成了許多形狀相似、大小不一、顏色各異、彼此相連,卻互不侵佔的圓。帶穗的麥秸稈是它的原材料,勤勞質樸的父輩是它的創造者。夏季最大的一道豐收菜擺在這裏,場面蔚爲壯觀。

碾麥子是在晌午飯前開始的。拖拉機拖着一個笨重的石碾子,足有千斤重,經過的地方,地面都在發抖。可是柔弱的麥秸稈卻可以禁受的住反覆地碾壓。碾麥人對於火候把握的非常準確,他會不斷調整圓的周長,加工這圓形的麥穗圓餅, 等到“起場”的時候,鋼叉、木叉、木鍁、推板一大批農具閃亮登場,全家老少一齊上陣。一霎間,在歡笑聲、吶喊聲中,秸稈飛舞、麥粒跳躍、碎渣飛揚。

在所有的工作中,難度最大當屬摞草垛子了。草垛子往往有2-3米高,都是摞草垛子的把式一叉一叉、一層一層壘上去的。這時候,他就成了整個麥場裏的主角。麥場裏角角落落的麥秸稈,輾轉反覆,幾次傳送,最終都要歸到他的手裏。他要將這些柔韌的、帶着光亮的秸稈先鋪成一個炕蓆大小的底子。然後一點一點慢慢的由下到上,由大到小,一直摞到頂層,等到了頂層時,垛子的面積越來越小,整個垛子就像金字塔的形狀了。摞好的垛子,結構是很精密的,取麥草(秸稈)時,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它們拽出來。

將麥粒和麥糠等其他東西分離的“揚場”是收麥的最後一個環節。傍晚時分,起風了。男人們不慌不忙地掄起了木鍁,將麥子的混合物拋上了半空,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優雅的圓弧,麥粒嘩嘩地下落,麥殼被風吹到另一邊。在稍事歇息的空隙,女人忙用掃帚將表皮殘留的麥糠掠去。在這樣默契地配合下,麥粒堆漸漸長起來了。整個麥場裏都在進行着同樣的工作。遠處的田地裏還有點點的燈光,那是人們正在將白天割的麥子裝車,正運來麥場,等到明天再重複今天的事情。麥場裏,孩子們來回奔跑玩耍的聲音,大人們高聲談論的聲音,呼喚家裏人回家喫飯的聲音,麥子落下發出的聲音,田裏拖拉機發出機器“突突”的聲音,河邊青蛙歡唱的聲音,村子裏人們來回走動驚起狗叫的聲音。此時,村子在一天的辛勞中早已睡去了。

第二天,當一袋袋被剛運回來的麥子,被解開口,曬在場上時,父親又去田裏了。在滿是麥茬的地裏,一個個小窩延伸到遠方,那是父輩們在用北方傳承了數百年的方法種植新的希望。

稿件管理:紫煙幽夢

稿件審閱:嚴景新

簡評:風夾着熱氣席捲而來,空氣中瀰漫着幽幽的麥香,作者把北方家鄉收割麥子,碾麥子,摞草垛子等等作了細緻的描寫,寫出了父輩辛苦勞動的情景,字裏行間都是飽含親情的文字。

作者簡介:蘭宏偉,陝西眉縣人,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2018年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會員。喜好文學,寄情山水、聊以自慰。先後在《文化藝術報》、《西北信息報》、《教師報》、《各界導報》、《西北農業報》、《寶雞日報》、《大理文學》、中國作家網、東北作家網等刊發表小說、散文數十篇,作品曾多次被西安人民廣播電臺播讀。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投稿、諮詢,請加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國鄉村》雜誌2018年全年徵稿大獎賽通知:

(2018年第4期從10月1號至12月31號結束!)

———————

本次大賽主要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優質作品,確保紙刊雜誌的質量內容豐富,走進市場,走進各地鄉村。雜誌宗旨,打造鄉村文化,傳遞三農信息,以“鄉情、鄉事、鄉人”爲關注重點,以實際、實用、實效爲特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爲一體。

(一)獎項:

1、農業論文、專題採訪,新聞通訊,報告文學,紀實影像,鄉村經典美圖+文字註解,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限字數3000字內)。

2、鄉村散文、小小說、故事,民間故事、農諺、謎語、歌謠、歇後語,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字數限制1500字內)

3、鄉土詩歌: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內,單首,限20行內)

4、最佳網絡人氣獎:一名,獎金1000元。

(二)徵文注意事項:

1、所有參賽作品請首先自行反覆校對,錯別字加標點符號錯誤有五處之多者,不予通過。投稿後可接受個別句子的修改。

2、凡參賽作品須註明:【中國鄉村雜誌徵文大賽】,否則,按微刊正常發表,或不予處理。

3、徵稿格式:

原創首發+標題+正文+作者簡介(100字以內)+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發現此行爲者,取消參賽資格,並且將列入《中鄉美》作者備忘錄。

(三)大賽規則:

1、凡參賽作品稿費不再發放,所籌集的打賞費用將全部用於大獎賽獎金和免費出版發行《中國鄉村》雜誌以及平臺的運營。

2、所有參賽作品閱讀量達到500以上,從中擇優入選《中國鄉村》雜誌,免費一本,免費快遞,免費出版發行,宣傳推廣。而角逐大賽的作品,將從入選各期雜誌的作品裏面擇優篩選。一個閱讀量計一分,一個留言計五分(一個讀者不能重複留言,多留視爲無效),一元打賞計十分。

根據打賞和留言分別計分的總和,與中鄉美評委和編外評委及名家評委打分的總和,由最高得分決定勝出。

3、此次活動,特聘請十名知名作家、詩人、以及有相當造詣的評論家和文學愛好者共同審閱,力求大賽公正公平地畫上圓滿的句號。

4、獲獎者將頒發獎金與榮譽證書,及贈送雜誌兩本,並且,將聘請獲得各獎項的作家、詩人進行簽約,長期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保質保量的作品。

註明:所有獲獎者肖像,中鄉美平臺有權免費刊登在《中國鄉村》雜誌上,同意者方可參賽。

5、從2017年12月13號開始起,舉辦長年徵文大賽,上期沒發表的作品可繼下期刊發,以此類推,賽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徵稿大獎賽截止爲止。獲獎者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儀式,屆時有相關媒體進行報道。地點暫時預定於《中國鄉村》雜誌北京總部。

6、以上各項規定不認同者請勿投稿!

7、中鄉美所有工作人員不參與大獎賽活動。

組委會:

主任:柳絲青青

副主任:黑風馬、劉傳啓、劉學斌。

第一輪評選,評委:中鄉美編輯總部全體工作人員及中鄉美駐各省工作室主編。

第二輪評選,評委:陳榮來、趙克明、吳開展、班琳麗、胡毅,王曉莉。

第三輪評選,名家評委:李學、江小魚、姚國祿、賈笠、盧巖、非馬。

主辦:《中國鄉村》雜誌社

中國美文出版社

中國鄉間美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協辦:李學美術館

CCTV 《魅力故鄉》欄目組

友情支持:中國國際通用航空產業集團

國家級文化藝術人才庫

長城書法院

歡迎投稿:大賽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鄉美

中鄉美視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