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热线

  不得不承认,上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作为魔都,他的魔性几乎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土壤。

  即使是一片废墟场,在上海鬼斧神工,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下,都能成为一道独特出彩、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印证?

  只要你去前往上海的这些创意园区,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了!

  所以别再去景区轧闹猛了!热力发布带你走进上海好吃又好玩的小众园区!

  本期上海热线热力发布,针对上海热门产业园区进行了大调查,发布了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热力榜单。

  恭喜以下产业园区上榜!

  下面我们就一一为大家介绍上榜的这些园区,带你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前世今生,发现他们不为人知的美丽!

  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

  ★ 最节俭的产业园区

  将废材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前世今生

  红坊的前身——上海钢铁十厂厂址,在此之前是一个被认为没有保护价值,准备彻底拆除作商业开发的老厂区。

  现在,在政府、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却成为集雕塑艺术中心、创意产业园于一身的上海城市新名片。

  园区特色

  由于前身是上钢十厂,所以改造的创意偏向工业风。园区里有尊高高的牛气冲天雕塑,据说使用的材质都是从工厂拆下来的废机器再利用。

  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塑,无声的彰显着园区的个性。注入新鲜时尚的血液,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上海的历史,工业文明的历史,不但被记忆,而且在这里被重新诠释。

  ( 红砖制成的“砖奔”)

  01

  ●废弃材料再利用

  红坊创意产业园中随意摆放着的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塑,都是利用原有厂房中的废弃机械或者是砖瓦等制作而成,尤其是插片制作而成的跑车与完全以红砖制成的“砖奔”,这种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既彰显了园区的工业风格,又为园区注入了新鲜时尚的血液,从而使得园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02

  ●艺术红坊

  “红坊”不但出色完成了改建工作,还成功地对其进行了运作,以数次极具分量的雕塑大展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又一个艺术重镇的地位。作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这里举办过的展览不计其数。很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大展都在举办。

  有了庞大的日常上班族和慕名前来的观展客,红坊的餐厅、酒吧、咖啡馆、时尚艺术商店就不愁客源了,所以,这里也顺其自然发展成一个露天Mall。

  在闹中取静的红坊创意园看各种艺术展,坐一坐发发呆,喝杯咖啡聊聊天,或是拍摄人像,都是不可多得的文艺好去处。

  德必运动loft创意基地

  ★走进去就停不下来的地方

  让每个细胞都跳动起来

  前世今生

  德必运动LOFT位于虹口区花园路128号,2008年的这里还是一片旧厂房,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七十年代建筑红砖青瓦和21幢高低相间的房子,有种独立社区的感觉,最酷的是1920年的浙江同乡会石库门也“隐藏”于此。

  运动LOFT创意基地建筑面积40000平米,是中国首个配置综合运动设施的创意园区。园区原址为上世纪二十年代浙江同乡会石库门建筑,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为上海电焊机厂,园区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涵盖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特色厂房建筑,堪称中国当代厂房建筑博物馆。

  这里聚集了一批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如品欢相声、童石网络科技、渡凡文化等,中国最大的体育网站虎扑网也在这里诞生。

  园区特色

  运动Loft创意办公基地是国内第一家以"运动办公,健康工作"为核心定位的创意园区,由上海德必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斥资5800万元打造。它以随处可见的运动设施,为崇尚运动、自由、活力、创意的广大客户提供一个全新的健康生态办公空间,开创了创意办公的新纪元。

  主干运动跑道设计,带给你不断奔跑的冲动;墙体攀岩墙,闲暇之余体验不断高攀的艰难与渴望。

  运动基因哪家强,六街区说不服!左边是全区荷尔蒙的高发地,篮球的砰砰声不绝于耳,右边原为1950年全中国最早的电焊机厂,红色砖墙与水泥地面铺就的的几幢老厂房,在运动LOFT成立之初,便成为了白领们非常喜爱的羽毛球场。

