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鄉村》徵文大賽

微信收稿

文圖編輯:C大調

揪把子那些年

文/唐臘枚

時隔多年,當一段鄉下揪草把子的畫面突然展現在眼前,始於童年的記憶,象重重疊疊的復瓣花朵,幾日幾夜裏一瓣一瓣在腦海裏綻開來。

喚起的會是無數人的記憶,因爲這種熟悉的場景已經貯存在幾代農村人的印象裏。自打我轉得動那把筒,這種單調的反覆就樂意不樂意,時斷時續陪伴着我的成長。

我的家鄉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平原一望無際,稻穀播收兩季,稻穗被機器或人力脫下穀粒後,稻草也被擔回家,堆成高高的草垛,曬完穀子曬稻草,乾乾爽爽的稻草可是農村人竈膛裏主要的火力保障。

可是散草搬進送燒零亂又牽扯,一把草燃起一鬨而燼,一個人做飯又得掌勺又得頻頻添火,指定會忙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爲了改變這些不如人意,不知何年何地揪草把子就完美的應運而生了。塞個草把子進竈肚,紮緊的稻草根根次第燃斷綻裂,火苗嗖嗖的竄起,火勢象水一樣浸染蔓延,稻草寸寸化灰,一句“一寸相思一寸灰”不覺忽來心上。偶爾伸進火鉗撓一撓,給草把子翻個身,待到充分燃盡,一個人也可以在廚房從容揮灑了。

所以,農村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制的揪把筒,都會抽空或得閒時堅持把一座座草垛揪成一堆堆小山似的草把子,齊整整堆滿竈旮旯和雜屋一角。

記憶裏,爺爺最喜歡拾掇家裏的傢伙什,比如磨亮鋤頭鐮刀,磨鋒了菜刀,換個鋤頭鐮刀手把什麼的,看似無關緊急,輪到要用時才感覺妥妥的,真好。不用說,我們家的揪把筒自然見證了爺爺的手藝。只見他一天不慌不忙的尋尋找找,鑿鑿割割,當一把新的揪把筒在他手下誕生時,我不禁想問:這會是爺爺做的第幾把呢?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塑把子的好手,爸爸媽媽要忙田裏地頭的農活,更多時候爺爺奶奶充當了塑把子的角色。奶奶天生一雙巧手,幹什麼都利索入眼,爺爺總是遲遲緩緩,一頓一頓的,塑出的把子和他的動作一樣稍顯笨拙。他們兩手扯開一把稻草,揪把筒的嘴巴一勾,轉動揪把筒,擰牢草頭,轉把筒的人勻勻轉筒,勻勻後退,塑把人窸窸窣窣往把子嘴裏喂草,把子身在手掌裏翻滾,一寸一寸被撫去毛毛刺刺,牽出一條不鬆不緊順順溜溜的草龍,估摸着竈肚的大小,草身塑到一定長度就停止喂草,把筒手配合着往回走,塑把人一手抓緊把子尾,一手往草龍身上一掐一個心裏有數的長度,兩手你上我上一回合,兩個“8”字纏纏繞繞,最後取下草頭往“8”字眼裏一納,一個草把子一氣呵成。

轉個揪把筒雖然不是個累活,小時候卻也推三阻四,磨磨唧唧。草屑漫天飛,落在頭上,撲在臉上,小孩子倒不在意,主要耐不住被拴在一個固定的小弧面內來來回回走上幾十分鐘,一兩個鍾,無聊漫長得手心冒汗昏昏欲睡。只見苦楝樹悄移翠陰,閒雲在天上致幻致遠,不知名的蟲子鳥兒四處沒完沒了的唧唧啾啾,竹筒吱呀吱呀的附和,沒頭沒腦的心事想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恍惚,光陰在腳下丈量,歲月在手中搖動。塑把人弓腰低頭,粗糙的雙手不停地拔拉碎草,一不小心,還會被混跡草中的尖利物扎破受傷,可是滲着血也不會停下,整個人灰頭土臉,眉梢上都掛着塵埃,冒着灰塵還要有一搭沒一搭地找你說說話,安撫你那不耐與落寂的小樣,千恩萬謝你的合作。那時候我也會想:爲什麼他們就沒有厭倦與埋怨,勤勤懇懇得天經地義?後來自己有了家才漸漸明白:平平淡淡纔是生活的真,他們的態度無不飽含着對生活、對家人的深情厚愛!

