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錯誤育兒方法,比如給孩子剪睫毛爲了讓睫毛更長、半夜叫醒孩子餵奶把尿、孩子稍有異常就補鈣……這些行爲給不了孩子任何好處。還有一些更爲嚴重不靠譜的錯誤育兒方法,甚至會給寶寶帶來很大的傷害。以下這些不靠譜的育兒方法,你做過嗎?

刮眉能使眉毛濃黑

傳統的習俗,滿月之後都會剃胎頭剃眉毛,據說剃了以後寶寶的眉毛會又濃又密。孩子的皮膚嬌嫩,如將眉毛根部刮傷,可能會改變眉毛位置與形態如刮破皮膚導致感染而潰爛、結疤,還可能不再長眉毛了。

正確做法:新生兒的眉毛是否濃密,跟滿月的剃不剃與否,是沒有關係的。大多數孩子的肩毛要到2歲左右纔有型,父母不必着急。

捏鼻能使鼻子變挺

目前並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樑骨,可以讓鼻子變挺。孩子鼻腔黏膜嬌嫩,如果過於用力捏鼻,會損傷其鼻黏膜。

正確做法:鼻樑的高低是由遺傳因素、發育速度、早期的營養、鼻外傷其他的因素來決定的。寶寶的鼻腔粘膜是很嬌嫩,寶寶的鼻腔和我們成年人的要短,而且寶寶的鼻子沒有鼻毛,後鼻道狹窄,鼻樑骨是軟骨組織,鼻腔黏膜嬌嫩、血管豐富。要是在給寶寶捏鼻樑的時候若用力不當,這樣就很容易就會損害到寶寶的鼻子也會讓他鼻腔防禦功能降低,這樣不僅影響到他的呼吸,還會讓他染上呼吸道感染

剪睫毛使睫毛變長

睫毛的長短、濃密與否,主要與遺傳和營養有關。睫毛可起到遮擋灰塵和過強光線的作用,剪掉睫毛,孩子眼睛容易受傷。更不要說,在剪睫毛過程中發生戳傷(穿)眼球的意外了。稍微上網搜一下,你能找到大量“舊聞”:如“愛美媽給閨女剪睫毛,沒變濃密反傷角膜”“80後年輕媽媽給3歲閨女剪睫毛沒變濃密反傷角膜”等等,便是例證。

正確做法:讓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長。其次是注意用眼衛生,避免患眼表病等。因爲,破壞、影響睫毛生長的最常見原因是眼瞼和瞼結膜病。

捋耳使耳廓更圓潤

大多數嬰兒的耳朵都處於沒長開的狀態,但隨着孩子的生長發育,耳朵會越長越有型,這與遺傳有關。有些人不想讓孩子長招風耳,把孩子的耳朵向後壓,並不管用。

正確做法:平時輕輕地爲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皮膚嫩白

民間偏方說母乳可以治眼疾,就用母乳爲寶寶洗眼,而且又用舌頭舔寶寶眼睛,說是能消炎。可是紅腫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更嚴重,眼科醫生看了後原來是真菌感染。乳汁腐壞後細菌很容易從侵入皮膚,導致孩子臉上產生紅暈,甚至變成小包,繼而化膿。

正確做法:嬰兒臉部不幹燥的話不用塗抹任何東西,如果要用,要選擇嬰兒專用的潤膚霜。

拔乳牙使恆牙長齊

大多數孩子換牙的過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還有“挑馬牙”的案例:孩子口腔有白色的上皮珠,老人說要用針挑破。結果細菌從挑馬牙的地方進入體內,差點要了小孩的命。

正確做法:當乳牙沒掉,恆牙卻已經長出時,爲了以後恆牙能更整齊,可以將乳牙拔掉。新生兒齒齦邊緣的上皮珠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生後數週會自行消失。

