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在線教育企業理念

1、51Talk(領導人:黃佳佳,創始人兼CEO)

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對話世界。

在線教育不僅僅讓高端用戶羣體,甚至是所有普羅大衆,不僅是一線城市,更是二三四五線城市的用戶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未來它將在這點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對於技術,難的是如何真正的將其跟教學場景結合,達到促進學習的效果。

歸根到底,教育的本質不是學習知識,而是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學習本能。

2、DaDa(領導人:郅慧,創始人兼CEO)

願景是做一所和孩子相互有愛,有情感連接的在線學校,用科技創新賦予孩子國際競爭力。

AI讓在線教育機構對學員的感知變得越來越具體、精準,從而爲教學效果提升找到一條可以倚仗的技術路徑。

3、OKAY智慧教育(領導人: 賈雲海,創始人)

大數據“個性化教育”已經成爲教育行業的熱點話題,科技對教育的改變,不僅僅在於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手段與工具的改進,更是對教育理念的革新、教育模式的突破。

雲技術、物聯網和基於二者的大數據技術正推動教育發生着變革。

4、SIA國際藝術教育(領導人:劉子陽,聯合創始人兼CEO)

傳道授業解惑。

在線教育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一方面打破了教育資源在空間、地域和師資等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通過個性化教育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需學習”;一方面又促使我們去完善產品,拓展了更多的合作院校資源和海外教授。

5、VIPKID(領導人:米雯娟,創始人兼CEO)

秉承以學生爲中心的“超級用戶思維”。

AI技術爲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也帶來教學場景化的拓展。多樣性、多維度的教學場景使在線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幫助孩子實現寓教於樂,促使教育迴歸本質。

在線教育帶來的最深刻的影響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和獲得資源的方式,爲實現全球教育公平、教育普惠化及終身教育帶來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6、阿凡題(領導人:陳李江,創始人兼CEO)

人工智能驅動的教育有四種應用場景:課堂教學、家庭作業與練習、考試與評分、量身打造的家教輔導,它們覆蓋了教育的整個環節,將老師和學生從低效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了教學與學習效率。

相比傳統教育,在線教育運用AI解決學習中的“生產力”問題其實是一種教育方式的提升。

目前,在線教育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平和期,大家都在蓄力,專心致志做好自己的產品。

7、編程貓(領導人:李天馳,聯合創始人&CEO)

希望從一個小點出發,給孩子帶去優質、有趣的編程教育,讓孩子用上更合適的編程工具,一點一點成長爲未來的創作者。

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將會向個性化靠攏。

8、達內(領導人:韓少雲,創始人兼CEO)

教學的效果是由教學內容、教學體系、教學團隊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的。線下教育是線上教育的基礎,在線教育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它最大的優點將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化,痛點是缺乏場景支撐。

線上教育首先應該是傳統教育或者線下教育的一個補充。

9、分子公考(領導人:郭亮,創始人兼CEO)

在線教育解決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且分佈不均和用戶參與的價格門檻過高等問題,它與傳統教育更多的是互補關係。

個性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做好在線教育不是砸錢就能搞定的事情,關鍵要看團隊對教育本身的理解。

10、滬江集團(領導人:伏彩瑞,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未來互聯網教育的方向一定是“互聯網+人工智能”。

用人工智能主要解決教育的兩大痛點:怎樣提升老師的教學效率和怎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和衆多行業一樣,教育也可以市場化,但同時,作爲能給老百姓的學習認知帶來巨大影響的行業,它必須守住自己應有的底線。

11、火花思維(領導人:羅劍,創始人兼CEO)

個性化教育的趨勢,促使行業開始向尊崇綜合能力與潛能的素質教育轉型。

在線教育重視個性化教育能給予每個孩子充足的關注,並利用科技賦能爲其量身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實現因材施教;在線教育突破了時空限制,可實現優質教師資源共享,從而縮小教育差距。

技術創新並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快不一定能搶佔先機,需要有使命感與責任感,要以孩子爲中心,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爲價值導向。

12、流利說(領導人:王翌,創始人兼CEO)

希望所有人都能實現個性化高效的英語學習,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互聯網在線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在供給上會是很好的補充乃至賦能。

AI技術的引入能改變傳統教育一直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公平性差的“三座大山”現狀。AI與教育的結合,爲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帶來了顯著的改善,甚至可以說打開了教育3.0模式的大門。

