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2022年冬奥会开发小程序的大学生团队"责任比获奖更重要"

未来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朱延生)“一些身患重病的孩子,每天24小时非常痛苦地靠着机械的点滴维持生命。当我们的大学生带着机器人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给他们讲解、让他们亲自操作的时候,他们开心到忘记自己的病。”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学君通过5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让学生将社会责任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道路。

“我们了解到,这里面有好多身患重病的孩子,其实他们的生命都快结束了。”11月16日,在第二届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发布会暨高校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刘学君面对台下的大学生动情地说道,每当我问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是获奖重要还是责任重要时,他们都会回答,“老师,还是我们走向社会更重要,因为社会需要我们的专业。”

2018年11月16日,第二届高校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发布会暨高校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学君介绍了自己通过5年的实践探索出了的一条让学生将社会责任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道路。 未来网记者 朱延生 摄

对于高校和老师来说,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刘学君认为,人才就应该服务社会。而“学科竞赛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让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去接触社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作为依托石化行业的院校,有着天然的机器人研制优势。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成立时间刚满5年的机器人竞赛团队。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成果丰硕。学校在校学生不到1万人,仅2017年,全校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却有7100多人次。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就有1000人以上。

好成绩来自团队的努力。刘学君感慨道,今年学校开学日期是9月7日,但机器人竞赛团队的放假却是8月27日,“学生只休息了10天”,很多学生来不及回家,干脆就放弃了暑假。

在竞赛的同时,刘学君还鼓励学生们体验社会,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中小学、甚至走进北大医院的重症科室,去认知大学生身上所承担的使命。

“我们都是自己揽活干,而不是等活、派活干”,刘学君介绍,学院的这支机器人竞赛团队,今年完成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小程序。“通过跟冬奥会组委会沟通,他们非常关注,希望我们可以开发的更成熟,到2022年可以投入使用。”

也正是这支团队,在2018年“万中选一”,从一万个北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后来又获得了北京市优秀义工组织志愿团队称号,而这个荣誉全北京市只有2个名额。

刘学君介绍,这支机器人竞赛团队通过“朋辈”的学习方式,涵盖了从大一到研究生所有的年级。通过“老带新,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方式,让团队传承下去”。

“虽然团队只有50个人,但是我希望,但他们回到宿舍、回到班级以后,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影响他们的宿舍和班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刘学君表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一定要带着使命感去学习,这样你的学习状态才能很快调动起来。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刘学君也表示,“不论就业还是考研都很受欢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