睡硬枕讓頭型更圓

長期使用質地較硬的枕頭,容易使新生兒頭顱變形或形成大小臉。而目,真正影晌孩子頭型的因素是遺傳和睡姿,並不是枕頭。

正確做法:經常有意地爲孩子調整睡姿,但彆強行干涉,讓孩子睡個好覺比什麼度重要,所以睡得舒適最重要。

剃胎髮使頭髮更多

新生兒胎髮到了三四個月時會自然脫落,並且孩子的毛髮狀況是跟遺傳、營養狀況相關。胎毛剃不剃都一樣。

正確做法:最好不要給太小的嬰兒刮光頭,這樣很容易損傷毛囊,使頭髮出現暫時不生長的現象。

怕不消化,就一直給寶寶喫粥

不給寶寶的腸胃適應硬一點的食物,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的發展。而且由於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嚥練習,可能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麪部肌肉發育。

正確做法:給孩子添加輔食可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類讓營養更均衡,也讓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鍛鍊。

把尿比穿紙尿褲好

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着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把尿,並不能幫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還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正確做法:嬰兒可以穿紙尿褲,一歲以前不要把尿,大一點可以進行坐便訓練。

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

孩子皮膚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進而導致視神經受損,嚴重的會引發代謝性酸中毒,威脅生命安全。工業酒精的甲醇濃度爲95%以上,即使是醫用酒精或白酒擦浴,依然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

正確做法:孩子發燒應少穿蓋不要捂,可以洗溫水澡,多喝水,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還是喫退燒藥。

怕孩子着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是因爲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血壓低所導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捂得太厲害,反而使孩子煩躁,睡不安穩,還可能捂出痱子、溼疹,當心捂出捂熱綜合症。

正確做法:瞭解孩子的冷熱狀況,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溫熱但沒出汗,就是最恰當的。絕對不給寶寶開空調

絕對不給寶寶開空調

夏天氣候炎熱,兒童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度差,高溫很容易造成中暑、脫水甚至猝死。還可能刺激兒童呼吸道,引發哮喘,或導致痱子、溼疹這些皮膚炎症。同理,做月子也是可以吹空調的。

正確做法:孩子可以合理使用空調。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調濾網,可以將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6度左石,且排風口不要直接對着孩子吹。

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營養

迄今爲止,沒有仟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母乳會根據寶寶的成長情況,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

正確做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最好純母乳餵養6個月,6個月之後加輔食,至少母乳餵養至1週歲,最好至2週歲甚至更久。

餵母乳的媽媽不能喫藥

有些母乳餵養的媽媽擔心藥通過母乳進入孩子身體,病重了也不敢喫藥。

正確做法:媽媽喫藥,從乳汁中分泌的藥物,大概只有攝入量的1%-2%,所以很多藥在哺乳期是可以喫的。當然有些藥註明了哺乳期婦女禁用,最好就不要喫,具體情況遵醫囑。

奶水太稀寶寶喫不飽

我們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寶寶越喫,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一樣的“後奶”,是給寶寶解餓的。

正確做法:母乳餵養,只要媽媽奶水充足,不用擔心寶寶喫不飽。

過早添加輔食

母乳能夠在六個月以內滿足嬰兒的全部需要。提前添加輔食,不但無助於事,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腎負荷,並且破壞孩子對母乳的吸收,適得其反。

正確做法:寶主滿六個月之前只需母乳餵養,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如需添加,建議至少等到寶寶四五個月後,從添加蔬菜汁、水果汁開始逐步添加。

給孩子加鹽

認爲不喫鹽寶寶就會沒力氣,所以就往粥里加鹽,比如3個月大女嬰猝死案,後證實是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鹽,導致嬰兒因高鈉血癥死亡。涉嫌在女嬰緗緗的奶粉內4次加鹽。

正確做法:對於6-12個月的寶寶來說,鈉的適宜攝入量爲350mg/d。從天然食物和母乳中獲取的鈉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鈉的需要量,因此,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只需保證正常的飲奶量和輔食量,就不用擔心缺鈉,更不用擔心沒力氣。