當然,也有我們四姊妹爭着轉把筒的時候,比如農忙時節。農村謂收夏稻播秋秧爲“雙搶”,人們披星戴月,卯足勁與時間賽跑,要在黃金時間播下下一季的希望。正值暑假,烈日炎炎,家裏留下奶奶做飯,餘下的傾巢而出。戶戶都是舉全家之勞力,農田泥水裏弓腰俯背,揮汗如雨一干就是十天半個月,全身散了架似的痛,特別那腰,常常沒了知覺,讓人懷疑還是不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真是“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每天田野上一片沸騰,灌溉的機器隆隆作響,耕田的大叔大伯吆喝揚鞭,雜夾着耕牛哞哞的長嘶,虎背熊腰的壯勞力顫悠悠肩頭的扁擔在田埂小道上穿梭,姑婆姨婆們手腳麻利,一邊“手把青秧插滿田,退步原來是向前”,一邊不忘苦中作樂,漾起一波一波的嬉笑怒罵在田野上回蕩,可憐的孩子軍頻頻四顧,捱捱到頭,盼着飯點盼着太陽落山……,大手加小手,大地金黃的舊裳被一點點脫去,又一寸一寸披上翠綠的新衣,年中的“雙搶”,最是道不盡的豐收喜悅和辛勞繁忙。可不比現在有收割機,拋秧機代勞種種,幾個人操作機器就輕描淡寫完成了那些年農村濃墨重彩的勞作。在忙得昏天黑地的間隙,能獲許留下來揪草把子,可比頭頂驕陽下到泥田裏摸爬滾打強多少倍呀,四姊妹踊躍爭搶難得的機會,可結果常常毫無懸念,那個留下的人準是我,誰叫我是奶奶最疼愛的寶貝孫呢。

也有農閒的時候要揪完好大一堆禾草的,怎麼辦,大人一陣吆喝,喊齊了幾姊妹輪流轉把筒,每個人揪完十個二十個替換,沒輪到的玩得起勁,正輪班的把筒急急轉,把子一個個仔細記,唯恐錯漏,這種的毛毛躁躁往往惹急了塑把人,你看那草龍身子轉急了已擰巴成一團,過猶不及,又得象松發條似的反轉展直回去,心急就是喫不了熱豆腐。終於任務數湊夠,把筒手理直氣壯一丟把筒一溜煙不見了,可接手的傢伙遲遲不出現,急得塑把人一陣大呼小叫。這些個小小的淘氣鬼,覺得大人變着法子差役小孩兒,納悶大人眼裏爲何總有幹不完的活。

等到住校讀書,到在外忙自己的生活,姊妹們也逐個脫離家的懷抱,一大家子一日三餐齊聚的情形日漸稀少,把子變得可揪可不揪了。離開一段時間回到家,偶爾也會被奶奶或媽媽要求轉揪把筒,不再抗拒,欣欣然無比親切,不緊不慢的搖動,踏踏實實的腳步,跟奶奶或媽媽講講自己在外的經歷,拉一拉家長裏短,嘰嘰喳喳,草把子揪完了,話還在興頭上呢。想想小時候急着長大,急於飛向外面的世界,可並不豐滿的羽翼很快就不經風雨,沾滿了困惑沉重的塵埃,而家永遠張開雙臂迎接你疲憊地歸來棲息,重振旗鼓,再度出發。正在長大的孩子們啊,不必急,學會慢慢生長,才懂歲月長。

背井離鄉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回家團聚的次數屈指可數,告別了鄉野,也就中斷了揪把子的歲月。隨着煤炭和液化氣逐漸成爲日常燃燒,禾草也不再被擔回家去,在稻田裏付之一炬,化作草灰肥沃土地,寄望來年五穀豐登。火光熊熊,濃煙滾滾,空氣裏飄散着純純自然的草煙香味,這本該在竈膛裏完成的生命的最後儀式,本該從一座座煙囪裏升起的裊裊炊煙,就這麼改寫了它的歸宿,淡岀了人們的視線。曾經在每一次走回家的時候,房頂上煙囪裏冒出的縷縷炊煙總是安定地牽引着我的目光,急切着我的步伐,那是奶奶媽媽溫暖的召喚。縷縷人間的煙火,恰似家的休養生息,清晨迎來第一道曙光,傍晚送走最後一抹晚霞,自然而然,歲月如此靜好,卻沒有了天長地久。揪把子這道質樸的風景也渾然不覺成爲歷史,從農村人的生活中銷聲匿跡,怎麼去記起,最後一次揪把子會是重重疊疊記憶裏的哪一場呢?揪把筒象獵人久不摩觸的弓弦,寂寂貼面冷牆,屬於它的歡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既然文明的進程帶給人們的是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有些許落寞,更多的是欣慰,這何嘗不是它出現的初衷。

如今,當年的轉把筒手各自奔在養老育小的路上,一如當年塑把人甘爲“孺子牛”般的俯首,遙遠的故土上,曾經多少寒暑晨昏爲家人遮風擋雨,庇護了一大家子的老房子已舊牆斑駁,垂垂老矣,牆上的揪把筒蛛網封存,繼而零落成泥,而曾經“塵滿面鬢如霜”的塑把人,親愛的爺爺奶奶已長眠在老房子後的菜園子地裏整整十年,生死兩端,一輩子,竟是短短几十步的距離。當魂牽夢繞的故土鄉情念念在心,歷歷在目,不覺淚流滿面。

稿件管理:紫煙幽夢

稿件審閱:吳秀明

簡評:作者用非常流暢的語言把當年農村揪把子原因、過程、場景敘述得活靈活現,有記敘有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難得的美文!

