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熱線

  不得不承認,上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作爲魔都,他的魔性幾乎滲透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塊土壤。

  即使是一片廢墟場,在上海鬼斧神工,化腐朽爲神奇的操作下,都能成爲一道獨特出彩、亮麗的風景線。

  如何印證?

  只要你去前往上海的這些創意園區,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了!

  所以別再去景區軋鬧猛了!熱力發佈帶你走進上海好喫又好玩的小衆園區!

  本期上海熱線熱力發佈,針對上海熱門產業園區進行了大調查,發佈了上海創意產業園區熱力榜單。

  恭喜以下產業園區上榜!

  下面我們就一一爲大家介紹上榜的這些園區,帶你走進他們,瞭解他們的前世今生,發現他們不爲人知的美麗!

  上海紅坊創意產業園

  ★ 最節儉的產業園區

  將廢材利用發揮到了極致

  前世今生

  紅坊的前身——上海鋼鐵十廠廠址,在此之前是一個被認爲沒有保護價值,準備徹底拆除作商業開發的老廠區。

  現在,在政府、開發商、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卻成爲集雕塑藝術中心、創意產業園於一身的上海城市新名片。

  園區特色

  由於前身是上鋼十廠,所以改造的創意偏向工業風。園區裏有尊高高的牛氣沖天雕塑,據說使用的材質都是從工廠拆下來的廢機器再利用。

  各種造型獨特的雕塑,無聲的彰顯着園區的個性。注入新鮮時尚的血液,這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上海的歷史,工業文明的歷史,不但被記憶,而且在這裏被重新詮釋。

  ( 紅磚製成的“磚奔”)

  01

  ●廢棄材料再利用

  紅坊創意產業園中隨意擺放着的各種造型獨特的雕塑,都是利用原有廠房中的廢棄機械或者是磚瓦等製作而成,尤其是插片製作而成的跑車與完全以紅磚製成的“磚奔”,這種工業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碰撞,既彰顯了園區的工業風格,又爲園區注入了新鮮時尚的血液,從而使得園區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02

  ●藝術紅坊

  “紅坊”不但出色完成了改建工作,還成功地對其進行了運作,以數次極具分量的雕塑大展奠定了其作爲中國又一個藝術重鎮的地位。作爲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這裏舉辦過的展覽不計其數。很多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藝術大展都在舉辦。

  有了龐大的日常上班族和慕名前來的觀展客,紅坊的餐廳、酒吧、咖啡館、時尚藝術商店就不愁客源了,所以,這裏也順其自然發展成一個露天Mall。

  在鬧中取靜的紅坊創意園看各種藝術展,坐一坐發發呆,喝杯咖啡聊聊天,或是拍攝人像,都是不可多得的文藝好去處。

  德必運動loft創意基地

  ★走進去就停不下來的地方

  讓每個細胞都跳動起來

  前世今生

  德必運動LOFT位於虹口區花園路128號,2008年的這裏還是一片舊廠房,老工業建築的鋼筋鐵骨,七十年代建築紅磚青瓦和21幢高低相間的房子,有種獨立社區的感覺,最酷的是1920年的浙江同鄉會石庫門也“隱藏”於此。

  運動LOFT創意基地建築面積40000平米,是中國首個配置綜合運動設施的創意園區。園區原址爲上世紀二十年代浙江同鄉會石庫門建築,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爲上海電焊機廠,園區見證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衰,涵蓋上世紀七十到九十年代的特色廠房建築,堪稱中國當代廠房建築博物館。

  這裏聚集了一批極具生命力的文化創意企業,如品歡相聲、童石網絡科技、渡凡文化等,中國最大的體育網站虎撲網也在這裏誕生。

  園區特色

  運動Loft創意辦公基地是國內第一家以"運動辦公,健康工作"爲核心定位的創意園區,由上海德必房地產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斥資5800萬元打造。它以隨處可見的運動設施,爲崇尚運動、自由、活力、創意的廣大客戶提供一個全新的健康生態辦公空間,開創了創意辦公的新紀元。

  主幹運動跑道設計,帶給你不斷奔跑的衝動;牆體攀巖牆,閒暇之餘體驗不斷高攀的艱難與渴望。

  運動基因哪家強,六街區說不服!左邊是全區荷爾蒙的高發地,籃球的砰砰聲不絕於耳,右邊原爲1950年全中國最早的電焊機廠,紅色磚牆與水泥地面鋪就的的幾幢老廠房,在運動LOFT成立之初,便成爲了白領們非常喜愛的羽毛球場。

  對街的牆體設計也頗有特色,一堵紅色攀巖牆,閒暇之餘小試一把,體驗不斷高攀的艱難與渴望。

  除了這些,舞蹈房、密室逃脫、桌球、泡泡足球等一應俱全,運動LOFT成爲了一個綜合運動文化中心。在辦公室裏來一場運動會,應該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八號橋