給寶寶喂蜂蜜

在果汁或者水裏加點蜂蜜,給孩子喫。

正確做法:蜂蜜易受肉毒桿菌的污染,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新生兒腸道腸道很嬌嫩,蜂蜜滲透壓很高,新生兒喫蜂蜜輕則容易導致腹脹消化不良,重則導致腸缺血壞死。

堅決不給用安撫奶嘴,阻止寶寶喫手

孩子喫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一歲以內的寶寶喫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如果寶寶頻繁喫手,建議給用安撫奶嘴,因爲:

a、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爲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

b、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加難戒。

正確做法:建議儘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寶寶喫手時彆強行阻止。

嬰兒白天睡覺也拉窗簾

很多家長從月子裏開始自天也會拉上臥室的窗簾,來保證孩子有一個完全黑暗環境來提高睡眠質量,但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反而可能不利於建立寶寶晝夜週期。

正確做法:對於半歲以內的小寶寶,我們的建議在白天儘量也不要拉上窗簾,晚上則儘量保持黑暗和安靜,也不要將睡着的孩子叫醒喝奶。

動不動就補鈣

出汗多—缺鈣,枕禿—缺鈣,頭型不好看—缺鈣,半夜哭—缺鈣,走路晚—缺鈣,不愛喫坂—缺鈣……其實,就現在都市孩子,尤其是海淘補鈣劑不眨眼的家庭來說,缺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出汗多最大可能是給孩子捂太多了:枕禿大部分孩子部會有,如果過早使用枕頭或者牀品選擇不好更明顯:頭型問題更可能因爲睡覺姿勢不對,俯臥時間過少導致……

正確做法:0-6個月無論是母乳、配方奶還是混合餵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喝夠,鈣都是充足的。6個月後,如果寶寶飲食平衡,就沒可能缺鈣。

冬天出生的母乳寶寶才需要補充維D

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並不高。因此母乳餵養的嬰兒,如果沒有適度的陽光照射,很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正確做法:嬰兒出生後不久即應開始補充維生素D。

過早讓寶寶學坐

寶寶天生頭大身子小,每個寶寶必須經過足夠的俯趴和爬行,預部和背部肌肉和骨骼才能支撐他那顆大腦袋。因過早學坐而導致彎腰駝背、脊椎變形的寶寶數不勝數。

正確做法:從小鼓勵孩子醒着多趴,鍛鍊其頸部和背部肌肉,抬頭、爬、坐、站、走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

讓孩子過早學走路,用學步車等,會造成孩子骨髓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學步車會阻礙臀肌的發展,加上多數小孩使用學步車時,是以墊腳尖方式行走、站立,小孩子自然無法學習將腳放平,以支撐身體。學步車在國外已經被禁了。

正確做法:要讓孩子在順其自然的環境中學會走路

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寶寶偶爾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如果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

正確做法:如果寶寶經常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喝葡萄糖水去黃疸

對於嬰兒黃疸,需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進而達到降低黃疸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體內的能量供給維持在一定範圍,排便量不會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兒退黃。

正確做法:多餵奶,多曬太陽,讓黃疸自行代謝。如果還是很嚴重及時去醫院就診。

嘴對嘴餵食

家長通過嘴對嘴給寶寶餵食,容易會使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正確做法:對喂寶寶的食物,家長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

隨意喂寶寶喫東西

危害:1、異物卡喉。幼兒吞嚥反射發育還不完善,一旦發生異物卡喉室息,可在幾分鐘內造成大腦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2、引起過敏。花生、核桃等堅果和水產品等是常見的過敏原。

正確做法:給小寶寶餵食要選容易咀嚼吞嚥、不容易致敏的食物。

喫東西時逗孩子

進食時逗孩子,孩子大叫或大笑,隨後一次深吸氣,飯粒等食物就會隨氣流而被吸入氣管內,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呼吸困難、室息。

正確做法:給孩子餵食應該讓其保持平靜、專注。

過分逗寶寶笑

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如果逗得笑聲不絕,會造成瞬間室息、缺氧,引起暫時性腦缺血,有損傷腦功能,還可能引起口吃。

