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1、中國是世界稻米產業的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其龐大產能和消費全部在國內完成,是中國農產品類別中做完整產業鏈的最佳品種。稻米產業鏈共包括:前端、種植、收儲、粗深加工、流通、消費等六大組成環節。

3、粳米價格週期波動規律較弱,但仍存在一定規律性。粳米價格最高價一般出現在9-10月份,最低價一般出現在1月份。

4、水稻的自然生長發育過程大致分爲 3 個階段。從種子萌發至幼穗開始分化前是單純的營養生長期,形成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期,最後3 片葉及稻穗形成;抽穗至成熟是單純的生殖生長期,經歷開花、乳熟、蠟熟、完熟等時期。

一、產業鏈組成及特點

1.1產業鏈組成及特點

中國是世界稻米產業的第一大生產國及第一大消費國,其龐大產能和消費全部在國內完成,是中國農產品類別中做完整產業鏈的最佳品種。隨着糧食及其加工業的發展,我國稻米產業鏈也有了明顯的改變與完善。截至目前,稻米產業鏈共包括:前端、種植、收儲、粗深加工、流通、消費等六大組成環節。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1)各大企業市場比重都較低,市場集中度不夠;

(2)生產加工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總產量相對較高,但是普通米和優質米比重失衡。具體表展現在:普通米產量高,市場需求量有限,優質米產量低,市場需求量大。

(3)品牌米方面較爲缺乏,不注重品牌的樹立,有一定影響力品牌寥寥數幾,例如中糧、益海、北大荒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同類產品。

1.2 產業鏈產品組成

稻米產業鏈包括初加工、深加工品種,各品種根據各自加工程度不同分爲初級產品和深加工產品。例如,初級產品主要有大米、米糠和稻殼,深加工品種主要爲米粉、米線、雪餅等。另外,米糠中含有較多的粗脂肪、粗蛋白及無氮抽出物,可以用來榨糠油、製作糠餅等,稻殼主要用來做飼料或發電材料。

稻米產業鏈在各環節上所形成的利潤存在區別。相對而言,在稻米加工中,粳米的加工毛利較秈米的加工毛利較高;產值方面,主要由於粳稻產量相對中秈稻較少,故粳稻產值稍遜於中秈稻產值表現。

二、粳米屬性

2.1 自然屬性

糧食即指穀物,包括小麥、稻穀和粗糧。國際糧食分類中除稻穀和小麥外,其它的穀物都屬於粗糧,大豆屬於油料。而我國的糧食分類除穀物外,還包括大豆和薯類。

稻穀,俗稱水稻,是我國三大主要糧食品種之一。由於稻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作物,據知目前世界上可能超過有14萬種的稻,而且科學家還在不停的研發新稻種,因此稻的品種數量很難估算。

在分類上,比較簡明的分類是依稻穀的澱粉成份來粗分。稻穀按所含澱粉的結構不同分爲直鏈及支鏈兩種。支鏈澱粉越多,煮熟後會黏性越高。稻穀根據所含澱粉結構不同分爲粳稻和秈稻兩大品種。南方以種植秈稻爲主,北方以種植粳稻爲主。

粳稻和秈稻是經過長期適應不同生態條件,尤其是溫度條件而形成的兩種不同氣候生態型的稻穀。在世界產稻國中,只有我國是秈、粳稻生產並存,而且種植面積都很大,地理分佈特徵明顯。

二者在形態、生理特性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粳稻,莖杆較矮,葉子較窄,深綠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糯性,秈稻的性狀比較接近於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學者認爲秈稻爲基本型,粳稻爲變異型。粳稻較適於高緯度或低緯度的高海拔種植,穀粒不易脫落,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溫,所以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的後季以及黃河以北一般採用粳稻品種。根據種植區域不同,粳稻又進一步細分爲南粳(蘇皖產區)和北粳(東北產區)。

在糧食業務上,主要根據稻米的性質和粒形鑑別秈米與粳米。一般秈米粘性較差、粒型長而窄;粳米性粘、米粒短而圓。秈米與粳米蒸飯的粘度不同主要因爲其澱粉組成不同,澱粉有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之分,支鏈澱粉富於粘性,蒸煮後能完全糊化成粘稠的糊狀,而直鏈澱粉只能形成粘度較低的糊狀。秈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所以粘性小於粳米,粳米的直鏈澱粉較少,低於15%。

2.2商品屬性

原糧與商品糧在統計上,我國規定稻穀與大米的統計摺合率是70-80%。在我國主要農作物中,粳稻的商品化率相對較高,僅次於玉米、大豆;產品淨利潤方面,粳稻品種的種植淨利潤也處於中高位,僅次於中秈稻、大豆。總體上,商品屬性方面已達到一定程度,市場表現良好。