  ★歇山式屋頂下

  從粗糙斑駁的木紋中找百年時光留下的痕跡

  前世今生

  在上海灘有着這麼一棟建築,屋頂爲歇山形式,地板和立柱裸露着粗糙的木紋,牆面上陳年的白灰遮不住磚縫的裂痕,盡顯古樸與滄桑。

  它有着一百多年曆史,始建於1908年,原爲“中國通商銀行第二倉庫”,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也是上海最早開設的華資銀行;後爲民國上海灘青幫頭號人物、大亨杜月笙的私家倉庫。

  解放後,這批倉庫爲國家所接收,幾經歲月轉換,數量亦大量減少,逐漸成爲上海僅存的凋零記憶。

  歇山式屋頂下,倉庫內的木質地板和立柱裸露出內裏粗糙斑駁的木紋,這是百年時光留下的痕跡。

  牆面上陳年的白灰已經遮不住磚縫之間的裂痕;樓梯拐角處、黑鐵庫門入口處和倉庫內部的牆壁上,建築內到處都有各種顏色的警示標語,提醒着後來的人們這曾經是一個多麼繁忙的倉庫,也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在這裏曾經存放過多少重要的物資,從哪裏運來又悄悄運往哪裏。

  置身於八號橋藝術空間的展廳,不由令人生出許多感慨。

  如今,八號橋位於上海建國中路8~10號,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

  這裏曾是舊屬法租界的一片舊廠房,解放後,這裏成爲上汽集團所屬"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所在地。

  進入新世紀後,由於原企業重組,留下了這七棟舊廠房。

  2003年下半年,在市經委和盧灣區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華輕投資有限公司、香港時尚生活策劃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工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對"上海汽車制動器公司"舊廠房實施開發、改建、招商、管理,歷時一年,把凝聚着特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的老廠房變成了吸引創意人才、激發創意靈感、集聚創意產業的新載體。

  從鉅鹿路681號——劉吉生夫婦的愛神花園別墅到南蘇州路1247號——杜月笙的老糧倉,八號橋藝術空間一直堅持自己對藝術空間的審美和要求。

  園區特色

  作爲上海城市更新和沿江沿河開發的重點區域,八號橋基於其建築、環境、人文、歷史,集合“文、藝、倉、河、橋”等元素,定位爲領先的生態型文化藝術綜合體,以八號橋藝術空間爲主打,提供文化藝術相關“配套服務”,還原這擁有百年曆史的倉庫建築,爲這棟老倉庫重新尋回其昔日價值。

  8號橋之所以命名爲“橋”是有特別意義的。

  它坐落於建國中路8號,而且廣東話裏的"8"、"發"諧音,取意吉祥;同時,在功能上,每一座辦公樓都有天橋相連,方便相互走動;內涵上,它是連接國內外各創意諮詢專業服務團隊的溝通之橋。

  如今,8號橋已經成爲了建築、家居、藝術、廣告、軟件、電影、出版、時裝設計等新興產業的匯聚中心,吸引諸多中外創意設計機構以外,還有一些日本料理、酒吧、咖啡廳的餐飲機構和美髮、纖體、保健等的時候機構。

  園區內已先後有法國文化周、澳大利亞旅遊節、上海國際時裝文化節、頂級汽車推介會和超級模特大賽等數十個重大活動舉行。讓我們感受歷史風華與不朽精神,成爲上海源源不絕的故事開端,更爲明日上海的驕傲。

  老碼頭

  ★深藏上海灘大亨故事

  盡顯老上海經典石庫門文化

  前世今生

  "老碼頭"是原來的十六鋪,有着最上海的傳奇。這裏的臨江弄堂、老式石庫門羣落流傳着上海灘大亨們的故事。閒坐屋頂的歐式露臺,看黃浦江江水滔滔,樓下曾是黃金榮、杜月笙的倉庫。

  如今,老碼頭將更好地融合上海這座城市的藝術、文化 、商業與風尚,呈現給世人別具一格的海派風情。

  臨江弄堂和老式石庫門是海派建築的經典,老碼頭創意園區極大的保留了這些建築的特色,並加以改造,使得古老的建築格局中展現着現代感。透明的大型玻璃和鋼結構與紅色的磚牆相互輝映,通透的視野帶給在此的工作者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景觀。