  对街的墙体设计也颇有特色,一堵红色攀岩墙,闲暇之余小试一把,体验不断高攀的艰难与渴望。

  除了这些,舞蹈房、密室逃脱、桌球、泡泡足球等一应俱全,运动LOFT成为了一个综合运动文化中心。在办公室里来一场运动会,应该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八号桥

  ★歇山式屋顶下

  从粗糙斑驳的木纹中找百年时光留下的痕迹

  前世今生

  在上海滩有着这么一栋建筑,屋顶为歇山形式,地板和立柱裸露着粗糙的木纹,墙面上陈年的白灰遮不住砖缝的裂痕,尽显古朴与沧桑。

  它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始建于1908年,原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后为民国上海滩青帮头号人物、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

  解放后,这批仓库为国家所接收,几经岁月转换,数量亦大量减少,逐渐成为上海仅存的凋零记忆。

  歇山式屋顶下,仓库内的木质地板和立柱裸露出内里粗糙斑驳的木纹,这是百年时光留下的痕迹。

  墙面上陈年的白灰已经遮不住砖缝之间的裂痕;楼梯拐角处、黑铁库门入口处和仓库内部的墙壁上,建筑内到处都有各种颜色的警示标语,提醒着后来的人们这曾经是一个多么繁忙的仓库,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在这里曾经存放过多少重要的物资,从哪里运来又悄悄运往哪里。

  置身于八号桥艺术空间的展厅,不由令人生出许多感慨。

  如今,八号桥位于上海建国中路8~10号,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这里曾是旧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后,这里成为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所在地。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原企业重组,留下了这七栋旧厂房。

  2003年下半年,在市经委和卢湾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华轻投资有限公司、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旧厂房实施开发、改建、招商、管理,历时一年,把凝聚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

  从巨鹿路681号——刘吉生夫妇的爱神花园别墅到南苏州路1247号——杜月笙的老粮仓,八号桥艺术空间一直坚持自己对艺术空间的审美和要求。

  园区特色

  作为上海城市更新和沿江沿河开发的重点区域,八号桥基于其建筑、环境、人文、历史,集合“文、艺、仓、河、桥”等元素,定位为领先的生态型文化艺术综合体,以八号桥艺术空间为主打,提供文化艺术相关“配套服务”,还原这拥有百年历史的仓库建筑,为这栋老仓库重新寻回其昔日价值。

  8号桥之所以命名为“桥”是有特别意义的。

  它坐落于建国中路8号,而且广东话里的"8"、"发"谐音,取意吉祥;同时,在功能上,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方便相互走动;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意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

  如今,8号桥已经成为了建筑、家居、艺术、广告、软件、电影、出版、时装设计等新兴产业的汇聚中心,吸引诸多中外创意设计机构以外,还有一些日本料理、酒吧、咖啡厅的餐饮机构和美发、纤体、保健等的时候机构。

  园区内已先后有法国文化周、澳大利亚旅游节、上海国际时装文化节、顶级汽车推介会和超级模特大赛等数十个重大活动举行。让我们感受历史风华与不朽精神,成为上海源源不绝的故事开端,更为明日上海的骄傲。

  老码头

  ★深藏上海滩大亨故事

  尽显老上海经典石库门文化

  前世今生

  "老码头"是原来的十六铺,有着最上海的传奇。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看黄浦江江水滔滔,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

  如今,老码头将更好地融合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文化 、商业与风尚,呈现给世人别具一格的海派风情。

  临江弄堂和老式石库门是海派建筑的经典,老码头创意园区极大的保留了这些建筑的特色,并加以改造,使得古老的建筑格局中展现着现代感。透明的大型玻璃和钢结构与红色的砖墙相互辉映,通透的视野带给在此的工作者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景观。

  老码头以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了最富上海韵味的“石库门”建筑特点。

  砖石结构的十六铺建筑是海派建筑的经典之作,老码头的部分建筑是继承了老建筑筋骨的经典石库门风格建筑,其余部分则是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全新建筑。

