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劉江楓與編程之間的故事,最初是從他的媽媽袁蓉梅那聽到的。

時隔半年後,在2019年歲尾,趁着他從寄宿學校回到家裏過週末,纔有了親自和他對話的機會。

電話那頭,對於經濟觀察報記者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劉江楓的反應是:停頓十幾秒進行思考,然後再慢條斯理地做出解答。即便在視頻拍攝中,由劉江楓的父親代爲提問“你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他依然說話不緊不慢,“我喜歡登山。”

讀初一之前,劉江楓就已經登過五嶽,而且都是從山腳徒步登頂,於此不禁讓人想到,這位00後之所以面對一切表現得着實理性,或許與他飽覽羣山之後,內心更加沉穩息息相關。

出生於2003年7月的劉江楓,今年16歲,是北京匯文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除了日常的課程學習,在教室、宿舍的兩點一線之間,他還找到了另外一處可以沉浸其中的空間——機房,“中午能跑去機房搞一會兒信息學競賽的內容”,在劉江楓看來,“搞編程,研究算法問題”是他的愛好。

其實,能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這種熱愛並非劉江楓與生俱來,而是得益於媽媽袁蓉梅主動提出的一個建議。

網癮少年的轉變

8歲那年,劉江楓與其他同齡的00後少年沒太大差異,喜歡玩電腦,格外癡迷玩網絡遊戲。彼時,媽媽袁蓉梅主動帶着兒子去阿兒法營創意編程魔法學校試聽少兒編程課,她想看看劉江楓對深入接觸網絡遊戲背後的代碼、編程等內容是否有興趣。

據袁蓉梅講述,不少同齡的父母們,多出於“升學”目的催促孩子去學習一些東西,她對此難予認同,“將來孩子的身心發展更重要”。她希望劉江楓能從內心出發,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她會反覆詢問劉江楓的想法,而非強求,待兒子做出了去嘗試學習編程的想法後,袁蓉梅始終站在身後支持他。

母親一次鼓勵式的嘗試,竟讓劉江楓意識到屏幕背後那個計算機世界的神奇,並找到了今後人生的熱愛——編程和算法設計。

經過5年多的學習後,初中畢業時,劉江楓已經可以系統自學算法。在高一參加全國奧林匹克信息學競賽獲得了北京賽區的一等獎後,劉江楓成爲匯文中學最早研究編程、算法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學生。久而久之,一些同樣有興趣的學生跟他一起學習起來,如今,包括劉江楓在內共有7個人自發地組隊研究起計算機、機器算法等,而他成爲了這個競賽研究小組的隊長。

做“理想型”程序員

儘管在千禧一代中產生了不少明星人物,但劉江楓對此無感,他從不追星,唯一會追的就是動漫了。也正因此,嗶哩嗶哩B站)被他視爲手機上最好玩的應用。

出乎意料,當下火爆、備受年輕一代關注的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反而沒能吸引劉江楓。在他看來,身邊不少同齡人都喜歡動漫,大家交流的內容多來自於B站。

另外,基於對編程和算法的長期研究,劉江楓還對國內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有所關注。除了衆所周知的巨頭BAT,最引起他關注的是成立於2011年,被稱爲“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的曠視科技。

劉江楓關注的理由很簡單,這家公司裏聚集了多位在全國甚至國際信息學競賽中獲得金牌、銀牌的“大牛”,像曠視的CTO唐文斌曾是信息學國決的金牌,而在其麾下,還先後聚集了楊沐、楊弋、周而進、範浩強等一批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得主。

這些信息學中的前輩們扎進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造,讓劉江楓對於自己當下的堅持充滿信心。

不過,他明白,儘管當下寫出的代碼還很短,能進行的算法設計也很難與人工智能搭上關係,但心中早在8年前就種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

現在在讀高二的他,對未來的目標大學及所學專業,有着十分清晰地規劃。“我肯定要學計算機專業,第一目標院校就是這個專業排行第一的清華大學。”劉江楓知道,自己雖然擅長數理化,但其英語單科的成績還有些弱,在繼續努力的當下,他也有第二目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實際上,除了對計算機信息學這個志願專業的堅持,此時的劉江楓還在備戰更具挑戰的信息學國決競賽。偶爾放鬆會玩手遊的他,最近三個月都在努力學習。“學校允許我們使用機房,甚至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請假來機房學習。”即便如此,劉江楓仍有苦惱,因爲他們學校並沒有專門輔導計算機信息學競賽的老師。

曾經在編程學校一起學習的一個同學,如今在北大附中就讀。劉江楓曾跑去找他“蹭課”。北大附中此前也沒有與計算機信息學競賽相關的團隊和師資,後來專門配備了老師帶着學生一起研究。

不只是看到頭頂的那一片天空,劉江楓告訴記者,“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能做的只有不斷努力。

不可小看00後

當被問及自我認知的標籤時,劉江楓思考良久,給出了一個詞,“很菜。”

其實,他已經很努力了,不僅會查漏補缺,還會冷靜地反思總結。但即便如此,劉江楓仍告訴記者,“心裏會有一些比較自負的想法,但是不會表現出來。”原來在學習信息學競賽後,遇到了太多大牛,“強的人很多”,他時刻告訴自己,要不斷往上走。

母親袁蓉梅將一切看在眼裏,她深知代際之間必然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化思維模式,“作爲父母,總想着讓他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去提升,去發展。”如此,時常讓她感覺如履薄冰。

於袁蓉梅而言,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16年間,也在不斷學習,學着傾聽,學着不斷調整與兒子的相處方式,從而爲他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她不希望灌輸任何理念給江楓。“他是一個理性、冷靜,對事情從容不迫,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行事的人。”如今兒子正在備戰國內權威的信息學奧賽,袁蓉梅坦言,儘管她與丈夫承擔的壓力不言而喻,可她評價劉江楓是一個典型的藍色性格之人,“不太會受外界的影響”。

袁蓉梅不只關注兒子的成長,她也在關注00後羣體,她發現,“他們的表現比我想象得要優秀。”

採訪的前一週,袁蓉梅從匯文中學的一個主題班會活動上看到,劉江楓班上的多位同學上臺分享了自己的偶像、英雄。

“不像我們過去就是諸如民族英雄、抗日英雄或者科學家之類的偶像,這羣00後孩子們的思維,受到的禁錮比較少,他們更自由。”袁蓉梅說。

給袁蓉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個女孩,與劉江楓同齡,在班裏也很優秀。“她說她的偶像是美妝博主李佳琪。”不論是崇拜的原因還是自由的表述,袁蓉梅覺得這個女孩講得出色,讓她也看到了這一代成長起來的00後們,在父母創造的良好環境中變得更好,“我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遠沒有這樣的開放多樣性,也不敢於表達,真是無法比及的。”

回家後,袁蓉梅曾問兒子,他的偶像是誰,雖然沒有得到答案,但她告訴記者,“他的思維受到的訓練,那種嚴謹的邏輯性,是超出我想象的。”劉江楓曾對她講到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做一名能解決AI具體問題,對世界有貢獻的程序員。”袁蓉梅心裏清楚,兒子把目標方向都藏在心裏,默默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