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吐槽雙師父母讓自己變成透明人 家庭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未來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劉文靜)“我想報個作文班。”

“我是語文老師。”

“那我報個數學班吧?”

“你媽是數學老師,沒有必要報。”

這樣的對話出現在一個“雙師家庭”中,來自廣西河池的容心鑫是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學生。在別人看來,她的父母都是老師,不僅衣食無憂,教育方面也有父母一路保駕護航,但是她自己卻認爲,她是一個毫無隱私和自由空間的“透明人”。

“我媽和我在一個學校,上學我媽管着,放學我媽看着,寒暑假我想報個補習班都不行。”容心鑫無奈地說。

爲什麼其他孩子都抗拒的補習班,容心鑫卻那麼想上呢?原來,她只是想“逃離”父母24小時的監視,結交朋友,“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生活。”容心鑫說。

容心鑫的父母都是老師。(圖源節目視頻截圖)

這些場景出現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小鬼當家》的節目中。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彷彿突然從乖寶寶變成了外星球來的生物,任性叛逆、難以溝通。父母們使出渾身解數,與孩子“鬥智鬥勇”,往往還是無濟於事。很多父母困惑不已,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節目中,爲了促進容心鑫和父母的溝通,解開孩子和家長的心結選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讓孩子當一個月的家,負責家庭所有支出,試着通過角色互換,讓孩子和父母互相理解彼此。但沒想到,隨着當家大權的轉移,這個家庭隱藏的問題一步步地暴露出來……

一條狗引發的家庭戰爭

容心鑫的當家計劃主要有四條:買一條狗、一部手機、一箱泡麪,並讓父母消失一週,而容媽媽只看到第一條就已經大發雷霆。

原來,容心鑫之前就養過三條狗,“平時她總是讓狗上牀,又教不會狗上廁所,狗總是在家裏大小便。”於是,容媽媽把狗全部送走了。

沒想到,容心鑫當家後偷偷把狗買來藏在臥室裏,暴露之後,媽媽又要把狗送走,容心鑫堅決不肯,矛盾瞬間爆發。

“你以爲叛逆期就可以隨便地、樣樣都跟父母叛逆是嗎?!叛逆期就當‘王’了是嗎?!”媽媽生氣地吼道。

對此,容心鑫表現的更是委屈,“他們總是不讓我交朋友,我跟他們說話,他們卻總對我發脾氣,那我買條狗來,跟狗說話總沒事吧?”她淚流滿面。

容心鑫認爲,家長根本就沒有真正給她當家的權利,雖然每一個當家計劃都實現了,但是狗狗買了又被送走,手機買了被上密碼,泡麪也被扔掉大半,最後雖然父母走了,但也是因爲她給房門上鎖而心寒出走。

冷靜下來後,她反思,結局之所以與她想象中的不一樣,或許是因爲她沒有把父母理解的那麼透徹。

在她的印象中,父母是強硬的,直到她第一次當着爸爸媽媽面發泄情緒,才發現父母也是脆弱的。“看到爸爸掩面流淚的樣子,我似乎有點心疼。爸媽生氣出走後,一開始我還很開心,但直到去了筆友方麗家,我才意識到,我內心對爸爸媽媽的愛有多麼的依賴。”

節目最後,容心鑫體諒到了父母的不易,家庭心結打開,一家人寫下了“家庭愛心守則”。(圖源節目視頻截圖)

“無比憋屈”的家長和任性叛逆的孩子

節目播出後,從來沒有審視過自己的容媽媽一下子愣住了,“看了節目以後,我整個晚上都睡不着覺。”她坦言,根本不敢去看第二遍,也不敢相信自己是那樣對待孩子的。

她也開始反思,或許因爲自己是老師,看到過很多優秀的孩子,就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有優秀學生身上所有的優點,但是對自己的孩子又沒有像對學生那樣耐心,太急於求成。

同時她也表示,“不僅是我們老師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所有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普遍存在這種問題。我們應該對孩子公平一點,孩子只是普通人,也是泛泛社會當中的一員,不能要求她囊括所有人的優點,她的缺點我們也要接受。”

知名評論人、財經專欄作家石述思在節目中擔任家庭顧問,在和容心鑫及其父母溝通的時候,他很意外,按照常理,一個“雙師家庭”教育起孩子來應該更加得心應手,但爲何還是矛盾重重?

仔細瞭解後,他表示,這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一個共同問題,家長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想窮盡所有的資源讓孩子比別人家的都優秀。他們焦慮,以致於他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陷入了一種盲人摸象的困局。

“說‘盲人摸象’是因爲這些家長都自以爲愛孩子、瞭解孩子,最終卻可能走向了滅絕孩子興趣和特長的反路,不僅忽略了素質教育,很多也忽略了家風教育,這是非常大的悲劇,許多家長渾然不覺,甚至感到無比憋屈。”石述思說。

在他看來,家長們自認爲他們付出了莫大的犧牲,但其實他們對孩子的傷害很多時候都源於這種無知,“憋屈”也是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的絕對控制力和絕對權威被挑戰。

知名評論人、財經專欄作家石述思擔任家庭顧問。(圖源節目視頻截圖)

讀懂青春期孩子 傳承良好家風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早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爲何還會被許多家長忽視?

該節目總導演文世力表示,這是因爲父母觀念的固化,無法適應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呼來喚去。同時也有了一些獨特行爲習慣,比如喜歡化妝、喜歡追星等,這些都是表象,家長不要揪着表象不放,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自我意識背後的需求,給孩子一定的尊重和空間,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有一個自我發揮的過程。”

石述思也表示,家長的控制心理一旦和孩子的自我意識產生衝突,就容易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長的“鎮壓”心理。強鎮壓下,孩子隱藏的巨大憤怒可能就會演變成一種令人擔心的任性。這種任性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可能會變成不遵守法律法規,甚至走上對抗公序良俗的極端道路。

“所以家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石述思強調道。“希望正在疑惑的家長從中得到一些家庭教育的靈感,不要完全把孩子丟給學校,也不要完全控制孩子成爲自己的牽線木偶。”

文世力表示,做這檔節目是初心就關注家庭教育,講述青春故事,在生動趣味的氛圍中,探討孩子成長的話題,傳導正確的才智觀和價值觀。

“去年第一季時,我們選取的大多是矛盾衝突十分激烈的家庭,但在今年的節目中,選取的家庭關係不像第一季那麼緊張,更多的是展現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突出的是良好家風家教的重要性。”

文世力介紹,節目第二季延續家庭教育主線,並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傳承良好家風、發揚家庭美德的指示精神爲核心主題,將視角更多地延伸到基層地區與貧困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風,曾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託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至關重要。文世力說,每個家庭都不同,所以家庭教育面對的問題也複雜多樣,但不論如何,加強家庭教育,傳承良好家風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想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其實我們都是在學習中成長。希望可以通過節目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遇到了同種問題的家庭,可以在這裏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建立和諧家庭關係,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家庭美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