  园区特色

  老码头创意园将文化艺术注入现代商业、休闲产业,以商业、休闲产业的特色化和国际化,演绎上海时尚休闲、购物的新标杆。

  园区的广场区域主要由餐吧和咖啡等休闲场所组成,中间有一个极大的喷水池,平日作为观赏,有活动时可作为水上T台,是老码头创意园中最具亮点的所在。

  老码头一期占地25000㎡,项目分两块区域。广场部分网罗了风味纯正的各国美食,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特色酒吧,无论是美味大餐还是午后小食都可在这里得到满足。

  广场中心建造的景观水池,商业活动时摇身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可谓一大亮点。

  创意园区部分导入的则是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各种个性鲜明的创意零售令人流连忘返。老码头的老建筑不仅传承了老上海的经典石库门文化,还兼具高层高、大空间的建筑特色,为时尚设计师留下了足够的创意空间。

  尚街Loft

  ★力争火车头

  每栋建筑都拥有自己的性格

  前世今生

  (1994年 上海三枪集团)

  它的前身是上海八十年代初三枪老厂房工业性建筑,经设计师的重新打造,演绎初全新的创意时尚生活园区。

  上世纪80年代初,“三枪人”在这座工业建筑空间里成功地书写了“做强主品牌,运作多品牌,构筑金字塔”的辉煌历史。随着三枪品牌的不断扩大,现在的三枪工厂已经转移到了浦东开发区,而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这座建筑面积达41217平方米的时尚园区,就是由当时的“三枪”老厂房改造而成。

  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区坐落于徐汇区嘉善路508号,东临嘉善路,南近肇嘉浜路,西近襄阳南路,北临建国西路,占地面积 11617平方米,建筑面积 41217 平方米。

  “尚街”是指时髦而优雅的时尚街道,“Loft”是宽敞而开放的空间,繁华与宁静在这里交织组合,形成了独特的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

  火车头象征着三枪企业永远成为行业的龙头,在老厂房改造时保留它,寓意着尚街Loft能成为上海纺织旗下创意产业园区中的火车头。

  园区特色

  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徐家汇商圈约1.5公里,距淮海路商圈约2公里,距新天地约1公里,同时又处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园区相临多栋密集型高档住宅,并深具城市文化底蕴。

  园区定位以服饰、办公、休闲三种业态为主的综合性园区,商业面积占60%,办公面积占40% 。

  尚街LOFT所处的区域留有大量法租界时期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在上世纪30年代末盛行的欧洲复古主义影响下,其建筑风貌无论在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节上都显得简约大方,给人留下清新的现代感。

  由于历史积淀,这里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人文场所,为这座建筑带来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对于老建筑的改造,尚街的设计师显然有自己的看法,"这座建筑好似一本书,每一个过客都留下了自己的文句。我们不能抹煞过去的章节,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过去。

  "尚街LOFT对旧厂房进行了针对于高端时尚行业的再创造,采用了"对话"的策略,令每栋建筑都拥有自己的性格。占地最大的一号楼和雅致的二号楼之间由一条彩色玻璃廊道相连,这个被誉为"时尚魔方"的公共休息区域,可塑性很强,只要稍作布局调整,便可应对各种派对活动。

  在这里你能找到SPA馆、餐饮店、画廊、书吧、展览、BAR、服饰店……这里有别于其他的商场服饰,"尚街LOFT服饰店"是以个性、新锐设计师的流行服饰为核心,极具设计感及创意的橱窗、服饰、家居用品,足以惊艳你的视觉、留住你的脚步。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

  前世今生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原为国棉十七厂是隶属于上海纺织集团的重要纺织机构,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杨树浦路,紧邻黄埔江的北岸,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的大型国企。

  工厂搬迁后,原厂留下了一批20世纪1912—1935年兴建的重要历史建筑,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国棉十七厂的发展与变迁,也记录了一些特定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有些建筑作为上海市级三类及四类历史保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积极向应上海市政府“退二进三”的政策,是原厂区基地的新时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上海纺织集团决心,对国棉十七厂旧址进行改造。

