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現老廈門!這幾條路線,帶你走進一個充滿歷史韻味的廈門!

去到一個城市旅遊

可以多到當地

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走走

在廈門

有很多值得一去的老城區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dvdf

廈門有不少老房子,什麼年代的都有,基本上輪渡廈大這塊的是建國後一點的,保存比較好的就是曾厝垵何厝那些祖祠和鼓浪嶼了。

鼓浪嶼號稱萬國博物館,就是因爲鼓浪嶼有很多其他國家特色的半殖民時期的建築。

行走老廈門——最佳路線

線路一

中山路→鎮邦路→橫竹路→大同路→開元路→開禾路→八市

以中山路爲起點(中山路本身沒什麼好逛,但卻是比較好找的起點)以北的這一小塊區域,還存在着沒有被大拆大修過的老騎樓建築。廈門第一大海鮮市場——八市,是廈門還存在的最大的露天傳統市場。

線路二

中山路→公園南路→公園西路→華新路→百家村

中山路走到盡頭便到了中山公園附近,中山公園沒有什麼特色,但四周的路卻十分清幽,一羣老別墅坐落於華新路這帶,有着和鼓浪嶼一樣婉轉曲折的小路但卻無鼓浪嶼的喧囂,是個避開大量遊客的清淨所在。適合來過多次,喜歡清淨慢遊的自助遊遊客。

線路三

中山路→思明南路→鴻山公園(鴻山寺)→頂澳仔→南華路→沙坡尾→南普陀→廈大→情人湖(廈大水庫)→凌雲隧道

這一區域比較大些,這帶除了南普陀和廈大,其餘地方人比較少。鴻山公園可爬山,這山不高,幾分鐘便可登頂,幾乎看不到遊客,所以很清淨。

帶你走街串巷,尋找老廈門

想要體驗原滋原味的老廈門味道,不是去鼓浪嶼,不是去曾厝垵,而是去這些人跡罕至的小巷。

在老巷深處轉悠的時候,看着寫滿歷史的滄桑老屋,一條條走了不知多少代人的磨的發亮的石板路,那些依然在這裏生活的老人們,佝僂着衰老的身軀,躋身在狹窄陰暗的老宅裏,老宅裏,供着神,點着香,延續着以往出海打魚的習慣,祈求風平浪靜魚獲豐收。

走街闖巷1——老廈港

老廈港片區在廈門島的東南邊。和之前走過的中華老片區一樣,這裏的老巷老街裏,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廈門民居的味道,走進老巷子,從那些老巷子的名稱,看老街的模樣,彷彿就能融進老巷的氣場裏,似乎可以從中看見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先民們的生活故事。

【交通貼士】

乘坐1路; 15路; 20路; 21路; 22路; 29路; 45路; 48路; 86路; 96路; 112路高峯; 122路; 659路; 841路; 857路; 950路; 959路; l1路,到博物館站下車。

走街闖巷2——大埔頭

順着迷宮一般的小巷進去,走走停停,曲裏拐彎,老巷裏抬頭電線縱橫,牆頭屋頂雜草滋生,巷子裏卻乾淨利落。

小巷人家擁擠狹小靜謐深幽,有的甚至小到就像格子屋,甚至的甚至,是在小小的屋頂又搭出個更小的閣樓,一樣掛滿衣物的住着。因爲狹窄,所以多是陽光不易到達的地方。這裏,就是老廈門漁港的發源地。

大埔頭,還有中埔頭、小埔頭,原住民們依山而居。

【交通貼士】

位於思明區大學路,靠近廈門理工學院分校,靠近海邊。課程乘坐公交到廈門兒女美術館站下車。

走街闖巷3——尋常人家

敞開着門的小院,牆上掛着一串被遺忘了風乾的糉子,巷子裏獨自玩耍的小男孩,逼仄的窄巷裏,推窗伸手可及別人家,巷道邊擺放的舊藤椅,被坐的油光發亮,幾經包紮,還捨不得丟,街角的小店,擠滿的放假了無處可去的小夥伴們,縱橫交錯的電線,是老巷子裏最常見的景象。

流瀉過屋檐的陽光,幽暗的小巷,透着最純粹的生活氣息, 倚坐門旁的老人,獨自守護時光,是老廈門最沉重的記憶。

【交通貼士】

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中埔頭,小埔頭,生活氣息濃厚,有興趣可前去遊玩。

走街闖巷4——配料館巷

小巷深深,配料館巷,這配的啥料呢?難不成古早人就有暗黑料理了?不急,詳解見後面。現在的老街巷裏,很多人家都搬出去住新樓房了,除了一部分老人不願離開,最多的就是租住在這的外來打工者,現在官方稱“新廈門人”。看看掛牆上的污漬斑斑的衣服,靠牆停放的電動車,似乎隨時就要出去幹活了。

如此一個充滿趣味的巷子名,卻揹負着厚重的歷史塵埃,埋藏不爲人知的過往,這也是巷子的魅力所在。

【貼士】

配料館巷靠近小埔頭,兩條緊挨着的小巷,如果前往,可一定不能錯過。

//////////

這些具有文化底蘊的老城區

可以帶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廈門

下次一起去走走吧

內容源自廈門旅遊集散服務中心、TIM生命過客、廈門民宿、網絡

What!這些你還沒看過?

恭喜!廈門強勢躋身全球二線城市

廈門又上央視!一幀一景美爆了

廈門史上最大菊花展…美到極致

攝影大賽|賞廈門最美東方園林

邀您打卡廈門最文藝的聖地

快戳“閱讀原文”,看錯過了什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