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個性化、高效率的教育才能成爲現實。

13、魔力耳朵(領導人:金磊,CEO)

以英語教育爲例,中國的教育資源發展極不平衡,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城市真正具備優秀英語教育師資(外教)的機構非常稀少,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沒有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而在線教育的優勢在於,一方面可以獲得線下所沒有的高質量師資,另一方面還能夠積累大量結構化數據,幫助更大程度上實現因材施教。

要真正地秉持把人教會的教育理念,誠信踏實做產品。

14、清帆科技(領導人:張文鑄,創始人兼CEO)

教育的三個關鍵詞將是細粒度觀測、數據驅動決策和大規模個性化。

將情感計算和人體行爲識別等AI技術應用於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與教師的情緒和行爲等數據進行細粒度分析,可以幫助教育機構有效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工作;可以幫助教師全面瞭解課堂上學生的情緒變化,從而達到把控課堂氣氛、調整授課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個體進行教學指導的目的。

15、三好網(領導人:何強,創始人兼CEO)

相對傳統班課教育的固定教學套路而言,個性化教育更具全面和針對性,它能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針對性的學習,從而爲祖國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

“人工智能+教育”是在“互聯網+教育”基礎上的革新,可以說沒有互聯網就沒有在線教育的現在,沒有人工智能可能就沒有智慧教育的未來,所以在線教育的未來勢必是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智慧教育。

16、天賦通教育(領導姓名:唐振華,創始人兼CEO )

相對於其他年齡層的人,80、90後用戶在孩子的教育上會更容易接受在線教育。

在國內,數學的存量市場非常巨大,數學啓蒙是每個孩子的剛需,從前的消費級別爲“計算能力提升”,未來將升級爲“思維能力的全面提升”。

從事教育,互聯網與我們只是工具和方法,企業需要堅持教育本質,堅持教育初心,產品過硬、服務過硬才能打造真正的壁壘。

17、網龍(領導人:熊立,CEO)

教育是一件極具使命感的事情,投身其中是想用更好的、更先進、更人性的方法去幫助人們更好地學習,去對未來的教育做出貢獻。

改變一個行業是需要時間的。

憑設計贏未來。

18、小鵝通(領導人:樊曉星,聯合創始人)

打造在線教育閉環、專注內容付費,用戶可藉助平臺技術搭建自己的知識變現小商店,即使是不懂技術的教研人員也可操作。

知識付費實際上已經向輕量化在線教育轉變。

市場對教學教研能力更高、技術研發能力更強和運營服務水平更好的企業更具包容性。

19、邢帥教育(領導人:邢帥,創始人兼CEO)

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改善生活。

相對傳統教育,在線教育綜合了相當優質的教師資源,打破了空間的侷限,讓所有學員能同時在線進行學習。

在未來,數據和人工智能也將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0、學霸君(領導人:張凱磊,創始人兼CEO)

在線教育已成規模性爆發,其中1對1輔導爲學生提供的學習效果最爲顯著,受到了公衆的一致認可,前景廣闊。

AI教育系統以手寫識別技術、機器學習、知識圖譜整合、精度加工、大數據建模等多項自主研發技術爲基礎,實現學生學習行爲軌跡還原。

技術的力量可以改變教育。

21、學堂在線(領導人:李超,總裁)

在線教育真正實現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與傳統教育相比,它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打破了時空界限,可以有效地解決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

22、掌門1對1(領導人:張翼,創始人兼CEO)

讓教育共享智能,讓學習高效快樂。

只有產品過硬、深耕教研和技術才能造就更多的優秀企業;而教育企業秉承的價值觀應該都基於一個點,那就是爲中國青少年的成長而不斷努力。

23、卓卷教育(領導人:張振芬,創始人兼CEO)

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以及學習工具的使用是在線教育最具有投資價值和發展的方向,但教育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忘記成長、育人的使命。

在線教育的發展的確給中國傳統教育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但這種衝擊不是壞事。傳統教育行業與在線教育有着很強的優勢互補,隨着在線教育精細化運營的持續深入,在線教育體系會日趨完善,直到和整體教育體系融爲一體,和用戶真實需求融爲一體。

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目前個性化學習和對資源公平分配的需求已經成爲一個趨勢,這也是在線教育正在積極解決的問題。

隨着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商業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開