  由于该厂区面积广阔历史悠久,该文化展示中心不仅要考虑其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也要考虑和旧厂区的的联系和呼应。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项目,由曾设计上海大剧院的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机构担任概念设计。

  该项目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以"科技与时尚"为发展理念、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号召和对接世博会的要求。

  为契合市政府将上海打造成继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和日本东京全球五大"国际时尚之都"之后的"第六时尚之都"的目标诉求,经与各方面专家沟通和市场调研,决定利用原十七棉厂房基地,将其打造成与国际时尚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

  园区特色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外墙为清水红砖,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既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老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年轮,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又融入了当代时尚的审美元素。

  建成后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将同时具备时尚多功能秀场、时尚接待会所、时尚创意办公、时尚精品仓、时尚公寓酒店和时尚餐饮娱乐等六大功能区域。

  其中,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秀场可同时容纳800名观众观看时装秀,秀场后台可同时供300名模特、工作人员化妆候场,规模居亚洲之最。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将是上海乃至全国设施最完备、配套最齐全的专业秀场,也是世界顶级品牌发布的首选地,将成为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的主场;世界五大“时尚之都”的代表机构将来此入驻。

  它将成为人们接触时尚、了解时尚、感受与体验时尚的新天地。

  这里不仅被定为成以时尚为核心立意,集创意、文化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跨界融合国际名品和各界休闲娱乐业态,引导时尚潮流,以建筑形态与人文环境促进文化交流,力在将平台打造成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时尚元素最为丰富、以纺织概念为主的时尚创意园区,并将成为杨浦区东外滩的又一时尚地标,与虹口区北外滩交相辉映,演绎繁华与璀璨。

  四行仓库产业园区

  ★最表里不一的仓库

  外表“依旧”,内心超酷

  前世今生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的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地址为光复路1号。

  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创建于1931年,它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

  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楼,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它在当在二层砖木结构建筑中宛如一座坚固的城堡,矗立在西藏北路桥堍的要冲地区。

  1937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抗击,四行仓库因此而名扬四海,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抗战胜地,并成为了爱国主义的象征。

  1985年9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该处勒石纪念,文曰:“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并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加以保护。

  这栋上海苏州河畔的历史建筑建于1931年,出自国际饭店的设计师邬达克之手,共有七层,是当时西藏路桥周边最高的建筑。

  四行仓库是淞沪会战旧址,历史意义非同寻常,是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教育基地。战争中创痕累累的楼体于2014年重建,修旧如旧,并在山墙下新建了广场和群雕。

  苏州河北岸,有一幢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四行仓库,外表沧桑,历史厚重。

  但推开同样厚重的黑色大铁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白色的天花板向前延伸,黑色的楼梯,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结构,简洁明快的线条……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

  园区特色

  如今的四行仓库外表依旧,然而仓库里,现代与历史在撞击、交融,新兴产业与古老建筑在交流、对话……

  1999年留美回国的建筑师刘继东,最先把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在这里,并最终在市经委、闸北区政府等各界的支持下,把这里改造成为“创意仓库”。

  秉承“整旧如旧”的原则,创意仓库的改造保留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印记,延续了历史给与它应有的价值。

  仓库内整体分为办公区,休闲区,中央移动展示厅三大部分。

  固有的铁门、水泥柱、布幔、麻绳、石头等元素,将一个一个区域分开又重叠、重叠又分开, 在这座老房子里创建了全新的载体。

  漫步于四行仓库,浓厚的历史气息萦绕于怀,令人身心震撼,入口处锈迹斑驳的铁门,满目疮痍的建筑是历史留下的最真实的警醒。

  假期不用再忙着去景区人挤人啦!

  这些少众、好吃又好玩的上海创意园区

  还等着你去宠幸呢!

  你还有哪些好地方要推荐?

  赶紧留言告诉热线君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