近年來,隨着粳稻需求的持續快速增加,產區粳稻外流量也逐步增多,商品率明顯提高,並超過早秈稻及中晚秈稻,尤其是2008 年以後,在國家運費補貼政策支撐下,商品率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2015年我國粳稻商品化率已達到90%。

2.3 金融屬性

近些年,粳米品種價格走勢主要呈現出兩大特徵:

(1)在主要糧食類產品中,粳米價格波動幅度最大,從2009年發展至今,粳米價格累計增幅61%;

(2)粳米價格走勢與粳稻相似,近年來價格走勢總體呈現上升態勢。價格上具備一定的週期性,但規律性並不突出,週期性波動特徵較弱。

總體上看,粳米價格週期波動規律較弱,但仍存在一定規律性。粳米價格最高價一般出現在9-10月份(11年裏有5年出現在9月份,2年出現在10月份),最低價一般出現在1月份(11年裏有8年出現在1月份)。

三、種植與生長

據田螺山遺址稻作遺存研究成果顯示,粳稻起源在中國,目前粳稻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種植歷史已有6900多年,爲中國飲食文化的特產之一。主要產於中國東北、華北、和蘇南等地。

我國粳稻生長按照雙季稻、單季稻區別,在播種期、齊穗期、成熟期和安全期等方面略有不同。安全期是指水稻在界限期內播種、齊穗、成熟能順利的進行,沒有出現嚴重的低溫危害,避免爛秧、空殼、秕粒等損失。尤其是雙季稻,應使其重要生育階段——從早稻安全播種到晚稻安全抽穗開花和安全成熟——處於氣象條件最佳時期,即安全播種期、安全齊穗期和安全成熟期,避過早稻的低溫冷害、高溫熱害和晚稻低溫冷害等不利條件。華南地區,粳稻播種期在2月上旬-3月上旬,而華北地區,則延後一個月左右。但總體上,一般每年10月上旬進入大面積收割階段11月份開始集中上市,到第二年2月銷售旺季結束

3.1生長階段

水稻的自然生長發育過程大致分爲 3個階段。從種子萌發至幼穗開始分化前是單純的營養生長期,形成根、莖、葉等營養器官;幼穗開始分化至抽穗前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期,最後 3 片葉及稻穗形成;抽穗至成熟是單純的生殖生長期,經歷開花、乳熟、蠟熟、完熟等時期。

習慣上把水稻的生長發育過程具體劃分爲“2 個階段 4 個時期”,即以幼穗開始分化爲界,幼穗開始分化前稱爲營養生長階段,幼穗開始分化後稱爲生殖生長階段。在高產栽培中爲便於掌握生育進程,又把它分爲幼苗期、分櫱期、幼穗形成期及開花灌漿結實期。在實際操作時,移栽插秧的幼苗期爲秧田期,移栽後稱本田期,它也分爲3 個時期,即前期,從移栽返青到分櫱高蜂;中期,稻穗分化形成;後期, 從始穗揚花到灌漿成熟。

3.2生長主要影響因素

水稻品種的生育期變化由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三個因素綜合作用決定(兩性一期)。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對不同日長的反應特性,感光性強的品種在短日下生育期明顯縮短;感溫性是水稻品種生育期對溫度的反應特性,感溫性強的品種,當溫度高時,生育期縮短明顯;基本營養生長期反映水稻品種在高溫短日條件下的生育期長短。

3.2.1溫度

水稻爲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某作物開始發育的下限溫度)粳稻爲 10℃、秈稻爲 12℃。早粳在氣溫穩定在 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 8℃左右)播種,15℃以上栽秧;早秈在 12℃以上播種,17℃以上栽秧,否則出現爛秧、死苗。北方早粳與南方早秈要避過孕穗期低溫冷害(最低氣溫粳稻不低於15℃,秈稻不低於 17℃),否則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

粳稻安全齊穗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 20℃以上,無連續 3 天以上低於 20℃的低溫,秈稻(包括雜交稻)要求 22~23℃以上,無連續 2~3 天低於 22~23℃的低溫,否則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 35~37℃以上(雜交稻 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

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 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溫度在 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要使水稻抽穗灌漿期處於光、溫、水分比較適宜,又儘量避開病蟲害大發生時期,以獲得較高的光合產量及籽粒產量。

3.2.2水分

水稻全生長期需水量一般在 700~1200 毫米之間,大田蒸騰係數在 250~600 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稻、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澱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 釐米爲宜,但爲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曬田。

水稻幼苗期應採取淺水勤灌,有利紮根;分櫱期爲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 釐米左右,分櫱後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 拔節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時期,宜灌深水(6~10 釐米);抽穗開花期根據天氣與土壤條件,可以輕脫水或保持一定水層,空氣相對溼度70~80有利受精;灌漿期田面要有淺水,乳熟後期乾乾溼溼,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質調配和運轉。