  老碼頭以老上海的歷史文化爲背景,保持了最富上海韻味的“石庫門”建築特點。

  磚石結構的十六鋪建築是海派建築的經典之作,老碼頭的部分建築是繼承了老建築筋骨的經典石庫門風格建築,其餘部分則是充滿現代時尚元素的全新建築。

  園區特色

  老碼頭創意園將文化藝術注入現代商業、休閒產業,以商業、休閒產業的特色化和國際化,演繹上海時尚休閒、購物的新標杆。

  園區的廣場區域主要由餐吧和咖啡等休閒場所組成,中間有一個極大的噴水池,平日作爲觀賞,有活動時可作爲水上T臺,是老碼頭創意園中最具亮點的所在。

  老碼頭一期佔地25000㎡,項目分兩塊區域。廣場部分網羅了風味純正的各國美食,彙集了風格各異的特色酒吧,無論是美味大餐還是午後小食都可在這裏得到滿足。

  廣場中心建造的景觀水池,商業活動時搖身變爲一個水上T型秀臺,可謂一大亮點。

  創意園區部分導入的則是創意產品工作坊、先鋒藝術家工作室、商務辦公等元素,各種個性鮮明的創意零售令人流連忘返。老碼頭的老建築不僅傳承了老上海的經典石庫門文化,還兼具高層高、大空間的建築特色,爲時尚設計師留下了足夠的創意空間。

  尚街Loft

  ★力爭火車頭

  每棟建築都擁有自己的性格

  前世今生

  (1994年 上海三槍集團)

  它的前身是上海八十年代初三槍老廠房工業性建築,經設計師的重新打造,演繹初全新的創意時尚生活園區。

  上世紀80年代初,“三槍人”在這座工業建築空間裏成功地書寫了“做強主品牌,運作多品牌,構築金字塔”的輝煌歷史。隨着三槍品牌的不斷擴大,現在的三槍工廠已經轉移到了浦東開發區,而尚街Loft時尚生活園,這座建築面積達41217平方米的時尚園區,就是由當時的“三槍”老廠房改造而成。

  尚街Loft時尚生活園區坐落於徐彙區嘉善路508號,東臨嘉善路,南近肇嘉浜路,西近襄陽南路,北臨建國西路,佔地面積 11617平方米,建築面積 41217 平方米。

  “尚街”是指時髦而優雅的時尚街道,“Loft”是寬敞而開放的空間,繁華與寧靜在這裏交織組合,形成了獨特的尚街Loft時尚生活園。

  火車頭象徵着三槍企業永遠成爲行業的龍頭,在老廠房改造時保留它,寓意着尚街Loft能成爲上海紡織旗下創意產業園區中的火車頭。

  園區特色

  園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距徐家彙商圈約1.5公里,距淮海路商圈約2公里,距新天地約1公里,同時又處於歷史風貌保護區,園區相臨多棟密集型高檔住宅,並深具城市文化底蘊。

  園區定位以服飾、辦公、休閒三種業態爲主的綜合性園區,商業面積佔60%,辦公面積佔40% 。

  尚街LOFT所處的區域留有大量法租界時期的住宅和公共建築,在上世紀30年代末盛行的歐洲復古主義影響下,其建築風貌無論在體型、構圖還是裝飾細節上都顯得簡約大方,給人留下清新的現代感。

  由於歷史積澱,這裏成爲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人文場所,爲這座建築帶來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對於老建築的改造,尚街的設計師顯然有自己的看法,"這座建築好似一本書,每一個過客都留下了自己的文句。我們不能抹煞過去的章節,因此我們必須尊重過去。

  "尚街LOFT對舊廠房進行了針對於高端時尚行業的再創造,採用了"對話"的策略,令每棟建築都擁有自己的性格。佔地最大的一號樓和雅緻的二號樓之間由一條彩色玻璃廊道相連,這個被譽爲"時尚魔方"的公共休息區域,可塑性很強,只要稍作佈局調整,便可應對各種派對活動。

  在這裏你能找到SPA館、餐飲店、畫廊、書吧、展覽、BAR、服飾店……這裏有別於其他的商場服飾,"尚街LOFT服飾店"是以個性、新銳設計師的流行服飾爲核心,極具設計感及創意的櫥窗、服飾、家居用品,足以驚豔你的視覺、留住你的腳步。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亞洲規模最大的時尚中心

  前世今生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原爲國棉十七廠是隸屬於上海紡織集團的重要紡織機構,位於上海市楊浦區的楊樹浦路,緊鄰黃埔江的北岸,是一個具有歷史背景與文化底蘊的大型國企。

  工廠搬遷後,原廠留下了一批20世紀1912—1935年興建的重要歷史建築,這些建築不僅見證了國棉十七廠的發展與變遷,也記錄了一些特定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其中,有些建築作爲上海市級三類及四類歷史保護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爲了積極嚮應上海市政府“退二進三”的政策,是原廠區基地的新時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上海紡織集團決心,對國棉十七廠舊址進行改造。