商業巨頭的成長可能不再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去打磨,時代風口孕育的機會足以哺育那些擁有獨特魅力的初創公司。所以美國風投界更願意以商業化視角去捕獲“獵物”,因此,它們將那些創立不足10年,估值卻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稱爲獨角獸。

對於獨角獸企業來說,“雙10”規定即是標準,也是期盼。但我們希望以“獨角獸”之名去挖掘更多堅韌又有活力的初創公司,並以此爲契機,更多地關注細分領域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美好。 

在所有商業項目中,教育行業一直被認爲是“慢生意”,但在線教育正顛覆這一傳統認知,尤其是VIPKID、猿輔導等“準獨角獸”企業的出現,直接刺激了投資機構的神經,將該領域的熱度重新激活,也把更多教育領域的互聯網化嘗試擺到公衆面前。 

在線教育成消費新寵

“雙十一”更多地被人們定義爲是一場零售業的狂歡,但隨着其“全球狂歡節”定位的不斷深入,參與“雙十一”已經不再是傳統電商行業的專利,試水的玩家正在不斷增加。教育行業與互聯網聯姻雖然屢屢出現不適,但這並不妨礙在線教育在“雙十一”發力。 

11月正是考試、求職高峯期,在線教育的消費需求十分旺盛,銷售額自然水漲船高。VIPKID近日宣佈,其“雙十一”首日銷售額突破1.62億,蘭迪學科英語單日營收破千萬。雖然與小米、優衣庫等“明星”企業的銷售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在線教育行業正在打破自身的營收峯值,成爲少數真正“名利雙收”的行業。 

而從這次“雙十一”情況來看,折扣、滿減、秒殺依然是商家的主要策略,教育機構也不例外。滬江集團在“雙十一”期間舉辦了“簡單學習節”活動,打出了全網最低3折起優惠活動,以此和同行全面區隔開來。另外,“買一年送一年”、“一人帶多人,拼團半價”等手法也被在線教育行業活學活用,更是吸引了包括來自澳大利亞、日本等地的網友參加了搶購。這一系列營銷運作背後,是教育行業對變現的嘗試,更是攫取更大規模用戶的野心。 

根據滬江集團“簡單學習節”數據顯示,2018年關注日韓德法等多語種以及外語口語等學習的人數出現了明顯增多,且女性參與人數佔比超過63%,相比往年,今年人們學習意願大幅增強。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職場白領均想通過便捷的在線學習平臺提升自我能力。 

服務性消費在今年出現井噴,在線教育只是一個縮影。能發現,除了生活日用品依然需求旺盛,一些讀書性質的知識付費產品、視頻網站VIP等業務在2018年“雙十一”也格外搶眼。這顯示出在國民消費收入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人們對精神追求和未來規劃的熱情正不斷高漲,也從側面印證了投資機構對在線教育禮遇的原因。 

突破與救贖:在線教育轉型的內在邏輯

人們傳統印象中的在線教育分2種,一種是慕課類,以錄製視頻爲形式的同步學習。另一種是直播類,教師與學生通過網絡面對面教學。慕課的優點是快速擊穿時間限制,讓學習者隨時隨地展開自學。在我國人均教育資源遠遠落後發達國家的情況下,慕課註定會在中國迎來井噴。中國的慕課課程主要集中在大學中,儘管有一些教師和團隊非常用心的嚴格按照慕課精神來授課、製作慕課課件,但偷懶式的“照本宣科”依然存在,這類課程缺乏互動性,雖然在特定情況下不可或缺,卻也註定了它的學習效果必然不會太好。 

另一類通過OBS直播的課程,則是近幾年興起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製作好相關課件,再通過OBS直播開講的方式,將課程投送到多個屏幕畫面中與學生互動學習。直播課程與慕課相反,強調即時性,也就是說想解決成本問題,必須在特定時間內聚集足夠的同步觀看者,因而變現能力是直播課程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

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信息含量決定了價值,連接越廣價值越大,不開放,就不可能獲得更多連接。這是互聯網思維的內在邏輯,也是教育行業通過互聯網重塑自身,對知識變現的一次嘗試。 

網易公開課試水免費通識類教育課程後,又有越來越多專業細分的教育平臺湧現出來。如專注於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K12”基礎教育,如噠噠英語、學而思網校等;針對雅思、託福、公務員等專門考試的線上培訓,如中公教育、啓德考培等;還有闖關做題等工具類的應用,比如猿題庫、問他作業等。對於上班族來說,慕課的模式非常實用,可以讓人們在有限的時間中集中精力,但長遠來看,慕課模式的內容連貫,具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以離線觀看、可複製傳播性強、價格便宜等優勢,有一大部分剛需人羣。 