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與灌漿前期受旱減產最嚴重,返青期缺水,影響秧苗活棵和分櫱;減數分裂期缺水,穎花大量退化,出穗延遲、結實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響出穗,減產嚴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期對淹水最敏感,長期淹水會導致死苗、幼穗腐爛和結實率降低。

3.2.3基本營養生長期

南方秈稻所需積溫和生育天數(播種-成熟)如下:早稻,早熟種積溫 2400℃,生育天數 110 天;中熟種積溫2400-2600℃,生育天數110-120 天;晚熟種積溫 2600℃以上,生育天數 120 天以上。中稻(一季稻):早熟種積溫<3000℃,生育天數小於130 天;中熟種積溫 3000-3200℃,生育天數 130-140 天;晚熟種積溫 3200℃以上,生育天數大於 140 天。晚稻:早熟種積溫 3000 ℃,生育天數 120 天;中熟種積溫3100-3300℃,生育天數 120-130 天;晚熟種積溫 3300℃以上,生育期大於 130 天。

南方粳稻所需積溫和生育天數(播種-成熟)如下:早熟種:>10℃積溫<2900℃,生育天數120天;中熟種:>10℃的積溫3000-3300℃,生育期天數120-130天;晚熟種:>10℃積溫>3300℃,生育期天數大於130天。

北方一季粳稻所需積溫和生育天數(播種-成熟)如下:早熟種>10℃積溫<2500℃,生育天數小於130天;中熟種>10℃積溫2500-3000℃,生育天數130-150天;晚熟種>10℃積溫>3000℃,生育天數大於150天。

3.2.4安全期

安全期是指水稻在界限期內播種、齊穗、成熟能順利的進行,不致造成嚴重的低溫危害,避免爛秧、空殼、秕粒等損失。尤其是雙季稻,應使其重要生育階段——從早稻安全播種到晚稻安全抽穗開花和安全成熟——處於氣象條件最佳時期,即安全播種期、安全齊穗期和安全成熟期,避過早稻的低溫冷害、高溫熱害和晚稻低溫冷害等不利條件。

水稻安全播種期。各地水稻農業氣候資源不同,安全播種期也隨之出現差異。我國水稻最早安全播種期隨緯度升高而推遲,華南和滇南的秈稻爲2 月下旬-3 月上中旬;長江流域秈、粳稻分別爲 3 月底至 4 月中、3 月下旬-4 月下旬;華北粳稻在 4 月中旬前後,南部粳稻在 4 月下旬,東北稻區在 4 月底至 5 月中旬;西北地區比同緯度的華北推遲10-15 天;雲貴高原中北部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晚 10 天以上;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早10 天左右。

水稻安全齊穗期。安全齊穗期由高緯度向低緯度、由北向南逐漸推遲,東北地區7 月底-8 月下旬初,華北、黃淮(含蘇皖北部)粳稻 8 月下旬-9 月上旬;南部秈稻在 8 月底以前,長江流域秈稻在9 月上、中旬,粳稻在 9 月中、下旬;華南地區秈稻在 9 月底-10 月中旬;西部內陸和雲貴高原比東部同緯度地區早 10-30 天。

水稻安全成熟期。水稻抽穗到成熟需日平均氣溫大於 15℃的天數,秈稻爲 35 天、粳稻爲 40天。各地安全齊穗以後的 40 天中氣溫仍維持在 15℃以上的,則熱量資源可保證安全齊穗。東北地區最早在9月上、中旬;西北地區 9 月中-10 月上旬;華北地區在 10 月上、中旬;成都平原在 10 月中、下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在 10 月底-11 月上旬;雲貴高原中北部在 9 月下旬-10 月上旬,低山平壩地區到 10 月下旬;華南地區和雲南南部在 11 月上旬末。

3.3自然、病蟲災害

水稻病害是指真菌、細菌、病毒、線蟲侵染水稻致病和非侵染性生理病害。世界上生長在水稻上的微生物約230 餘種。中國發生的侵染性病害中,已知真菌病約 50 種、細菌病4 種、病毒病 8 種、線蟲病10 種。其中稻瘟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稻區,也是中國稻區的重要病害; 稻紋枯病各稻區普遍發生,以長江流域爲害較大;稻白葉枯病主要分佈於亞洲、大洋洲稻區,在中國南方稻區發生已有70 多年的歷史。

中國已知稻蟲約 380 種,其中重要的40 多種。華南地區稻作的主要害蟲有三化螟、粘蟲、二化螟、臺灣稻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稻葉蟬、稻泥蟲、鐵甲蟲、稻椿和稻蝗等。華中、華東兩地區有的地方以三化螟爲主。

作者:XXX;來源:中信期貨微資訊;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