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新闻网讯 记者梁晟报道: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客家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乡间小道宽敞笔直,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近日,“脱贫攻坚看赣州”采访团一行走进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切身体会生态扶贫为当地村民带来的“红利”。

图为上犹县赣南森林小火车。

家住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排上组的张可树是一名茶农,2014年,由于儿子患有精神障碍,张可树夫妻年迈,一家被列为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张可树于去年申请办理了贴息贷款,盖起了一间70多平米的制茶车间,在自己的茶园内种植了花生、西瓜,按照产业扶贫政策,获得了6000多元的产业奖补资金。

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来园村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加上张可树的悉心打理,现在张可树把自家的茶园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到周末,张可树夫妻俩都要到村里的森林小火车站旁卖自产自制的手工茶。张可树告诉记者:“生意好的的时候,一天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但最少每天也有一两百元收入。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有五万元左右的收入。”

春天采茶制茶、夏天漂流嬉水、秋天采摘秋游、冬天赏菊尝美食……在上犹县,生态扶贫不仅带来了村庄的变化,还带来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民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政策红利”。

据了解,仅今年夏天,在上犹县梅水乡园村大金山漂流的游客就超过18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100多万元,带动了18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3户。

今年上半年,上犹县共接待游客107.78万人次,同比增长39.83%;实现旅游总收入6.98亿元。利用当地青山绿水的优越自然环境,上犹县通过开发旅游业、推动“研、学、游”等方式,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