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從中行說到范文程,歷史上,每一個與中原王朝對抗的少數民族政權中都轉動着一顆漢人的腦袋。

而因爲一個人的叛逃,導致朝廷最終不得不修改科舉考試製度的,當屬北宋時期的西夏國師張元。

張元(他原本不叫張元,很可能叫張三,《水滸傳》裏這種角色頗多,比如鄰村的老鄉陸謙,再比如宋江的文書張三郎)是北宋永興軍路華州華陰縣人,此人自認爲才學出衆,但是偏偏屢試不第。其實這怪不得張元,因爲北宋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讀書人地位非常高,這也就導致了,在讀書考試這方面,人才太多太多。

所以你即便成績達到了分數線,但是差額選拔,你依舊還要靠運氣,一旦被選入死亡組,即便你的分數和別人一樣,都是有可能被刷掉的。張元就很倒黴,每次進入的都是“死亡組”。

感謝張元,因爲他,大家後來纔有機會聽到一個名詞叫賜“同進士出身”。北宋嘉佑2年(1057年)在殿試環節,正式”擴招”,終於解決很多高分而不被錄取的學子的問題。而在當時,更多的士子因爲這個政策受益。

但是很顯然張元並沒有等到這個機會,因爲這個機會是他給別人創造的。張元雖然在大宋沒有太多的發展機會,但是他決定去西夏(當時還是李德明時期,還未建國,理論上還不能叫西夏)碰碰瓷。

張元到了興慶之後,既不做生意,也不去人才市場應聘。而是躲到一個小酒館裏面,天天喝酒。在小酒館裏面,他認識了一個胡姓的朋友。兩人志趣相投,便開始了學做姜太公釣魚,專等李元昊上鉤。

釣魚要的是一把好餌料,張元果然有才,他把自己名字改成了張元,把胡姓朋友的名字改成了吳昊。合起來就是元昊。果然李元昊的耳目很快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元昊。

李元昊自然是很憤怒的。因爲都是漢人懂禮節,卻有人故意犯自己的名諱。於是李元昊準備跟他們當面說法。結果話一聊開,就更震撼了。張元直接就說,你先把你的姓搞清楚。你究竟是姓拓跋呀?還是姓李啊?還是姓趙呀?這不典型一三姓家奴嗎?

李元昊聽聞此言論,相當震撼。果然有見識,我李元昊早有自立之心,然無奈未得有識之人相助。這兩個人不正是上天賜與我的嗎?即立刻委與重任,奉爲國師。

然而張元叛宋降夏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宋朝,超便把他的家人全部抓了起來。目的就是你看着辦啊,你要是真的亂來,那你就不要怪我對你家人不客氣了。

李元昊比宋朝的皇帝可愛才多了,李元昊能成事也絕對不白給。他的一個小細節就讓張元、吳昊對他死心塌地。李元昊派間諜到隨州,偷偷救出張元的家屬到興慶與他共聚。從此,張元再無後顧之憂,一心輔佐李元昊。

西夏天授禮法延祚4年(1041年)好水川之戰,讓宋朝損兵折將,損失慘重,整個西線的邊防驚若寒蟬。導致了夏竦和韓琦兵敗被問責。但是同時因爲一首詩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也讓北宋重新認識了張元這個人,但此時,北宋朝廷已經拿他無可奈何了。

好水川一戰之後,張元當即有又鼓動李元昊攻取渭州,進軍關中,接連取得了定川寨之戰的勝利。然而夏軍深入到渭州境內之後,被遭到宋朝原州軍隊包了餃子。畢竟西夏國力有限,自此西夏直搗關中的計劃最終破滅。

張元在西夏期間,每日鼓吹李元昊攻打北宋。以至於在李元昊後來爲了準備與大遼打“賀蘭山之戰”時,爲避免兩線受敵,便與北宋議和,即“慶曆和議”。張元竟然千方百計阻撓,阻撓未果,竟然積鬱成疾。此刻的張元已經被情緒控制了,已經在謀略上黯然失色了。甚至已經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軍師了。張元於夏天授禮法延祚7年(1044年)病逝。

張元對北宋朝廷的憤懣和這種近乎喪心病狂的這種報復模式,都是出自於對於科舉考試不公的不滿。

文末彩蛋:

在電視劇《賀蘭雪》裏面,張元是因爲愛上了李元昊的母親衛慕雙羊。李元昊因爲母親衛慕雙羊被吐蕃人搶去,生了個異父同母的弟弟斯督鐸乜,而感到恥辱,殺死衛慕雙羊之前,張元爲了救衛慕雙羊,想和她私奔,最終被打入死牢死掉的。當然那是藝術創作,真正的衛慕雙羊的確是被李元昊賜毒酒毒死的,但是那是爲了剷除外戚衛慕氏而爲的。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