正確做法:逗笑應該適可而止。

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較大,但頸部肌肉對頭部的支撐力很弱,劇烈搖晃和高拋很容易引起幼兒腦震盪,更甚者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導致視網膜脫落。

正確做法:輕輕搖晃並沒有問題,但務必用手掌托住孩子的頸部。

一出生就喝糖水

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橙汁和鹽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喫飯挑食重口味。

正確做法:不要給嬰兒喫刺激性的食物。

逗孩子喝酒

兒童肝臟發育和代謝功能還不完善,即使是度數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積在體內引起中毒。一旦過量,可能出現昏迷等重症,嚴重會影響腦部發育。

正確做法:讓嬰幼兒遠離酒精。

隨便親吻寶寶

危害:1、傳染疾病。感冒、患口腔疾病或肝炎、結核等傳染疾病的人親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得病,比如皰疹病毒,就會通過親吻傳播;2、造成皮炎。成人臉上的化妝品、口紅大部分含香料和各種化學物質,直接與孩子接觸,會傷害孩子稚嫩的皮膚。

正確做法:與寶寶親密接觸時請確保大人的衛生和健康。

抱着孩子坐汽車

汽車時速在50公里時發生碰撞,一名體重10公斤的小孩瞬間會產牛300公斤左右的衝擊力。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頭部發生碰撞,後果不堪設想。坐車的過程中孩子把頭伸出車外也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前幾天發生在高速上的限高杆慘案就是因爲坐在車頂兜風。

正確做法:給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晚上叫醒寶寶餵奶、把便

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餓,經常在夜裏把寶寶叫醒餵奶。還有家長怕孩子尿牀,半夜叫醒小便。頻繁半夜叫醒寶寶,很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把寶寶變成夜貓子,受苦的還是寶寶,大人也睡不好覺。

正確做法:讓寶寶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

用純淨水、礦泉水衝奶粉更健康

純淨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正確做法: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衝奶。

給新生兒綁腿

很多地方都有綁腿的習俗,不少老人認爲這樣寶寶長大後腿纔會又直又長。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循環,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而且寶寶的肢體活動受到人爲限制還會給寶寶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緒煩躁、哭鬧、沒安全感。

正確做法: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讓他的四肢活動不受任何限制。

總認爲孩子喫不飽,一哭就餵奶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覺得孩子肯定是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喂。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不一定是餓了才哭的呀。長期如此,寶寶的胃很容易被無形中撐大,爲以後的肥胖症埋下了隱患。

正確做法:根據寶寶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規律的餵奶時間。

寶寶一發燒就喫藥、注射

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導致寶寶發燒,燒在寶貝身,急在爸媽心,恨不得馬上讓孩子發燙的小額頭涼下來。但是醫生提醒您,寶寶發燒,要看情況處理。

正確做法:38.5℃以下一般不用藥,能喫藥就別輕易注射。物理降溫用溫水不用酒精。

鼓勵孩子大口吃飯

許多家長喂孩子時,都特別喜歡鼓勵“大口吃”“快點喫”等,覺得孩子只有狼吞虎嚥,纔是胃口好,是乖孩子的表現。其實這是不對的,這種鼓勵只會造成寶寶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且要特別注意在喫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孩子大笑,或跟其打鬧,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導致孩子喫飯被噎住。

藥品亂放、亂喂

有些家長把藥品隨意放在寶寶可以輕易接觸的地方,要知道寶寶並不知道哪些藥不能喫,他們很可能完全不知道是不是藥品就塞進嘴巴。每年有超過1500名0—14歲兒童因此而死亡,86.4%的中毒發生在家中。

正確做法:藥品應該放在高而遠的地方,最好是能鎖起來,切忌隨意放在桌櫃上、枕邊或兒童容易拿到的抽屜裏;避免在孩子面前喫藥,孩子會模仿成人喫藥的行爲;喫剩的藥要及時扔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