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門辦事,在北京地鐵西直門換乘,發現在C口處貼了一個大大的標識牌,一個90度都可以看到的大面積標識,一個大大的C字覆蓋了90的轉角,不同的角度,都能輕鬆知曉C口往哪裏走,指示作用真是太強大了。

第二天仍在西直門地鐵站換乘,又在D口看到類似的指示牌,而且在出口指示牌上,標示西直門地鐵站附近街區導向圖,圖例很大,一目瞭然,附近一些重要的街道、公司和公交車都單獨拎出來。關鍵是不像以往那樣放得高高的,要仰着頭、脖子看酸了仍然沒有搞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



這樣醒目的指示牌實在是太醒目太實用太有必要了,內心直叫好。我在其他站點還沒有發現有,看樣子是要從西直門站作爲試點,以後要在全北京的地鐵站推廣。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都知道,西直門地鐵站是1984年開通的,作爲北京第二條正式運營的地鐵線,是北京當前地鐵三個三線換乘的車站之一,是比較繁忙的地鐵站,單日換乘客流達到49萬人次。

因爲是三線交匯的地鐵,出口分佈三層,光是E口就有三個,沒有經常在這個地鐵站換乘的人,保準會走迷宮般迷茫一下子,單是找指示牌就要花一點時間。

但換了目前這樣標識後,一眼可見,按示即走,看圖找街區、公交也容易,至少可以節約一秒鐘時間。別看這一秒時間不足爲道,要是你在地鐵站轉半天出不來,心緒壞了,後面的壞事有可能接二連三跟着來:打小孩、罵老婆……

還有,這個地鐵站每天那麼大的人流量進進出出,要是因爲指示不醒目,不清晰,不便捷,每個人都多花一秒,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巨大的數量,對社會就是一種資源的浪費——還有比浪費人的時間更可怕的嗎?

關鍵是人多擁擠的時候,你堵在那裏一秒,別人跟在後面也耽誤一秒;你堵二秒,別人跟在後面也耽誤二秒,還容易鬧出矛盾。

一個地鐵站的出口一旦建成了,不容易改更,但改進標識,設計醒目便捷的指示牌,可以讓其更加暢通,可以爲市民節省一秒,這一秒很少,但很珍貴。希望這樣的標識儘快鋪開,在北京所有地鐵站都裝上。

延伸閱讀:“不一樣”的西直門地鐵站

西直門地鐵站是北京最大的地鐵站之一,是2號線、4號線、13號線換乘的車站,它承載了北京城區西部各個方向的巨大交通運輸壓力。

從1984年9月2號線站點投入使用,到2002年9月13號線站點投入使用,再到2009年9月4號線站點投入使用,經過長達25年的時間形成了今天人們出行時的西直門地鐵站。由於各條地鐵線路建設時間不同,建設條件也不同,今天的西直門地鐵站站內相對其他車站要複雜一些,有乘客形容在西直門地鐵站換乘地鐵線路堪比“在城市下面翻山越嶺”。在這種情況下,地鐵站更需要好的出口指示。

從1982年至今,西直門地鐵站人流量變化巨大。西直門車站,單日平均換乘客流達到49萬,爲北京市最“繁忙”的地鐵站。有研究認爲,當車站內或地鐵車廂內乘客佔用面積僅爲0.3~0.65平方米/人時,乘客會感覺非常不舒服。在無法擴大地鐵站容量的情況下,讓乘客儘快走出車站回到地面是有效緩解擁擠的方法,也能有效減輕車站負荷。因此,清晰、辨識度高的指示標識就非常重要了。

西直門是區域性的中心,西直門地鐵站周邊擁有極其多元化的城市地理生態,在北京各大地鐵站中獨樹一幟。有西環廣場凱德mall購物中心(商業綜合)、北京北站(出行)、大型立交橋(交通)、北京交通大學(教育)、北大人民醫院(醫療)、國二招賓館(住宿)、北京展覽館(會展),以及密集的居民區,構成了立體的城市生產-生活綜合圈,在西直門站乘降的旅客出行目的差異極大,因此,對地鐵站進出站的標識設置要求會更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