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八旗子弟已经腐朽不堪,找不出几个能人,这也是让清朝统治者头痛的事情。宗室贵族之中文人倒是不少,可惜都是舞文弄墨,潜心研究书法绘画珍宝古玩,不是说这些就不好,但在治国方面毫无帮助。至于说武官,谁都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谁也不愿意像他们的祖宗一样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大部分人连马都不会骑了。

看看慈禧所用之人就能知道,在慈禧垂帘听政前期,还有个恭亲王奕訢可用。虽然因为她对奕訢始终防范,好歹也说明此人却是有点本事。到了慈禧晚年,实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竟然重用了奕劻。

别看奕劻也是宗室,是乾隆的曾孙子,其实他那时,家族已经破落了。奕訢过继给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开始得了个辅国将军的封号,其实穷困得很。他当时也没有什么实职,终日游手好闲,后来莫名其妙认识了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

咸丰时期,慈禧那时候要给家中写信,家人就要给慈禧回信。可是堂堂大清妃子之家,竟然连个能写信的人都没有了,可见满人那时候已经堕落成什么样子。奕訢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一手好字,因此担任了给慈禧写信的重任。一来二去,他就成为了慈禧的红人。

在慈禧的帮助下,奕劻在咸丰时期就晋封为贝勒,而到了慈禧垂帘听政后更为得势,在没有什么功劳和政绩的情况下,竟然获封郡王,并获封为御前大臣。

最大的机遇终于在光绪十年到来,此时的慈禧,因为中法战争的失败,将恭亲王奕訢等军机大臣全部罢免,史称“甲申易枢”。空缺的位置总要有人补上去,庆郡王奕劻便趁机获得了权力,担任了总理大臣。虽然他能力很平庸,没什么作为,但他却是慈禧的铁杆支持者。特别时在戊戌政变时,奕劻坚定站在慈禧的一边,为此他被封为了铁帽子王。

要说奕劻的政绩,实在是难以数出一个。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一穷二白,其实也正是干事业的好机会。哪怕是做出一点点贡献,也会青史留名。然而,庆亲王奕劻却一片空白,他留下的只有贪财的恶名。

当时,要在庆亲王手下谋得官职,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给钱到位,什么官职都好说。他与自己得儿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在整个大清官场都出了名,被人称为“庆那公司”。

比如当时的邮传部尚书出现空缺,奕劻放出风来开价三十万两,盛怀宣要买这个官职。奕劻知道他有钱,明摆着告诉他,三十万是给别人的价,他来则要六十万两。后来盛怀宣托了关系,找人说情,才只花了三十万两。

平时卖官鬻爵倒还其次,在清朝最后的日子里,就是这个贪鄙的庆亲王奕劻,接受了袁世凯的好处,据说是三百万两白银,总是去隆裕太后身边吹风,提请清帝逊位。要是乾隆得知有这样的子孙,恐怕要气得跳起来。有人统计,庆亲王总共家产折合上亿两白银,是继和珅后的第二大贪官。溥仪长大之后,也对他恨之入骨。

在1918年庆亲王去世后,他的家人像逊清朝廷请求封号,溥仪本想给他“谬”、“丑”、“幽”、“厉”等极端恶劣的谥号。然而已经是小朝廷,并没有实权,还得顾及脸面,只好上了一个“密”字,这已经是亲王之中最差的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