對慕課的質疑大部分來自學習效果,由於缺乏互動和督促,慕課對求學者自身的自覺性要求很高,這不僅是求學者的疑惑,更是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在此前的瓶頸之一。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單純做錄播很難有新出路,與直播結合就成了在線教育機構的新玩法之一。邢帥教育對此經驗頗多,邢帥教育的業務基於YY語音等平臺,提供平面設計、3D技術、影視後期、編程技術、攝影技術、建造、商業創業等“生存性”課程。通過錄播與直播相結合帶來“沉浸感”,以此升學習效率。 

直播課如果細分的話,又可以分爲B2C模式和C2C模式。B2C模式如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等,一般的線下機構發展在線教育會採用此種模式;C2C模式如YY、猿輔導等,一般是純粹互聯網出身的在線教育公司的選擇方案。除此之外,打造以同步學習爲基礎的社交圈,輔以打卡、同學交流的方式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互動性的增加既能讓學習者可以堅持學完,又能帶給人們正面的反饋,當用戶堅持完成課程後利用測試等方式,讓客戶去感知,從而讓用戶能夠復購,爲學習產品提供很長的生命週期和ARPU值。 

迷思與真相:優質的教育資源永遠稀缺 

比起英語學習和K12教育,技能教育類的B2C是率先大批量盈利的,因爲它們最實用,對除學生外的人羣來說最稀缺。在線教育比線下教育更具備個性化學習條件的,但真正把提供優質內容和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的永遠都是少數。 

從企業經營來看,許多在線教育初創企業爲了獲得融資,開始“攤大餅”式地擴張規模,甚至通過砸錢來購買流量,創造“虛假繁榮”。還有許多機構在互聯網上打出“免費”的噱頭急速擴張用戶規模,不僅忽略了續費率纔是王道,甚至早已將優質教育才是核心競爭力的觀念拋諸腦後。一旦停止燒錢或失去融資,可能會直接死掉。 

從教室資源來看,有資歷的教師很難挖掘,讓他們放棄穩定的工作去面對冰冷的攝像頭是很困難的,單做兼職教師,教學質量又難以保證。基於此,許多企業開始寄望於自己培養競爭力,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爲長期以“穩定”著稱的教師行業,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保障教師權力,不僅留存率難以過關,對企業的拖累也將十分巨大。 

出於對資本與師資的雙重考慮,雙師課堂近年來開始受到教育企業追捧。雙視課堂指一個課堂由一位名師線上遠程教學+一位本地助教現場輔導的混合教學方式。高薪聘請有經驗的教師一對多教學,同時以較低的薪資聘請助教來輔助聽起來十分明智。這樣做的好處是固定成本,只要單方面擴展服務人羣,就能變相攤薄成本支出,對本地助教的學習成長也大有裨益。樸新教育根據這套打法,把一二線城市的名師資源以直播的方式爲三四線城市教師和學生輸出知識和培訓,不僅逐步提升了當地教學水平,更擴大了自身的口碑和行業積累,還通過雙師把全國的師資培訓水平上拉,爲教師提供了更好的晉升空間。 

由“教師、學生、家長、平臺”組成的教育生態中,教師作爲知識供給者佔據重要地位,然而優秀教師資源正被在線教育巨頭以高薪酬收割,小型在線教育平臺自己打造名師的過程也不順利。課程優質內容缺乏、運營管理不足的背景下,用戶對服務不滿、對內容不滿的投訴事件雖然時有發生,但在線教育行業依然在曲折中前進。 

懂教育的不一定懂互聯網,懂互聯網的不一定會做教育。教育和互聯網說到底都是以“人”爲核心的產業,如果僅僅將傳統課程搬到網上,而忽略教育與技術的結合,只會讓教育步入歧途。從產品開發和資源利用的角度出發,只有不斷加強市場調研,善於利用AI、大數據等新一代引擎分析定位目標人羣,實現精準營銷,纔是在線教育的最終方向。 

結語

1、精神力量會幫你把想法或渴望變成明確的行動、事件和條件。 

2、追求美好生活是對待生命的精神態度,它決定着未來際遇。 

3、我們應成爲傳遞力量、尊重與愛的渠道。 

(文/文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