  由於該廠區面積廣闊歷史悠久,該文化展示中心不僅要考慮其城市空間的開放性,也要考慮和舊廠區的的聯繫和呼應。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項目,由曾設計上海大劇院的法國夏邦傑建築設計機構擔任概念設計。

  該項目是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以"科技與時尚"爲發展理念、積極響應上海市政府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號召和對接世博會的要求。

  爲契合市政府將上海打造成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意大利米蘭和日本東京全球五大"國際時尚之都"之後的"第六時尚之都"的目標訴求,經與各方面專家溝通和市場調研,決定利用原十七棉廠房基地,將其打造成與國際時尚業界互動對接的地標性載體和營運承載基地。

  園區特色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外牆爲清水紅磚,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既保留了上世紀20年代老上海工業文明的歷史年輪,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又融入了當代時尚的審美元素。

  建成後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將同時具備時尚多功能秀場、時尚接待會所、時尚創意辦公、時尚精品倉、時尚公寓酒店和時尚餐飲娛樂等六大功能區域。

  其中,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秀場可同時容納800名觀衆觀看時裝秀,秀場後臺可同時供300名模特、工作人員化妝候場,規模居亞洲之最。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將是上海乃至全國設施最完備、配套最齊全的專業秀場,也是世界頂級品牌發佈的首選地,將成爲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海時裝週的主場;世界五大“時尚之都”的代表機構將來此入駐。

  它將成爲人們接觸時尚、瞭解時尚、感受與體驗時尚的新天地。

  這裏不僅被定爲成以時尚爲核心立意,集創意、文化及現代服務經濟於一體,跨界融合國際名品和各界休閒娛樂業態,引導時尚潮流,以建築形態與人文環境促進文化交流,力在將平臺打造成遠東地區規模最大、時尚元素最爲豐富、以紡織概念爲主的時尚創意園區,並將成爲楊浦區東外灘的又一時尚地標,與虹口區北外灘交相輝映,演繹繁華與璀璨。

  四行倉庫產業園區

  ★最表裏不一的倉庫

  外表“依舊”,內心超酷

  前世今生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的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的西北角,地址爲光復路1號。

  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創建於1931年,它原是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所以稱爲"四行"。

  它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樓,佔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它在當在二層磚木結構建築中宛如一座堅固的城堡,矗立在西藏北路橋堍的要衝地區。

  1937年8月,著名愛國將領謝晉元帶領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侵華日軍進行殊死抗擊,四行倉庫因此而名揚四海,成爲“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抗戰勝地,併成爲了愛國主義的象徵。

  1985年9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該處勒石紀念,文曰:“八百壯士四行倉庫抗日紀念地”,並被列爲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加以保護。

  這棟上海蘇州河畔的歷史建築建於1931年,出自國際飯店的設計師鄔達克之手,共有七層,是當時西藏路橋周邊最高的建築。

  四行倉庫是淞滬會戰舊址,歷史意義非同尋常,是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教育基地。戰爭中創痕累累的樓體於2014年重建,修舊如舊,並在山牆下新建了廣場和羣雕。

  蘇州河北岸,有一幢20世紀20年代修建的四行倉庫,外表滄桑,歷史厚重。

  但推開同樣厚重的黑色大鐵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現代藝術空間:灰色的水泥圓柱整齊矗立,白色的天花板向前延伸,黑色的樓梯,縱橫的鋼索,錯落的空間結構,簡潔明快的線條……這座有80多年曆史的倉庫,迎來了它的新生———創意倉庫。

  園區特色

  如今的四行倉庫外表依舊,然而倉庫裏,現代與歷史在撞擊、交融,新興產業與古老建築在交流、對話……

  1999年留美回國的建築師劉繼東,最先把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開在這裏,並最終在市經委、閘北區政府等各界的支持下,把這裏改造成爲“創意倉庫”。

  秉承“整舊如舊”的原則,創意倉庫的改造保留了工業革命時期的印記,延續了歷史給與它應有的價值。

  倉庫內整體分爲辦公區,休閒區,中央移動展示廳三大部分。

  固有的鐵門、水泥柱、布幔、麻繩、石頭等元素,將一個一個區域分開又重疊、重疊又分開, 在這座老房子裏創建了全新的載體。

  漫步於四行倉庫,濃厚的歷史氣息縈繞於懷,令人身心震撼,入口處鏽跡斑駁的鐵門,滿目瘡痍的建築是歷史留下的最真實的警醒。

  假期不用再忙着去景區人擠人啦!

  這些少衆、好喫又好玩的上海創意園區

  還等着你去寵幸呢!

  你還有哪些好地方要推薦?

  趕緊留言告訴熱線君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