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较长,建议耐心看完,会有意外收获。在你的大脑里面,还记得哪些网红?

最近被广泛报道的李子柒、薇娅、李佳琪、PDD,还有再早一点的PAPI酱、莉哥、冯提莫。真实的网红数量可能你已经数不清楚了。

你还在认为“网红”只是一个贬义词,或者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的网络现象?那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正在主导着一次经济模式的改变。这场变化,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网红冯提莫网红的变迁

网红的鼻祖可能还要推到2005年左右,第一个依靠视频网站火爆的“后舍男孩”,靠着搞笑的表情,模仿唱歌的嘴型,在网络上爆红。

那个时候还只是单纯的娱乐性质,并没有很多的商业目的。最早一批的视频网站,以个人制作,上传的作品为主。

但是由于网速的限制,PC端的制约。所以土豆、优酷这样的视频网站,没有找到一个好盈利的方式,所以慢慢偏向到以版权为主的视频销售模式。

网红鼻祖,后舍男孩

真正开始集中产出网红,是从微博的流行开始。

微博最早模仿的美国网站Twitter,构建一种粉丝关系的社交网络。为了让微博更加快速的成长,当时签约了很多的明星,在微博上面产出内容。

那个年代的主要曝光形式,还是依靠电视和期刊杂志,社交网络处于一种被动依赖的局面。

不过随着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不少人意识到潜在的商业机会。

PAPI酱就是从微博开始走红的,当时还获得了罗振宇和真格基金的1200万元投资,并且在广告拍卖会上,被天猫卖家丽人丽妆以2200万的价格拍下,被称为“自媒体第一拍”,自媒体的商业价值第一次走到了大众的眼前。

微博网红PAPI酱

随后的几年里面,出现了一大批的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直播网红、短视频网红也相继产出。直播网红最有代表的就是冯提莫和莉哥,短视频网红就更多了,每隔一个月就会出现一批网红。

到了这个阶段,媒体曝光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期刊杂志彻底消失在大众的生活中,电视台已经从输出方变成了内容制造方。

自媒体的曝光开始成为主流方式,占据着大众主要的“焦点”时间。

普通人成为一个有粉丝的“公众人物”再也不需要通过电视台的输出了,自己在家里拍几个视频,就有可能火遍全网,一大批明星也从流量的主导方变成了依赖方。

抖音开始批量生产网红自媒体从“娱乐输出”变成了价值内容输出

罗振宇在解释为什么要撤资PAPI酱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们是做内容的,不是做经纪人公司的,我们要回到该我们干的事情上面来。

“网红经济”一直被大众诟病,主要原因是生命周期太短,输出的内容都是“娱乐至上”,没有给社会带来太多的实际价值。

在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后,最后仍然活跃在大众眼前的网红,都是自带价值的。李子柒输出的是中国文化,PDD输出的是竞技游戏,李佳琪、薇娅则是输出美妆的专业知识。

自媒体在制造网红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网红经济”的转变,因为那些带有专业价值的网红,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做电竞直播的PDD从网红到KOL

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基于社交关系的UGC(用户产生内容)。

资讯平台有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短视频有抖音、快手,直播平台有斗鱼、虎牙。知识平台有豆瓣、知乎、悟空问答。

现在的电商平台也开启了社交模式,跨境电商平台小红书,从出生就自带社交功能,天猫、京东也加入了直播功能,同时推出了淘小铺、京喜。

有UGC,就一定会有KOL(意见领袖),而KOL是整个平台内容的主要引导和输出方。网红再也不单纯是依靠博取“眼球”的用户,而是变成了各种细分领域下的KOL。

开始做直播的淘宝KOL主导的流量变化,正在改变整个经济形式

商业的本质就是流量,生产出再好的产品,也得依靠流量变现。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依靠着实体店铺的流量来为产品提供变现,电视的普及,又让流量多了一个出口。

互联网出现后,流量开始转向了获客成本更低的电商。做一个实体店,少则投入上十万,多则几百万。打一个电视广告,也是同样昂贵。所以电商的低成本流量,给了很多先知先觉的商家一个机会风口,成就了一大批的电商品牌。

但是随着电商的饱和,流量成本再一次升高。现在的电商平台,已经不是过去的“雨露均沾”,而是变成了向头部卖家集中。

直到自媒体平台的完善和成熟,在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之后,又成了一个新的低成本流量渠道。

自媒体平台是否给你流量,不再是看你是否有名气,而是看你产生的内容是否有价值。当能够产生优质内容的用户出现的时候,他们就成了自带流量的KOL。

这些KOL有做服装穿搭的,有做美食的,有做房产的,有做汽车的。他们在自媒体的内容输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矩阵,每个平台用户都可以各取所需。

今日头条的知名房产KOL卢俊网红主导的新零售

依靠KOL的商品销售体系,在今年完成了整合,各行各业都在自媒体平台上做不同形式的带货。

流量的边界第一次冲破了限制,它不再固定在物理位置,也不会被某一个平台完全控制,而是集中到了KOL身上。

KOL可以在全网做内容输出,只要用户认准的是这个用户IP,那么不论在哪个平台上,KOL都是有生命力和流量的。

最早洞察到这个商业先机的是欧莱雅,李佳琪的爆红就是源自于欧莱雅的“BA网红化”的新零售模式。

欧莱雅将自有专柜下,有潜力的BA挖掘出来做网红孵化,最终通过线上的自媒体完成商业销售。

被欧莱雅发掘出来的专柜BA李佳琪这个风口你看懂了吗?

商业逻辑正在变的越来越复杂,也变的越来越快,属于普通人的机会也变的越来越少。

自媒体产生的个人IP价值,可能是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机会。

下一次的变革可能将出现在5G时代的智能化,可能那个时候的门槛会变的更高。

所以,你做好准备迎接这次的经济变革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