作者簡介:唐臘枚,湖南嶽陽人,熱愛生活,鍾情文字,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投稿、諮詢,請加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國鄉村》雜誌2018年全年徵稿大獎賽通知:

(2018年第4期從10月1號至12月31號結束!)

———————

本次大賽主要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優質作品,確保紙刊雜誌的質量內容豐富,走進市場,走進各地鄉村。雜誌宗旨,打造鄉村文化,傳遞三農信息,以“鄉情、鄉事、鄉人”爲關注重點,以實際、實用、實效爲特色,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文化性、趣味性爲一體。

(一)獎項:

1、農業論文、專題採訪,新聞通訊,報告文學,紀實影像,鄉村經典美圖+文字註解,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限字數3000字內)。

2、鄉村散文、小小說、故事,民間故事、農諺、謎語、歌謠、歇後語,歸納一類。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字數限制1500字內)

3、鄉土詩歌:一等獎一名,獎金1000元。二等獎二名,獎金各5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200元。優秀獎五名,獎金各100元。(每篇五首之內,單首,限20行內)

4、最佳網絡人氣獎:一名,獎金1000元。

(二)徵文注意事項:

1、所有參賽作品請首先自行反覆校對,錯別字加標點符號錯誤有五處之多者,不予通過。投稿後可接受個別句子的修改。

2、凡參賽作品須註明:【中國鄉村雜誌徵文大賽】,否則,按微刊正常發表,或不予處理。

3、徵稿格式:

原創首發+標題+正文+作者簡介(100字以內)+高清照片。

4、切勿一稿多投,如果發現此行爲者,取消參賽資格,並且將列入《中鄉美》作者備忘錄。

(三)大賽規則:

1、凡參賽作品稿費不再發放,所籌集的打賞費用將全部用於大獎賽獎金和免費出版發行《中國鄉村》雜誌以及平臺的運營。

2、所有參賽作品閱讀量達到500以上,從中擇優入選《中國鄉村》雜誌,免費一本,免費快遞,免費出版發行,宣傳推廣。而角逐大賽的作品,將從入選各期雜誌的作品裏面擇優篩選。一個閱讀量計一分,一個留言計五分(一個讀者不能重複留言,多留視爲無效),一元打賞計十分。

根據打賞和留言分別計分的總和,與中鄉美評委和編外評委及名家評委打分的總和,由最高得分決定勝出。

3、此次活動,特聘請十名知名作家、詩人、以及有相當造詣的評論家和文學愛好者共同審閱,力求大賽公正公平地畫上圓滿的句號。

4、獲獎者將頒發獎金與榮譽證書,及贈送雜誌兩本,並且,將聘請獲得各獎項的作家、詩人進行簽約,長期爲《中國鄉村》雜誌提供保質保量的作品。

註明:所有獲獎者肖像,中鄉美平臺有權免費刊登在《中國鄉村》雜誌上,同意者方可參賽。

5、從2017年12月13號開始起,舉辦長年徵文大賽,上期沒發表的作品可繼下期刊發,以此類推,賽事不停,直到年底的全年徵稿大獎賽截止爲止。獲獎者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儀式,屆時有相關媒體進行報道。地點暫時預定於《中國鄉村》雜誌北京總部。

6、以上各項規定不認同者請勿投稿!

7、中鄉美所有工作人員不參與大獎賽活動。

組委會:

主任:柳絲青青

副主任:黑風馬、劉傳啓、劉學斌。

第一輪評選,評委:中鄉美編輯總部全體工作人員及中鄉美駐各省工作室主編。

第二輪評選,評委:陳榮來、趙克明、吳開展、班琳麗、胡毅,王曉莉。

第三輪評選,名家評委:李學、江小魚、姚國祿、賈笠、盧巖、非馬。

主辦:《中國鄉村》雜誌社

中國美文出版社

中國鄉間美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協辦:李學美術館

CCTV 《魅力故鄉》欄目組

友情支持:中國國際通用航空產業集團

國家級文化藝術人才庫

長城書法院

歡迎投稿:大賽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諮詢:中國鄉村公衆收稿微信: zxm549750302

中鄉美

中鄉美視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